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明 杨慎群英会蒋干中计 罗贯中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 ,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 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两人曾共 同从事创作。他著有十七种通俗演义 ,代表作三国演义,最早版本为 明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它是我国 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也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杰出 的长篇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小说发展 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这部小说尊重 史实,又带有传奇色彩。以史料为基 本依据,但又不拘泥于史料,而是按 照历史生活的本质,进行精炼的概括 和合理的虚构,既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又体现了艺术的真实。小说善于描写大大小小的战争。 总计有四十余次交战,千变万化,摇 曳多姿,注重写出战争的复杂性、多 样性、特殊性。这部小说还塑造了一 批栩栩如生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善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不同 的故事情节,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 格特征。“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则是 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v一、序幕(1-2)毁书斩使,初战告捷v二、开端(3-4)夜窥水寨,欲除蔡张v 蒋干来访,周瑜定计v三、发展(5-6)大会群英,摘剑监酒v 显示实力,舞剑狂饮v四、高潮(7-8)入帐共寝,蒋干盗书v五、结局(9)曹操中计,误杀蔡、张v六、尾声(10)反间成功,周瑜大喜本文矛盾的焦点是什么?v除掉蔡瑁、张允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一段内容吗? 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答 : 毁书斩使 。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 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 以此抗议示威; 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 态度; 鼓舞士气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 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答:这两个情节为全文情节展开作了必要 地铺垫。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 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 军之举;由于这两人训练水军得法才引 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 而这正是本文的枢纽所在。v二是毁书斩使、三江口折兵、水寨 被窥、,曹操连受三挫,不禁大怒 。此时蒋干请命。恼怒焦躁之际, 曹操误用庸才蒋干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不从周瑜毁书斩使写起,而从 蒋干写起,就显得突兀,也不足以 显示周瑜除蔡、张二人在战略上的 意义。v周瑜之“笑”v蒋干之“愕(惊)”v曹操之“怒 问题探究4:一字传神1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是笑蒋干竟自己撞上门来助他施行反间计。“笑” 里有对蒋干的嘲弄和计策有了着落后的得意。2:瑜笑曰:“闻弦歌而知雅意” 是笑蒋干愚拙,欲盖弥彰。3笑挽其臂曰“何速去也?”是为稳住蒋干而做的姿态。v4、大笑畅饮v一是为自己先发制人的成功而得意;二是为 了向蒋干表明自己够朋友,三是为下面装醉 做准备。v5、佯醉大笑曰:“不曾想有今日”v是佯醉借酒撒疯,以自己事业上的成功压制 蒋干。v6、言罢大笑v笑中暗含震慑,吓得蒋干“面色如土”周瑜之“笑”v对文章的主要人物周瑜的刻画,作者着意于 对其“笑”的描写。v这“笑”,有天赐良机的得意,有对愚笨对手 的嘲弄鄙视引诱,有对自己功成名就的情不 自禁的炫耀。笑”中有心理,“笑”中有性格,“ 笑”中有计谋,“笑”中有成功。v总之,对周瑜“笑”的描写,洗练传神,使人 物之风采神韵,跃然纸上,真可谓“着一笑 字,境界全出”。群英会,周瑜尽情挥洒的舞台周瑜形象英勇善战足智多谋豪放自信洒脱干练总之,蒋干狂妄自大,不自量力;既无自知 之明,也无知人之明;贪功心切,鬼迷心 窍,失去判断真伪的能力。盲目自信 自命不凡志大才疏自作聪明自荐说降 昂然而来 东吴会友中计东吴问题探究3(蒋干性格)曹操形象骄傲轻敌急躁多疑 刚愎自用阴险奸诈课后一 v蒋干来到东吴之后,周瑜首先堵住蒋干 劝降之口并限制其活动范围,接着步步 为营,设置了一个巧妙的圈套。一是无 中生有,挑拨离间,伪造了一封蔡瑁、 张允勾结东吴的假密信;二是借酒装疯 ,“梦” 话连篇,制造了一个酒醉吐真情 的假象;三是借密报军机之名故意诓人 之实,虚拟了一个蔡瑁、张允计划杀曹 的情报。至此,终于让蒋干带入了周瑜 精心设置的圈套。蒋干中计合情合理,为什么老谋神算曹操也中计?v一是因为周瑜的反间计确实安排的无衣 无缝。v二是因为蒋干想以功补过,发挥了“三 寸不烂之舌”的作用v三是因为当时曹军号称百万,所向披靡 ,踌躇满志。性格急躁多疑而又 刚愎自 用,有的三怒。在结尾处曹操的盛怒之 下,已失去理智,使曹操中计,合情合 理。v小说的内容与史料相同之处:v(1)历史上 的确有蒋干其人。v(2)赤壁之战前,蒋干确曾往东吴 游说过周瑜而没有成功。v(3)周瑜确曾设宴招待过蒋干并请 他参观军营仓库等。v(4)有些对话(如周瑜迎接蒋干时 说的话)是照录史料,有些略有变 化。v不同之处:历史 小说v(1) 从扬州请来; 自荐望江东v(2)同乡 同学v(3)两次设宴 留宿三天 住军营 外宾馆v 招待一次 留宿一夜 与蒋干 同榻而眠v(4)(历史)未对蒋干设圈套 (小说)利用蒋干施行反间计v(5) (历史)游说未成功,但 未成为笑柄,对其才干是肯定的 。v(小说)蒋干是一个口出大言、 胸无城府、志大才疏、自作聪明 的人v联系v由此可见,历史小说与历史是有 联系的。历史小说取材于历史, 其基本情节与史实相合。v历史小说与历史又有根本的区别, 它的内容与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完 全符合。因为历史小说不是历史 而是文学,文学作品允许虚构,可 以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 的想象虚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使故事情节曲折复杂、引人入胜,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栩栩如生 。问题探究2v“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试析周 瑜之计:B 炫耀A 堵嘴C 佯醉欲擒故纵 心理震慑示之以隙玩于彀中有口难开 自愧不如环环相扣,天衣无缝, 假戏真做,水到渠成步步窘迫,进退失据, 自作聪明,贻笑千古v为了论证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是“立足 于现实”这一观点。v文章以西游记为例,以明代太 监吞吃小孩脑子论证小说中吃小儿 心肝的“小子国”的现实依据,以明 代锦衣卫遍布全国,朝野恐怖,论 证小说中重重磨难的现实依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