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9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5页 / 共69页
第6页 / 共69页
第7页 / 共69页
第8页 / 共69页
第9页 / 共69页
第1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导入新课诗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诗人善于用一双 慧眼洞彻社会人生的奥秘,正如英国诗人雪莱 所说“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 座天堂”。读者在读诗学诗的过程中就像闻玫 瑰花一样,可以直接闻到诗歌思想的香味。请欣赏诗歌朗诵女人如花从中体会 诗歌带给人们的美感。女人如花花香浓,诗意浓!诗歌的思想可以像闻玫瑰花一样 ,可感而又浓香扑鼻!讲读1、漫游者的夜歌2、石榴3、雪夜林边驻脚自主阅读1、鲁拜六十六首(节选)2、园丁集(节选)3、你无法扑灭一种火课题解读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诗歌虽然以抒情为主,但往往包含了对 世界、人生的思考。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 不是抽象的说理,而是从具体的形象、经验 出发,让思想本身也有可感性。读者就像闻 玫瑰花一样,可以直接闻到思想的香味。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在传递思想方面的特点,体 味抽象的思想在诗人的笔下如何转化为丰富 的感性。2.分析诗人在运思、用词、布局谋篇等 方面的创造性,进一步强化对诗歌独特性的 认识。3.以诗歌启迪智性思考,激发观察生活 、思考生活的兴趣。4.丰富人的心灵世界,在感性与理性的 融合中,发展健全的人格。作品赏析一切峰顶的上空/静寂。讲读作品作者简介约翰沃尔夫冈歌德约翰沃尔夫冈歌 德(17491832),诗人、剧作家、思想家, 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代 表人物,被恩格斯称为 “最伟大的德国人”。代表作有诗剧浮士德,小说少年 维特之烦恼威廉麦斯特,自传诗与真等。漫游者的夜歌曾由舒伯特、李 斯特等音乐家谱曲,广为传唱。整体感知漫游者的夜歌被公认为歌德抒情诗中 的绝唱。虽然只有短短几行,语言也相当朴素 ,但境界却十分高远。它以一个登山者的视角 展开,在空间构成上,由远及近,由大及小, 依次写到天空、树梢、鸟儿,最后归结到人, 在万籁俱寂中,人与自然似乎融为一体。你几乎觉察不到/一些声气。远近天空树梢鸟儿人大小资料链接据说,这首诗是在一个山顶上写成的。当时 歌德夜宿在山顶上一幢猎人的小木楼中,即兴吟 成此诗,并把它写在木楼的板壁上。这首短诗朴素简练,几乎没有什么藻饰,只 有短短八行,但意境高远,也似乎包含了某种永 恒的哲理,被公认为歌德作品中的绝唱。中国古典诗歌中也有一些我们熟悉的作品, 在结构、意境上与漫游者的夜歌十分接近。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空间构成上也是 由大到小、由远及近, 在视角转换中传达了人 与自然的关系。再如李太白的五 言绝句独坐敬亭山 与歌德这首小诗的 意境极为相似: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此诗与歌德诗一 样,写景由远而近。 艺术特色一、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由物及我的视角转移和空间构成,以致短短八行笔 墨就展现了一幅宏大而又细腻的深邃画卷 。天空 树梢 鸟儿 人二、全诗虽然简短,诗歌的意境却十分 开阔,既有“阔大”的描绘,又有“细微”的把握,粗细结合,效果突出。禁受不住过多的粒子/而裂开的 坚硬的石榴。作者简介保尔瓦雷里保尔瓦雷里(1871 1945),法国诗人,后期象 征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不仅 是个诗人,还是个学者,曾 常年钻研哲理和数学,对其 诗歌的态度有很深影响。