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印度泰姬陵世界遗产委员会第7届 会议报告。是北京时间 2007年7月8日凌晨公 布的“新七大奇迹”之一 。作为莫卧儿王朝最伟 大的陵墓,它既是印度 建筑中最著名的,也是 印度文化融合不同传统 影响的体现。 陵墓建造 它在一天里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自然光线中显现 出不同的特色。虽然它是一座陵墓,可它却没有 通常陵墓所有的冷寂。相反你感到它似乎在天地 之间浮动。它的和谐对称、花园和水中倒影融合 在一起创造了令无数参观者惊叹不已的奇迹。估 计有2万名工匠参与了泰姬陵的建造,历时22年 才完成。据说一位法国人和一位威尼斯人参与了 工程的部分工作。至今没有一位建筑师被记录肯 定参与了陵墓的建造这对这个建筑物是很适 宜的,因为建造它的本意在于让人们只记住在陵 墓里的人。 建筑历史 泰姬陵 泰姬陵于1631年(另一资料:1632年)开始动工, 历时22年(另一资料:18年),每天动用2万役工。 除了汇集全印度最好的建筑师和工匠,还聘请了中 东、伊斯兰地区的建筑师和工匠,更是耗竭了国库 (共耗费4000万卢比),这导致莫卧尔王朝的衰落 。沙贾汗国王本原计划在河对面再为自己造一个一 模一样的黑色陵墓,中间用半边白色、半边黑色的 大理石桥连接,与爱妃相对而眠。但泰姬陵刚完工 不久,其子奥朗则布(Aurangzeb)弑兄杀弟篡位 成功,沙贾汗国王本人也被囚禁在离泰姬陵不远的 阿格拉堡的八角宫内。此后整整8年的时间,沙贾 汗每天只能透过小窗,凄然地遥望着远处河里浮动 的泰姬陵倒影,后来视力恶化,仅借着一颗宝石的 折射,来观看泰姬陵,直至最终忧郁而死(病死) 。但有幸的是,沙贾汗死后被合葬于泰姬陵内他的 爱妃泰姬的身旁。 这座世界七大建筑奇迹背后其实有一段哀怨缠绵的历史 ,了解它的历史的背景,确能增加观赏泰姬陵的趣味。 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其爱妃阿姬曼芭奴 ,动用了数万名工人,以宝石镶饰修建陵寝,图案之细致 令人叫绝。泰姬陵最引人瞩目的是用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 的主体建筑,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对称,中央圆顶高六十二 米,令人叹为观止。四周有四座高约四十一米的尖塔,塔 与塔之间耸立了镶满三十五种不同类型的半宝石的墓碑。 陵园占地十七公顷,为一略呈长形的圈子,四周围以红沙 石墙,进口大门也用红岩砌建,大约两层高,门顶的背面 各有十一个典型的白色圆锥形小塔。大门一直通往沙杰罕 王和王妃的下葬室,室的中央则摆放了他们的石棺,壮严 肃穆。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条清澄水道,水道两旁种植有果 树和柏树,分别象征生命和死亡。 工艺成就 1 泰姬陵 泰姬玛哈尔的工艺成就首先在于建 筑群总体布局的完善。布局很单纯 ,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它不象 胡玛雍陵那样居于方形院落的中心 ,而是居于中轴线末端,在前面展 开方形的草地,因之,一进第二道 门,有足够的观赏距离,视角良好 ,仰角大约是1:4.5。 建筑群的色 彩沉静明丽,湛蓝的天空下,草色 青青托着晶莹洁白的陵墓和高塔, 两侧赭红色的建筑物把它映照得格 外如冰如雪。