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工程专业优秀论文化学工程专业优秀论文 二元混合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过程的研二元混合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过程的研究究关键词:化工设备关键词:化工设备 组分流化床组分流化床 沉积速率沉积速率摘要:流化床电极将流态化技术与电化学处理方法相结合,在处理含金属离子 废水时无需投加化学药品等,不产生二次污染;并且由于比表面积大,液固间 传质速率高,因此,可大大削弱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获得较高的电流效率。 当流化床电极的导电颗粒由两种(或多种)不同颗粒组成时,一方面有利于提高 流化质量,另一方面可增加颗粒之间碰撞,强化液固间的传质过程,从而进一 步地提高电流效率和时空效益。 本文首先在截面为 5015mm 的矩形流化床 中,以单组分球形铜颗粒和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的二元混合组分颗粒为物料,常 温的水为流化介质,研究了颗粒的临界流化特性和膨胀特性。结果表明,对于 单组分颗粒,实测的床层空隙率与用 Richardson-Zaki 方程讦算的空隙率较符 合;对二元混合组分颗粒,则可以用修正的空隙率平均模型较好的预测床层的 空隙率。研究表明,床层膨胀经历了分层、部分混合、完全混合三个阶段。 然后以低浓度硫酸铜溶液为介质,进行了影响单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过程因 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槽电压为 2.3V 时,电流效率和瞬时沉积速率最 高;膨胀率的影响则存在一个最佳范围,本实验条件下为 20-30,在此范 围内电流效率最高,沉积速率最快;电解液铜离子浓度越高、导电颗粒粒径越 大对电沉积反应越有利。在单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二 元混合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当颗粒粒径比适宜时,在 本实验条件下为 1.58,二元混合组分流化床电极的瞬时沉积速率高于单组分流 化床电极的瞬时沉积速率。 最后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处理, 提出了计算传质系数和瞬时沉积速率的经验关联式,为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流化 床电极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流化床电极将流态化技术与电化学处理方法相结合,在处理含金属离子废 水时无需投加化学药品等,不产生二次污染;并且由于比表面积大,液固间传 质速率高,因此,可大大削弱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获得较高的电流效率。 当流化床电极的导电颗粒由两种(或多种)不同颗粒组成时,一方面有利于提高 流化质量,另一方面可增加颗粒之间碰撞,强化液固间的传质过程,从而进一 步地提高电流效率和时空效益。 本文首先在截面为 5015mm 的矩形流化床 中,以单组分球形铜颗粒和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的二元混合组分颗粒为物料,常 温的水为流化介质,研究了颗粒的临界流化特性和膨胀特性。结果表明,对于 单组分颗粒,实测的床层空隙率与用 Richardson-Zaki 方程讦算的空隙率较符 合;对二元混合组分颗粒,则可以用修正的空隙率平均模型较好的预测床层的 空隙率。研究表明,床层膨胀经历了分层、部分混合、完全混合三个阶段。 然后以低浓度硫酸铜溶液为介质,进行了影响单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过程因 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槽电压为 2.3V 时,电流效率和瞬时沉积速率最 高;膨胀率的影响则存在一个最佳范围,本实验条件下为 20-30,在此范 围内电流效率最高,沉积速率最快;电解液铜离子浓度越高、导电颗粒粒径越 大对电沉积反应越有利。在单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二 元混合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当颗粒粒径比适宜时,在 本实验条件下为 1.58,二元混合组分流化床电极的瞬时沉积速率高于单组分流 化床电极的瞬时沉积速率。 最后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处理, 提出了计算传质系数和瞬时沉积速率的经验关联式,为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流化 床电极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流化床电极将流态化技术与电化学处理方法相结合,在处理含金属离子废水时 无需投加化学药品等,不产生二次污染;并且由于比表面积大,液固间传质速 率高,因此,可大大削弱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获得较高的电流效率。当流 化床电极的导电颗粒由两种(或多种)不同颗粒组成时,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流化 质量,另一方面可增加颗粒之间碰撞,强化液固间的传质过程,从而进一步地 提高电流效率和时空效益。 本文首先在截面为 5015mm 的矩形流化床中, 以单组分球形铜颗粒和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的二元混合组分颗粒为物料,常温的 水为流化介质,研究了颗粒的临界流化特性和膨胀特性。结果表明,对于单组 分颗粒,实测的床层空隙率与用 Richardson-Zaki 方程讦算的空隙率较符合; 对二元混合组分颗粒,则可以用修正的空隙率平均模型较好的预测床层的空隙 率。研究表明,床层膨胀经历了分层、部分混合、完全混合三个阶段。 然后 以低浓度硫酸铜溶液为介质,进行了影响单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过程因素的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槽电压为 2.3V 时,电流效率和瞬时沉积速率最高; 膨胀率的影响则存在一个最佳范围,本实验条件下为 20-30,在此范围内 电流效率最高,沉积速率最快;电解液铜离子浓度越高、导电颗粒粒径越大对 电沉积反应越有利。在单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二元混 合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当颗粒粒径比适宜时,在本实 验条件下为 1.58,二元混合组分流化床电极的瞬时沉积速率高于单组分流化床 电极的瞬时沉积速率。 最后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处理,提出 了计算传质系数和瞬时沉积速率的经验关联式,为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流化床电 极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流化床电极将流态化技术与电化学处理方法相结合,在处理含金属离子废水时 无需投加化学药品等,不产生二次污染;并且由于比表面积大,液固间传质速 率高,因此,可大大削弱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获得较高的电流效率。当流 化床电极的导电颗粒由两种(或多种)不同颗粒组成时,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流化 质量,另一方面可增加颗粒之间碰撞,强化液固间的传质过程,从而进一步地 提高电流效率和时空效益。 