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鉴赏古诗中的表达技巧鉴赏古诗中的表达技巧之之“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反问、夸张 对偶、对比、设问、反复 借代、排比、通感、反语 双关、象征、互文、用典 顶针 等等修辞手法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达技巧?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 分析其作用。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v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1、比喻作用:1.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镜”比喻洞庭湖面,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白银盘”比喻 洞庭湖;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以“镜”“盘”“螺”为喻体状写了湖水的宁静和环境的清幽,生动 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之情。山园小梅(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诗中颔联最为著名,颈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修辞 方法上分析其妙处。 2、比拟(拟人、拟物)“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是说霜 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寒霜中的飞禽想要在梅枝上 停息,必须先偷眼看看;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 定是对她无限深情。颈联承接前两联,用拟人的手法 从侧面写出了梅花的这种傲雪、淡雅、幽香和娴静的 特点 ,寄托诗人在逆境中坚贞不移的品格 。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2.突出作者的情感。3、反问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 之必然。作用: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4、夸张作用:突出事物本质特征,引起丰富联想, 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5、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 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作用: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声律和谐;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v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v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v3.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v作用:1.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2.强化作者思想感情。 6、对比 7、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 自问自答。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 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作用: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更好 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 有变化。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反复v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v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v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作用: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 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 。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3、门前冷落鞍马稀。 4、举酒欲饮无管弦。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引人联想。9、借 代(旧时借指豪富人家)(指酒)(光顾的客人 )(指丝竹音乐)10、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锦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 华年”。11、双关指对于某些词句的意思可以作多种理解,多种 意思并存,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根生”既是指豆与豆萁是同根生,又是 指曹植与曹丕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曹植借此 来表达对曹丕不顾兄弟之情,手足相残的行径的 强烈愤慨和控诉。1.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苏轼西江月)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晴”与“情”同音,说是晴天,西边却下着雨,说是雨天, 东边却还挂着太阳。他对我像是无情又像是有情,真让人捉摸不定。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无题)这两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作用1.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2.使语言含蓄、风趣,令人回味。 又如:12、互 文v1.主人下马客在船 。 琵琶行v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v3.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并序作用: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 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4、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5、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6、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随堂练习比喻 夸张 反复 拟人设问对比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明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 (详解析)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 传达出诗人感情。(谈效果、表感情)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 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参考答案:采用拟人的手法(步骤一),赋予柳 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 (步骤二),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 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步骤三)。例: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答案:比喻。(第一步)“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 的奸邪小人,“浮云”遮住了自己远望长安,自己不 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第二步)表 达了诗人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 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情感深沉悲慨。(第三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问:“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 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明手法)写开 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 门来。(详解析)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 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谈效 果)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 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表感情) 【注】闼(t),意为小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