保 尔瓦雷里主要作品有年轻 的命运女神、海滨墓园 、诗集幻美集等。整体感知绽开的石榴,与人智慧的头颅,存在着某种 相似性。诗人以此为契机,对石榴展开描述,从 内部粒子的成熟,到外部阳光的照射,再到外壳 的迸裂,石榴的形象处处与人的精神结构形成紧 密的呼应。让红色玉汁向外飞迸。第一节:写石榴开裂,露出朱玉 一样的粒子,继而联想到思想中高贵 的头颅。第二、三节:重新回归石榴,着 力渲染“开裂”的过程以及汁液迸飞的 场面。第四节:画龙点睛,又回到关 于头颅的思考。作品讲解一、石榴的成熟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这与一个人思想成熟的过程有什么相似性 ?答:石榴成熟内因是石榴籽多,已经成 熟而开裂。外因是阳光的照射,给了石榴锻 炼的机会。这处处喻示着人思想的成熟也要 在外部条件的催动下更多地充实自己内部的 知识营养。二、人高贵的头颅,为什么会“因自己 的发现而开裂”?提示:围绕石榴与头颅的相似性。资料链接这是一首咏物的诗歌,但诗人借助“石榴” 的形象,真正吟咏的是人思想的结构。在诗人 笔下,诗歌不是情感的流露,也不是感觉的捕 捉,而是一种思想、语言的建筑。把人的大脑 当做一座建筑,这是生理上的;把思想当做一 座建筑,把诗歌当做一座建筑,这是心理 上的,也是艺术上的。真正的艺术品,必须具 有内因的推动和外因的促成,而且必然有个过 程。因为瓦雷里对哲理和数学也有研究,所以他对诗歌,不是一般的随性挥洒,而是建立在 严谨、准确的基础上思想、语言的双重劳作。故此有人说这首诗的描写堪与塞尚或马蒂 斯的景物画媲美。艺术特色一、用鲜红的石榴作比喻,象征了人的思想结构,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可感。思想结构二、这首诗在修辞上多用鲜明的意象, 如:“红玉的隔墙”;有力的动词,如:“开裂 ”“飞迸”,形成一种硬朗、刚健的风格。伫望着白雪灌满了树林。作者简介罗伯特李弗罗斯特罗伯特李弗罗斯特 (18741963),是美国 二十世纪著名的田园诗人 ,也是20世纪美国诗坛拥 有读者群最庞大、影响力 最持久的杰出诗人。曾四 次获普利策奖。代表作有一个男孩的愿望、波士 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 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整体感知弗罗斯特的诗歌多以树林、溪水、鸟禽、 马驹等自然为题材,有人称其为自然诗人。 雪夜林边驻脚就是这样一首用直白的语言, 叙述了一次雪夜赶路经验的平易诗篇。风柔和地吹,雪羽毛般落。第一节:伫望着白雪灌满了树 林。第二、三节:小马的疑惑。第四节:自我叮咛,许诺的事 还得去做。作品讲解一、这首诗叙述了怎么一个故事?答: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我”在一个雪夜赶路,途经一片树林,被树林的幽深、 寂静吸引,暂时忘记了行程,但最后还是催 促自己继续赶路。二、诗人是怎样表现树林的静谧的?答:不仅用了简单的直接描绘:如林子真美,幽深,乌黑;而且用细微的声响:清 脆的铃声,风雪的絮语衬托雪夜的静美、无 边。三、诗人对小马的描述有什么用意?答:这匹“小马”好奇地面对着世界,而 世界没有回答,只有风雪无声,这样的描写 生动传神,渲染出神秘、幽邃的气氛,也给 这首诗抹上了一层童话色彩。四、诗歌结尾重复的一句“还得走好多 里才能安睡”,在语气上起到了什么效果?答:这两句使语气舒缓低沉,彷佛一个 疲倦的旅人,正在睡眼惺忪中低语,又像一 种咒语,安慰了雪夜中迷茫的人心。资料链接佛罗斯特的诗歌表面上质朴无华,经常 是以叙述的口吻,细致呈现生活中的场景和 事件,在保持经验的可感性、亲切性外,还 往往包含抽象的意义,丰富的哲理。雪夜 林边驻脚就突出体现了这种特征。雪夜林边驻脚中“树林”的意象意蕴 丰富而深邃,诗人的另一首未选择的路 也是关于“树林”的诗作。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但丁神曲地狱篇的开头,也有类 似的隐喻:诗人在人生的中途,走入一座昏 暗的森林,迷失了正确的方向。冯志的我们天天走着一条小路也描 写了树林中的小路,借此表达一种观念:生 活中有多少熟悉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艺术特色一、叙事、说理相结合。