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瓜分狂潮1、背景:外部内部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 义过渡,增加资本输出,殖民地日益 成为它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对海外殖 民地的掠夺更加剧烈。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及其执行的投 降政策,助长了列强的侵华野心。帝国主义从哪两个方面掀起瓜分中国 狂潮?经济上:政治上:抢占租借地,划分势 力范围。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年息重、折扣大、年限长白银7亿两偿还本息白银3亿两共 计453636年 限839494折 扣45厘5厘4厘年 息1600万英镑1600万英镑4亿法郎借款额英、德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俄、法银行团债 主1898年1896年1895年时 间2、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修路开矿办厂贷款国名在中国投资 的铁路共计英国2800英里6420英里俄国1530英里德国720英里比利时650英里法国420英里美国300英里(截至1898年11月)行业名称行业数量投资量的顺序矿业32家英国水电19家日本纺织16家德国食品39家俄国机器造船7家资金合计 13亿元共计136家(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特点: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与管理 先进、产量高成本低;拥有特权 ;列强通过借款向清政府 施加政治压 力,以达到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和长期控 制中国主权的重要手段。修筑铁路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交通 ,获得巨大经济利益,还加强了对中 国人民的军事镇压。开矿和设厂,使中国矿藏资源遭到 掠夺,重工业也无从发展,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也受到严重阻碍。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影响?3、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政治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 清政府的腐败,西方列强争相宰割 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 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示意图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北京威海卫天津北京胶州湾旅顺大连山 东渤 海黄 海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 的势力范围。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 力范围”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 势力范围,又强租旅顺、大连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 流域。1842年 南京条约割 占1860年 北京条约割 占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 将福建作为它的“势力范围”国别“势力范围”割占或租借地德山东强租胶州湾俄长城以北和新疆强租旅顺、大连法广东、广西和云南强租广州湾英长江流域强租“新界”、威海卫日福建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从下表中看看有没有美国的一席之地?4、“门户开放”政策 背景:、美国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一跃为世界第一 工业强国,但在军事上还相对薄弱。、1898年美西战争中,美国打败了西班 牙后,再把注意力转向中国时,列强已把中 国瓜分完毕。、美国为了分享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利益 ,在承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前提下,提出 了“门户开放”政策。4、“门户开放”政 策主要内容: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 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 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 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有人为此画题 诗曰:“沈沈( 沉沉)酣睡我中 华,哪知爱国即 爱家。国人知醒 宜今醒,莫待土 分裂似瓜”。这 首诗反映了什么 历史背景?冠县山 东直隶 北京天津京津地区廊坊、杨村阻击战天津保卫战北京保卫战义和团攻打西什库教 堂材料一: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不如抚而用之,统 以将帅,编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敢之气 ,化私仇而为公义,缓急可恃,似亦因势利导之 。材料二: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此次义和团民之 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数万,自 兵民以至于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 ,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 用之,徐图挽救。 材料三:“此案之初,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 拔木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严得查办,务尽 根诛。” 慈禧太后出逃中发布上谕二、八国联军侵华原因:1时间、参加国:1900年夏,英、俄、德、 法、 美 、日、意、奥八国 2暴行: 公开抢劫,屠杀无辜,奸淫妇女,无恶不作3特点:这次战争是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 主要目标,显示了帝国主义的贪婪、侵略和掠夺的本 性。根本原因 - 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直接原因 - 义和团威胁其在华利益概况三、结果: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赔款4.5亿划使馆界拆炮驻兵严禁反帝 设外务部人民贫困; 经济凋敝列强侵华大本营;完全控制清政府;破坏主权和 国防安全; 清政府成为列强治华工具;便于控制清廷外交政策.内 容危 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 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影 响The End拓展提升l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点相同点 1性质: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农 民运动 2斗争方式: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 3组织形式:都是利用宗教发动,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4结果: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5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 半殖民地 的进程不同点 1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的背景下 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2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 3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革命纲领义和团的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纲领 4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政权,斗争时间长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政权、斗争时间短 5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表现出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义和团运动则是盲目排外创新运用l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 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为挽救民 族危亡,分别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 团运动。据此回答:1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这种危机出现的 原因是什么?危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 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原因:甲午中日战争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 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其侵略矛头指向中国。2概述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在挽救民族危机 方面做出的历史贡献。贡献: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发起自 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 作用,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抗击侵华的八 国联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重创了清朝的 反动统治。3这两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何异同点。失败原因: 相同点:反动势力比较强大;将救亡的希望寄托在 封建统治阶级身上;在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或参与镇 压下失败。 不同点: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的勇气,采取了改良 的办法,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无 实权的皇帝身上。 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的领导,对清朝统治者缺乏警觉 ,斗争中存在严重的盲目性、自发性、涣散性。4这两次运动相继失败说明了什么?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 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和农民阶级自发的盲目 的反帝斗争都不能成功。 只有由同时具有先进性和广泛群众基础 的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才能真正挽 救民族危亡。2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第二次鸦 片战争的异同之处1、20世纪初的中国 需不需要义和团式的运动?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的变化l1社会矛盾: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 确立,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集中表现 为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集团(后期 是北洋军阀)的矛盾l2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l3列强侵略方式:以华制华l4革命任务:集中表现为反对本国政府的反动统治l5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歌谣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材料一 无论欧美各国,皆无次脑力与兵 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 报告材料二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制华地, 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该小心谨慎, 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 待印度待中国。-英国外交大臣勃罗叠立 克在议会演说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清政府对义和团 态度变化的原因原因义和团初期发展迅速;列强要求;为维护清朝统治. 随着义和团发展直接威胁清朝统治, ;八国联军 向京津进犯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迫于无奈实行安抚.1900年,为维护统治,取得帝国主义的宽容和谅 解 ,实行剿灭。本质控制利用消灭义和团,维护清统治。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半封建半殖民地: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面的独立自 主权在政治上的表现为外国侵略者逐渐控制了中国 的内政外交,中国主权部分丧失但形成上保留 了中国政府;经济上丧失了独立地位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半封建: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表现为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维护在中国的反 动统治甲午中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完全形成开始沦为大大加深进一步加深战 争条 约影 响义和团发 展历程:清政府对义 和团的态度:(1898) 山 东( 1899) 直 隶镇 压招 抚剿 灭(1900) 京 津列强对义和 团态度:剿 杀要求清政 府镇压材料:“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 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一概鬼 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义和团揭贴(1)口号扶清灭洋 积极性:具有爱国性质 局限性:落后性;盲目排外性评价(2)性质: 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旧式运动) 义和团为什么会在山东兴起?甲午中日战争后,山东先后遭受日、 德、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 深重1895年1月,日军在荣成湾登陆1897年,德国在山东设总督府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山东农民组织性强;教会势力猖 獗;甲午战争及战后受害最深;; 自然灾害严重(4)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 (3) 积极意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显 示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局限性:封建迷信色彩; 落后性;盲目排外性;学术争鸣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 传统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在于粉 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近年来又出现 一些新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对帝 国主义瓜分中国有打击作用,但中国并未被瓜 分的主要原因还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义和团的历史作用 不在于粉碎帝国主义的瓜分野心,而在于使人 们认识到清政府反动面目,擦亮了中国人民的 眼睛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