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课程标准: 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及成因 我国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原因我国是多地质灾害的国家3、危害大我国地质灾害特点:1、种类齐2、分布广据统计,在唐山地震中死亡的人员共有 24.24万人,重伤16.46万人;造成截瘫患者 3817人,失去父母的孤儿4204人,轻伤仍 需治疗者达36万之多。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它代表的能量是 3.21016焦耳,这相当于一个12.5万千瓦发 电机组连续运转8年的总发电量,相当于 1945年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400颗原子弹同 时爆炸!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一、我国的地震灾害多地震的国家我国20世纪初到80年代中期的地震记录:5级以上的地震约1200多次,平均每年14次7级以上的地震80多次,平均每年1次8级以上的地震9次,平均每10年1次岩石圈内力作用超过岩石承受限度破裂内能释放地震波地面振动(地震)有关地震的概念资料一: 20042005年中国部分破坏性地震 2005年04月08日 西藏仲巴县6.5级地震 2005年04月06日 新疆乌什县5.1级地震 2005年03月06日 台湾宜兰沿岸东海中5.6级地震 2005年02月15日 新疆乌什6.2级地震 2005年02月01日 台湾宜兰6.3级地震 2004年10月19日 云南保山发生5.0级地震 2004年08月10日 云南鲁甸昭通5.6级地震 2004年07月12日 西藏仲巴县与隆格尔县间6.7级地震 2004年07月03日 西藏班戈5.2级地震 2004年06月29日 青海治多5.3级地震 2004年05月23日 西藏班戈、青海海西间5.3级地震 2004年05月19日 台湾以东沿海6.7级地震 (一)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一)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 1、发布范围广资料二: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录史上的9000多次地 震中,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8级以上的大地 震有18次,最大震级为8.5次,共有3次,即:1668年山 东郯城地震、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1950年西藏察隅地 震。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 数的53%;1556年陕西华县发生8.2级强地震,死亡80多 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1949年以来, 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 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 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一)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一)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 :2 2、频率高,强度大、频率高,强度大资料三 :从我国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分布特点看,我国的深源地震仅出现于吉林的 安图、珲春和黑龙江的穆棱、东宁、牡丹江一带,深度一般为400600千米 。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深震群的一部分,震级为57.5级,因震源过深,一般 无破坏作用。我国中源地震主要有三处:一是台湾省东部的沿海,如基隆东 北、花莲以东海域以及东南海域,深度为100270千米;二是西藏南部江孜 、达旺附近,深度为140180千米;三是新疆西部的塔什库尔干、麻扎一带 ,深达100160千米,是兴都库什中源地震群的一部分。我国的浅源地震分 布最广泛,在深度上东西两部稍有差别,东部大都在30千米范围之内,西部 稍深,有的可达4050千米,在喜马拉雅山北麓一带有的深达6070千米。 总之,我国的深、中源地震仅分布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 震带上。它们都处于不同板块相互交接部位,现代构造运动强烈,能影响到 上地幔之中,而分布最广、为数最多的浅源地震大都在50千米以内(地壳范 围之内),它们与地址构造尤其同活动断裂构造有着更密切的联系。我国近 年来所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其震源深度都是不超过30千米的浅源地震。(一)(一)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3 3、震源浅,危害大、震源浅,危害大(二)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二)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三)我国地震的分布(三)我国地震的分布 :西部主要地震带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山地震带阿尔泰山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红河地震带东部主要地震带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郯城庐江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燕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二、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一)泥石流1、定义: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 块的特殊洪流。块的特殊洪流。2、类型:暴雨泥石流:冰川泥石流: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102E 以西的高原3、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岩石 、植被、气候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 地形:岩石:植被:气候:坡陡谷深的山区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降雨往往是决定性因素)人为原因:滥砍滥伐,不 当的开挖和堆 积。4、泥石流分布地区以燕山、太行山以燕山、太行山 、龙门山、邛崃、龙门山、邛崃 山、大凉山和乌山、大凉山和乌 蒙山一线为界蒙山一线为界以西:以东:呈带状或片状呈零星分布(二)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 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A:原斜坡剖面;D:滑坡后的剖面;E:滑动面1、定义:2、我国滑坡形成的原因内在因素:外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人类活动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外 表形态3、我国滑坡的分布以大兴安岭、太 行山、巫山、雪 峰山为界东部:西部:稀疏密集时间分布:68月空间分布:三、地质灾害的关联性(一)成因上的关联性位于板块 交界处我国川、滇、黔地区地壳活 动强烈多地震断裂发 育、岩 石破碎滑坡、 泥石流 多发季风气候暴雨集中(二)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例 如破坏植被,地 表径流量、速 度加大泥石流滑坡地震大规模工 程活动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地震 B森林退化 C泥石流 D洪水泛滥 2地震发生后,还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有( )A海啸 B滑坡 C火山 D台风 3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地发生了滑坡或泥石流,有可能与当地发生过的地震有关B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C人类活动不会减轻火山、地震造成的损失D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不断提高与人类活动有关 4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点为震源B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测到的震级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C地震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破坏性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ACAB ADD 5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均有关的地质灾害是( )A美国圣海伦斯火山大爆发 B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频繁发生C香港山地中部发生滑坡 D20世纪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 6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B江南丘陵降雨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C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中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东部大城市D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趋频发生的重要原因 7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A震源深浅 B释放能量多少C破坏程度大小 D震中距远近BCCD B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