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 ?西汉:开辟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但以陆上商路 为主;隋唐:陆上和海上商路进一步发展,水陆并举; 两宋:海外贸易频繁元朝:水陆并举第第2727课课明清对外贸易明清对外贸易一、朝贡贸易一、朝贡贸易所谓朝贡贸易,即入贡国家表明臣属于中国 ,将本国或其他国家的奇珍异物以贡品的名义进献给 中国皇帝,中国再将丝绸、金银、瓷器等以“赏赐” 的名义回赠给“入贡国”。明政府规定外商“ 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教程 1、含义:朝贡贸易是指海外诸国与明政府间进行 的以朝贡为名的有限制的有限制的贸易。 “有贡,即有赐计其贡物,时值甚廉,给之太厚计其贡物,时值甚廉,给之太厚 所贡之物不过数百金之值,而供亿浩繁,何啻数十倍”。 “今夷人慕义而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亏辱大体多矣 ”。“中国的海上事业,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 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 礼节而已。” “明政府规定琉球(今琉球群岛)两年一贡,高丽三年一 贡,“(日本)十年一贡贡毋过三船,人毋过三百, 刀枪毋过三千”。请结合以上三个材料,归纳朝贡贸易的特点。假使世界上有一种一本万利的交易,那就莫过于向中国 进贡了。这并不是中国呆如木瓜,而是一种荣誉心和类 似 父母或长兄、长姊,那种天下共主责任感的综合反应,即永 不愿使依靠中国的友邦失望。柏杨中国人史纲2、特点:A、薄来厚往;B、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C、有限制的贸易。一、朝贡贸易一、朝贡贸易朝贡贸易的顶峰:郑和下西洋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 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 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赀【zi】:计算)。”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 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 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 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 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 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 ,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 之先进,航程之长,都是哥伦布、麦 哲伦所不及的。 二、民间海外贸易二、民间海外贸易p阶段一:严禁“初,明祖定制,片板不许入海。” 明史朱纨传洪武四年(1371年) “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明太祖实录卷七零 洪武十四年(1381年) “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录卷一三九海禁的影响 (1)驻军防守导致军费负担沉重,消耗了政府的财力,国家 财政大受影响。 (2)沿海居民自发经济活动的出现。(经营海上贸易或移民开发海岛,正逐渐成为沿海居民谋生 的一种手段。) (3)阻碍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减少了国库收入。 (4)阻碍了正常的贸易往来,最终在东南沿海形成了规模不 等的武装走私集团,走私者与日本海盗相勾结酿成“倭患” ,使当地的民生和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摧残。二、民间海外贸易二、民间海外贸易p阶段二:倭患与抗倭有无相易,邦国之常。日本自宋以前 ,常通贡市;三年一贡,限其人船, 所易货物,岂能供一国之用?我又禁 止之,则有私通市舶者。私通者,商也。 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又从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又从 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 商矣。商矣。” 徐光启海防迂说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二、民间海外贸易二、民间海外贸易p阶段三:逐步开禁海澄县志记载:“月港自昔号巨镇,店肆蜂房栉蓖,商贾云 集,洋艘停泊,商人勤贸,航海贸易诸蕃”,当时已是“农贾杂 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皆夷产“, “万商云集, 中外驰声”,“四方异客,皆集月港”,“嬉游歌舞,日以继夜 ”成为“闽南一大都会”。二、民间海外贸易二、民间海外贸易pp事件一:葡萄牙占澳门事件一:葡萄牙占澳门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以重 金买通了广东海道副使汪柏,借口商船 遇风暴,要 求暂住澳门曝晒货物,获准上岸居住。此后又以年租 2万两白银随意扩占住地。 二、民间海外贸易二、民间海外贸易pp事件二:世界性贸易网络事件二:世界性贸易网络 葡萄牙中国澳门澳门(东西方转口贸易中心),将 中国市场纳入世界性贸易网络之中。 西班牙:菲律宾马尼拉马尼拉为中心,开辟太平洋丝绸 之路。太平洋丝绸之路与中国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 绸之路虽说都是以转载中国的生丝和丝绸为名,但 实质实质是不同的。以往中国的陆上或海上丝绸之路,一是以中国 大陆为起点,向西运到印度洋或地中海周边地区, 二是担任转运的都是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三是以中 国官方市舶使或民间的商贩与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做 生意。太平洋丝绸之路,一是以菲律宾的马尼拉为中 转站,开辟了一条东向美洲的新航路,二是担任转 运的是西班牙和荷兰等欧洲殖民国家,三是中国的 官方完全退出了横渡太平洋的远程贸易。 问题:太平洋丝绸之路与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和过去 的海上丝绸之路有什么区别?三、清朝的对外贸易:从海禁到闭关三、清朝的对外贸易:从海禁到闭关“皇帝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督抚镇 :海逆郑成功等窜伏海隅,若不立法严禁,海氛何由廓 清?1656年申严海禁敕谕p阶段一:清初颁布“迁海令”,实行海禁 p阶段二:康熙中期,四口通商(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 (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敕谕”)天朝物产丰盈, 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粤海关志卷二十三p阶段三:乾隆时期,闭关政策,仅余广州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广州十三行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 或“洋货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一道圣旨,广 州成为全国唯一海上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经十三 行进出口的贸易额节节增长,广州成为清代对外贸易中心。明清由海禁到闭关政策变化的历史原因 政治:君主专制加强皇权的需要,惧怕 外国势力深入腹地,破坏统治秩序。 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商业贸易 的排斥 思想: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思想探究与思考:结合当时国内外形势谈谈明清由 海禁最终走向闭关的政策对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列强的侵略 2、限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 化的交流,中国与世界隔绝,统治者和 百姓闭目塞听 3、近代中国在工业大潮到来之时远远地 落后于西方国家,最终造成落后挨打的 局面。闭关的政策对中国带来哪些影响?朝贡贸易(移民走私) (福建月港出港 广州宁波进港) 明 朝:清 初:海禁(设立四海关) (广东十三行 )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发展过程海禁 开禁开禁闭关 本课小结西方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急于打开中国的大门,西方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急于打开中国的大门, 这便与闭关政策发生尖锐的冲突,以何种方式打开中国这便与闭关政策发生尖锐的冲突,以何种方式打开中国 大门,只是一个时间关系。大门,只是一个时间关系。闭关锁国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闭关锁国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 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 烂。烂。后来的事态,充分证实了这一论断。后来的事态,充分证实了这一论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