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识线段【教学实录】一、猜谜语,引入新 课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 一条条,一根根,编织衣物少不了,有 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生:毛线。师:老师带毛线干什么呢?今天老师就带着我们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与本领。师随机板书课题:认识线段。【设计意图:课伊始,通过猜谜语,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1、拉一拉,初步感知线段师:出示一根弯曲的毛线,这根弯曲的毛线,你能想办法把这根毛线变直吗?(板书:直)指名一生上来演示。生:拉紧就变直了,像这样。 (捏住毛线的两端,用力向两边拉直。 )组织学生把自己的毛线拉一拉。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小动作里就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我们可以看成线段。竖着拉,斜着拉,问 生: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生1:能。生2:不能。师:把线拉直之后,两手之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是线段。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请你找找看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两个端点)要求学生齐述:线段有两个端点。师:请你上来指一指毛线拉直之后它的端点在什么地方?生1:这里和这里(指了指两手捏的地方)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指的又快又好,还有人想上来试一试吗?生2:我来。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小组讨论一下: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指名汇报。生1:直的。生2:有两个端点。生3:直的,有两个端点。(你说得真好!)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线段,请你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出示“ 想想做做49页第一 题” ,说明为什么是线段,为什么不是线段?【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让学生在“拉线” 的操作中,感受线段的特征。这一环节注重学生的直观操作与概括交流,引导学生感知线段的特征,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验到了新知识,这种体验是在活动中产生的,是无比深刻的。】2、找一找、折一折,了解线段的特征。师:小朋友已经知道了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拿起一本书,摸一摸书的一条边,我们可以把书的这条直边看成线段。你能找一找这条线段的2个端点吗?请生指一指。师:你还能把书的哪条边也看成线段,并且指出它的2个端点?同桌互找互指。师:除了可以把书上的边看成线段,还可以把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边也看成线段?生1:作业本的边生2:日光灯的灯管生3:门的一边。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相信走出了课堂之后你还会有更奇妙的发现!【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列举的活动中获得了生活处处皆数学的感受。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直观地认识了线段。】师:在生活中,除了可以把一些物体的边看成线,我们还可以折出一条一条的线段。(变魔术,奇迹就要发生了!)教师示范折。先把长方形的纸对折,打开,纸上有了一条折痕, 这条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追问“ 为什么?”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师:请小朋友折一条和这条线段同样长的线段;折一条比这条线段短的线段;折一条比这条线段长的线段。指名让学生大胆的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线段是有“ 长”有“ 短” 的。(板书:有长有短)【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线段,折出不同长度的折痕,进行观察,比较,让学生体会 “线段是有长 有短的”,进一步完善对线段的认识。 】3、画一画,理解线段的特征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折出了线段,小朋友还能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吗?学生试着画一画。师: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生:直尺师:除了尺,还能借助什么?为什么?生:沿着书、文具盒、铅笔的边画或者是用尺子画。师:你们是怎么画的?(引导学生交流线段的画法与步骤)【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再次注重了学生对线段的操作体验,以促进学生对线段表象的进一步形成。通过生动有趣的线段画法来引发学生对线段的注意,学生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课 堂成为有效的课堂、创新的课堂、开放的课堂。】4、数一数,体会线段的特征师:其实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由线段围成的。下面进行眼力大比拼:出示“想想做做 2”。你能数出 这几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吗?生:3条,4条,5条, 6条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指一指它每一条边的2个端点。(指名操作)师:做了上面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生: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5、连一连,强化线段的特征师:学了这么多,比比看谁是最心灵手巧的人。师:给你2点,你能连接这2点画出一条线段吗?连接这2点还能画出另外的线段吗?学生画在书上第49页。课件演示,集体订正。生:一条。师:出示3个点连接其中的2个点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画成了什么图形?生:能画3条,是三角形。师:(出示4个点)4个点你还能像这样连一连吗?连完之后数数一共能画几条。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组织其他学生在书上完成。(针对学生的画法)启发: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生:师:用这种方法连接5个点,看看能画出几条线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学生探究。(省略)【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富有开放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巩固新知识。】三、全课小结师:一条毛线不但好玩,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从一条毛线里面,学到了许多有关线段的知识。请小朋友想一想,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欣赏由线段围成的简笔画。2、这些画好看吗?你也能用线段画一幅漂亮的图画吗?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你最喜爱的人吧!【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打破数学学习的枯燥无味,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把它最为礼物送给你最喜欢的人。 ”以此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后反思】从设计到实施,有很大差距。以下是我教学后的思考:1、 对教学细节与教学环节处理的思考在整节课的环节设计上,我通过“拉线段 找、折 线段 画线段 数线段 连线段”五步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认识、理解直至掌握线段。这样的设计是完全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也十分切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不管是教学的细节,还是教学的环节,也不管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如果我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敏锐地抓住教学的契机,并满 足学生真实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堂课就应该能更精彩。一堂课是由许许多多的教学细节与教学环节所构成的,而课的成败,也恰恰体现在这些教学细节与环节的设计与处理上,对于我的课堂而言还需从细节上认真把握。2、对课堂教学民主的思考片段: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小动作里就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我们可以看成线段。竖着拉,斜着拉,问生:这样 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生1:能。生2:不能。我原以为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 ,然后就借此引 导得出“把线拉直之后,两手之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是线段。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的结论。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在 这里学生却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统一,有些学生认为斜着拉,竖着拉不是线段。无奈之余我只能再次强调:把线拉直之后,两手之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是线段,最后才明确问题的答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