本文首先在截面为 5015mm 的矩形流化床中, 以单组分球形铜颗粒和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的二元混合组分颗粒为物料,常温的 水为流化介质,研究了颗粒的临界流化特性和膨胀特性。结果表明,对于单组 分颗粒,实测的床层空隙率与用 Richardson-Zaki 方程讦算的空隙率较符合; 对二元混合组分颗粒,则可以用修正的空隙率平均模型较好的预测床层的空隙 率。研究表明,床层膨胀经历了分层、部分混合、完全混合三个阶段。 然后 以低浓度硫酸铜溶液为介质,进行了影响单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过程因素的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槽电压为 2.3V 时,电流效率和瞬时沉积速率最高; 膨胀率的影响则存在一个最佳范围,本实验条件下为 20-30,在此范围内 电流效率最高,沉积速率最快;电解液铜离子浓度越高、导电颗粒粒径越大对 电沉积反应越有利。在单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二元混 合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当颗粒粒径比适宜时,在本实 验条件下为 1.58,二元混合组分流化床电极的瞬时沉积速率高于单组分流化床 电极的瞬时沉积速率。 最后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处理,提出 了计算传质系数和瞬时沉积速率的经验关联式,为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流化床电 极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流化床电极将流态化技术与电化学处理方法相结合,在处理含金属离子废水时 无需投加化学药品等,不产生二次污染;并且由于比表面积大,液固间传质速 率高,因此,可大大削弱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获得较高的电流效率。当流 化床电极的导电颗粒由两种(或多种)不同颗粒组成时,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流化 质量,另一方面可增加颗粒之间碰撞,强化液固间的传质过程,从而进一步地 提高电流效率和时空效益。 本文首先在截面为 5015mm 的矩形流化床中, 以单组分球形铜颗粒和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的二元混合组分颗粒为物料,常温的 水为流化介质,研究了颗粒的临界流化特性和膨胀特性。结果表明,对于单组 分颗粒,实测的床层空隙率与用 Richardson-Zaki 方程讦算的空隙率较符合; 对二元混合组分颗粒,则可以用修正的空隙率平均模型较好的预测床层的空隙 率。研究表明,床层膨胀经历了分层、部分混合、完全混合三个阶段。 然后 以低浓度硫酸铜溶液为介质,进行了影响单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过程因素的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槽电压为 2.3V 时,电流效率和瞬时沉积速率最高; 膨胀率的影响则存在一个最佳范围,本实验条件下为 20-30,在此范围内 电流效率最高,沉积速率最快;电解液铜离子浓度越高、导电颗粒粒径越大对 电沉积反应越有利。在单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二元混 合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当颗粒粒径比适宜时,在本实 验条件下为 1.58,二元混合组分流化床电极的瞬时沉积速率高于单组分流化床 电极的瞬时沉积速率。 最后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处理,提出 了计算传质系数和瞬时沉积速率的经验关联式,为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流化床电 极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流化床电极将流态化技术与电化学处理方法相结合,在处理含金属离子废水时 无需投加化学药品等,不产生二次污染;并且由于比表面积大,液固间传质速率高,因此,可大大削弱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获得较高的电流效率。当流 化床电极的导电颗粒由两种(或多种)不同颗粒组成时,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流化 质量,另一方面可增加颗粒之间碰撞,强化液固间的传质过程,从而进一步地 提高电流效率和时空效益。 本文首先在截面为 5015mm 的矩形流化床中, 以单组分球形铜颗粒和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的二元混合组分颗粒为物料,常温的 水为流化介质,研究了颗粒的临界流化特性和膨胀特性。结果表明,对于单组 分颗粒,实测的床层空隙率与用 Richardson-Zaki 方程讦算的空隙率较符合; 对二元混合组分颗粒,则可以用修正的空隙率平均模型较好的预测床层的空隙 率。研究表明,床层膨胀经历了分层、部分混合、完全混合三个阶段。 然后 以低浓度硫酸铜溶液为介质,进行了影响单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过程因素的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槽电压为 2.3V 时,电流效率和瞬时沉积速率最高; 膨胀率的影响则存在一个最佳范围,本实验条件下为 20-30,在此范围内 电流效率最高,沉积速率最快;电解液铜离子浓度越高、导电颗粒粒径越大对 电沉积反应越有利。在单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二元混 合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当颗粒粒径比适宜时,在本实 验条件下为 1.58,二元混合组分流化床电极的瞬时沉积速率高于单组分流化床 电极的瞬时沉积速率。 最后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处理,提出 了计算传质系数和瞬时沉积速率的经验关联式,为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流化床电 极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流化床电极将流态化技术与电化学处理方法相结合,在处理含金属离子废水时 无需投加化学药品等,不产生二次污染;并且由于比表面积大,液固间传质速 率高,因此,可大大削弱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获得较高的电流效率。当流 化床电极的导电颗粒由两种(或多种)不同颗粒组成时,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流化 质量,另一方面可增加颗粒之间碰撞,强化液固间的传质过程,从而进一步地 提高电流效率和时空效益。 本文首先在截面为 5015mm 的矩形流化床中, 以单组分球形铜颗粒和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的二元混合组分颗粒为物料,常温的 水为流化介质,研究了颗粒的临界流化特性和膨胀特性。结果表明,对于单组 分颗粒,实测的床层空隙率与用 Richardson-Zaki 方程讦算的空隙率较符合; 对二元混合组分颗粒,则可以用修正的空隙率平均模型较好的预测床层的空隙 率。研究表明,床层膨胀经历了分层、部分混合、完全混合三个阶段。 然后 以低浓度硫酸铜溶液为介质,进行了影响单组分流化床电极电沉积过程因素的 实验研究。结果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