倒影清亮,荡漾在澄 澈的水池中,当喷泉飞溅,水雾迷 时,它闪烁颤动,倏整倏散,飘忽 变幻,景象尤其魅人。为死者而建 的陵墓,竟洋溢着乐生的欢愉气息 。 工艺成就2 泰姬玛哈尔的第二个成就是创造了陵墓本身肃穆而又明 朗的形象。它的构图稳重而又舒展:台基宽阔,和主体约 略成一个方锥形,但四座塔又使综轮廓空灵,同青空相穿 插渗透透。它的体形洗练:各部分的几何形状明确,互相 关系清楚,虚实变化肯定,没有过于琐碎的东西,没有含 糊不清的东西,诚朴坦率。它的比例和谐:主要部分之间 有大体相近的几何关系,例如,塔高(连台基)近于两塔 间距离的一半,主体的立面的中央部分的高近于立面总宽 度的一半,立面两侧部分的高近于立面不计抹角部分的宽 度的一半,其余的大小、高低、粗细也各得其宜。它的主 次分明:穹顶统率全局,尺度最大;正中凹廊是立面的中 心,尺度其次;两侧和抹角斜面上凹廊反衬中央凹廊,尺 度第三;四角的共事尺度最小,它们反过来衬托出中央的 阔大宏伟。此外,大小凹廊造成的层次进退、光影变化、 虚实对照,大小穹顶和高塔造成的活泼的天际轮廓,穹顶 和发券和柔和的曲线,等等,使陵墓于肃穆的纪念性之外 ,又具有开朗亲切的性格。 工艺成就3 泰姬玛哈尔的第三个成就是,熟练地运用了构图的对 立统一规律,使这座很简纯的建筑物丰富多姿。陵墓方形 的主体和浑圆的穹顶在形体上对比很强,但它们却是统一 的:它们都有一致的几何精确性,主体正面发券的轮廓同 穹顶的相呼应,立面中央部分的宽度和穹顶的直径相当。 同时,主体和穹顶之间的过渡联系很有匠心:主体抹角, 向圆接近;在穹顶的四角布置了小穹顶,它们形成了方形 的布局;小穹顶是圆的,而它们下面的亭子却是八角形的 ,同主体呼应。四个小穹顶同在穹顶在相似之外好包含着 对比:一是体积和尺度的对比,反衬出大穹顶的宏伟;二 是虚实的对比,反衬出大穹顶的庄重。细高的塔同陵墓本 身形成最强的对比,它们把陵墓映照得分外端遍地开花宏 大。同时,它们之间也是统一的:它们都有相同的穹顶, 它们都是简练单纯的,包含着圆和直的形式因互;而且它 们在构图上联系密切,一起被高高的台基稳稳托着,两座 塔形成的矩形同陵墓主体正立面的矩形的比例是相似的, 等等。除了对比着各部分有适当的联系、呼应、相似和彼 此渗透之外,它们之间十分明确的主从关系保证了陵墓的 统一完整。 建筑布局 泰姬陵整个陵园是一个长方形,长576米,宽293米,(另一资料 :陵区南北长580米,宽305米)总面积为17万平方米。四周被一道 红砂石墙围绕。正中央是陵寝,在陵寝东西两侧各建有清真寺和答辩 厅这两座式样相同的建筑,两座建筑对称均衡,左右呼应。陵的四方 各有一座尖塔,高达40米,内有50层阶梯,是专供穆斯林阿訇拾级登 高而上的。大门与陵墓由一条宽阔笔直的用红石铺成的甬道相连接, 左右两边对称,布局工整。在甬道两边是人行道,人行道中间修建了 一个“十”字形喷泉水池。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条清澄水道,水道两旁种 植有果树和柏树,分别象征生命和死亡。 陵园分为两个庭院:前院古树参天,奇花异草,芳香扑鼻,开阔 而幽雅;后面的庭院占地面积最大,由一个十字形的宽阔水道,交汇 于方形的喷水池。喷水池中一排排的喷嘴,喷出的水柱交叉错落,如 游龙戏珠。后院的主体建筑,就是著名的泰姬的陵墓。陵墓的基座为 一座高7米、长宽各95米的正方形大理石,陵墓边长近60米,整个陵 墓全用洁白的大理石筑成,顶端是巨大的圆球,四角矗立着高达40米 的圆塔,庄严肃穆。象征智慧之门的拱形大门上,刻着古兰经。 中央墓室放着泰姬和沙贾汗的两具石棺,宝石闪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