这是一首叙事性很强的诗歌,但在叙事中却包含了哲理。从日常经验 出发,引申出对人生的思考。二、动静结合,有声无声相搭配,衬托出雪夜的静美。清脆的铃声, 风雪的絮语林子的静 美、无边三、反复手法的运用,加强语气,增强效果。还得走好多里才能安睡,还得走好多里才能安睡。这两句使语气舒缓低沉,仿佛惺忪低语,又像安慰人心。海亚姆自主阅读作者简介欧玛尔海亚姆欧玛尔海亚姆( 10481122),伊朗诗人 ,以写作四行诗(鲁拜) 著称于世。19世纪英国诗 人菲茨杰拉德曾将他的诗 译成英文,在世界各国广 泛流传。整体感知“鲁拜”是伊朗古老的诗体,每一首只有 四行诗,1、2、4行押韵,类似于中国的绝句 ,短小精悍,节奏鲜明,适合于传达隽永、 深刻的哲理。本篇的这八首诗,表达的就是对宇宙永 恒、生命短暂的哲思。首先讨论:人类世代的交替、宇宙的空虚与无限、短暂人生的意义等问题。其次深思:面对人生永恒的命题,诗人自己也没有 答案,承认“无知”更是智慧的表现。写作特色一、宏观与微小相结合,使得短小的四行诗,有了巨大的包容性。宏观:将历史、宇宙总揽于心。微小:以水滴、蚊子、陶罐等形象为喻。 二、形式上,诘问、对仗等句式的运用,带来一种箴言的力量。我们自何方来,向何方走?有来有去,有去又有人来。我也曾像你,你也将与我一样。泰戈尔作者简介徐悲鸿画作泰戈尔像罗宾德拉纳特泰戈 尔(18611941),享 有世界声望的印度现代 诗人,1913年获诺贝尔 文学奖。诗集有吉檀 迦利园丁集飞 鸟集等。整体感知园丁集是泰戈尔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是 一部“生命之歌”,它融入了诗人青春时代的体验 ,细腻地描叙了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可以 视为一部青春恋歌。诗人在回首往事时吟唱出这 些恋歌,在回味青春心灵的悸动时,无疑又与自 己的青春保有一定距离,并进行理性的审视与思 考,使这部恋歌不时地闪烁出哲理的光彩。这是一首相对完整的诗作,有一定的叙述 性:“我”在路上行走,经过竹林、茅屋、市集 、渡口,听见鸟儿的歌唱,看见人们的劳作。 以一个“路人”的视角描述这一切。 “我不知道为什么”一句,反复出现,起到结 构性作用,使得“行走”本身,变成了一种思想 的漫游:观察世界,感受世界,只提问不回答 ,令人遐想连篇。写作特色一、丰富细腻的景物描写。全诗依次描写了竹枝、影子、 布谷鸟、树荫、茅屋、劳作的人、 荠菜田地、芒果树林、浪花、铜瓶 、牛群、牧场等等多处景物,丰富 而又细腻。二、全诗不断重复“不知道为什么”,起到 了结构性的作用,不仅形成了优美的、重叠的 节奏,也不断提醒着读者思考人与世界、与自 然的关系。狄金森作者简介艾米莉狄金森艾米莉狄金森( 18301886),美国女诗人,生前默默无 闻,去世后受到越来 越高的评价。她的诗 精辟深邃,以捕捉生 活中的哲理见长。你无法扑灭一种火就是以“自燃”这种现象为触动点,暗示某种人无法掩饰、无 法压抑的“火”,抒发生命的冲动、情感的 热烈。 整体感知你无法扑灭一种火。这首诗以自然现象“自燃”为展开动机,将 其引入人的社会生活,说“你无法扑灭一种火” ,它不能被压抑、掩饰,在漫长黑夜过后,它 奔突而出。“火”代表了人生中不能抑制的冲动 、情感,最后会被“风”唤醒,烧毁“你的松木 地板”,改变你的生活。写作特色一、想象奇特,效果强烈。把火比喻成包裹起来放在抽屉的“ 洪水”,想象奇特,而且 “洪水”的奔 涌、盛大与“包裹”、“抽屉”的封闭, 构成强烈的反差,突出“火”的无法压 抑、无法包藏。二、语言平易,流畅、清新,因诗中急 迫的语气,而洋溢着一种热情。三、大量使用破折号,形成语气的变化 和停顿,有效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迫切、激 越之情。“思考与探究”参考答案一、答:冯志译本由明白晓畅的白话口语 译成,朴素、精炼。梁宗岱译本风格接近冯志 ,但有的地方更口语化,有的地方有更多的修 饰和加工。朱湘译本语言句法古雅,由更多的 修饰和加工。钱春琦译本全部使用文言,整饬 、严谨,有中国古典诗歌的氛围。提示:古诗十九首(之十五)、将进酒(李白)。二、具体答案略三、(略)提示: (一)选择身边的事物为对象。 动物、植物、日常生活。(二)想办法将思想融化在形象中。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