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动物学专业优秀论文动物学专业优秀论文 现生蛙科动物部分物种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现生蛙科动物部分物种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关键词:蛙科动物关键词:蛙科动物 线粒体线粒体 核基因核基因 系统发育学系统发育学 生物地理生物地理摘要:蛙科动物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两栖类群之一,目前包括约 700 多个物 种。蛙科动物中存在大量的同型性现象,这种形态上的保守给传统的分类学带 来了很大困难。除了南美洲南部以及澳洲的大部分地区,蛙科动物几乎是全世 界分布的,这种广布性使蛙科动物易成为研究生物地理的良好的模式生物。 本论文以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片段为分子标记,从不同的分类阶元,对现生蛙 科动物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现有的分类系统提出了一些修 订意见,同时探讨了相关的生物地理学问题。 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 个方面: 1运用两段核基因和线粒体数据探讨了中国蛙科动物的系统发育 关系。现有核基因的数据结果支持目前中国蛙科物种两个亚科的划分,即蛙亚 科和叉舌蛙亚科。费等(1990)lt;#39;1gt;建议的浮蛙亚科 应该作为一个属放入叉舌蛙亚科;同时杨等(1989)lt;#39;2 gt;建议的湍蛙亚科也应该以一个属放入蛙亚科。通过我们得到的分子系 统发育关系与前人工作的比较研究表明,对中国蛙科物种种上水平的划分需要 在增加其它基因片段的同时,增加样本数量,以期得到一个让人信服的分类系 统。 2以本研究所得到的蛙亚科物种序列为基础,结合来自 Genbalnk 上已 经发表的其它蛙亚科物种序列,运用两段核基因和两段线粒体数据对蛙亚科物 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目前的联合数据集(mt+nu)支持蛙亚科 的单系(Dubois,2005)lt;#39;3gt;,由两个族 tribes 组成 (Stauroini 和 Ranini)。同时我们的结果不排斥蛙亚科内三个属的划分 (Staurois,蛙属 Rana,和湍蛙属 Amolops)。拟湍蛙属 Pseudoamoolps 的分类 地位不被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湍蛙属物种 Amolops sensu lato(Dubois,1992)lt;#39;4gt;恢复成并系,由两个大的 亚枝组成。尽管支持率较低,蛙属的单系性仍然能够得到支持。建立在目前的 系统发育关系上,我们建议了一些新的分类改变。由于蛙亚科物种的广泛分布, 最后我们仅仅在 Ranini 族里建议了十一个支系。我们认为一个合理的分类系统 必须等待更多的物种样本被研究以后才能最终确定。另外,我们的研究表明蝌 蚪腹吸盘的出现在蛙亚科不同的支系中是多次独立进化的事件,是受到相似的 选择压力作用的结果,因此物种的适应性器官在作为分类的重要指标时要特别 的小心谨慎。最后,本研究利用不依赖于分子钟假设的分子分歧年代测定方法, 计算了蛙亚科物种部分支系的进化时间,结合我们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 构支持亚洲蛙亚科物种可能受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撞击的影响发生了快速辐 射事件。一个可能的从东、南亚开始扩散到欧亚大陆,两次独立进入美洲的扩 散被支持。 3以本研究所得到的两段线粒体数据为基础,结合已经发表的 东亚的林蛙群物种(多数为日本的林蛙物种)序列,探讨了东亚林蛙群的系统发 育关系以及相关的生物地理问题。数据结果支持包括梭德氏蛙在内的所谓林蛙 群的单系性,但支持率不高。另外东亚核型 2n=24 的林蛙群是一个单系,由秦 岭群体和东北亚群体组成。建立在目前的系统发育基础上,我们建议将东北地 区的原“中国林蛙”群体划分为东北林蛙。秦岭群体需要在更多的样本居群的 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正文内容正文内容蛙科动物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两栖类群之一,目前包括约 700 多个物种。 蛙科动物中存在大量的同型性现象,这种形态上的保守给传统的分类学带来了 很大困难。除了南美洲南部以及澳洲的大部分地区,蛙科动物几乎是全世界分 布的,这种广布性使蛙科动物易成为研究生物地理的良好的模式生物。 本论 文以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片段为分子标记,从不同的分类阶元,对现生蛙科动 物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现有的分类系统提出了一些修订意 见,同时探讨了相关的生物地理学问题。 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 面: 1运用两段核基因和线粒体数据探讨了中国蛙科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现有核基因的数据结果支持目前中国蛙科物种两个亚科的划分,即蛙亚科和叉 舌蛙亚科。费等(1990)lt;#39;1gt;建议的浮蛙亚科应该作 为一个属放入叉舌蛙亚科;同时杨等(1989)lt;#39;2gt;建 议的湍蛙亚科也应该以一个属放入蛙亚科。通过我们得到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与前人工作的比较研究表明,对中国蛙科物种种上水平的划分需要在增加其它 基因片段的同时,增加样本数量,以期得到一个让人信服的分类系统。 2以本研究所得到的蛙亚科物种序列为基础,结合来自 Genbalnk 上已经发表 的其它蛙亚科物种序列,运用两段核基因和两段线粒体数据对蛙亚科物种的系 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目前的联合数据集(mt+nu)支持蛙亚科的单系 (Dubois,2005)lt;#39;3gt;,由两个族 tribes 组成 (Stauroini 和 Ranini)。同时我们的结果不排斥蛙亚科内三个属的划分 (Staurois,蛙属 Rana,和湍蛙属 Amolops)。拟湍蛙属 Pseudoamoolps 的分类 地位不被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湍蛙属物种 Amolops sensu lato(Dubois,1992)lt;#39;4gt;恢复成并系,由两个大的 亚枝组成。尽管支持率较低,蛙属的单系性仍然能够得到支持。建立在目前的 系统发育关系上,我们建议了一些新的分类改变。由于蛙亚科物种的广泛分布, 最后我们仅仅在 Ranini 族里建议了十一个支系。我们认为一个合理的分类系统 必须等待更多的物种样本被研究以后才能最终确定。另外,我们的研究表明蝌 蚪腹吸盘的出现在蛙亚科不同的支系中是多次独立进化的事件,是受到相似的 选择压力作用的结果,因此物种的适应性器官在作为分类的重要指标时要特别 的小心谨慎。最后,本研究利用不依赖于分子钟假设的分子分歧年代测定方法, 计算了蛙亚科物种部分支系的进化时间,结合我们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 构支持亚洲蛙亚科物种可能受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撞击的影响发生了快速辐 射事件。一个可能的从东、南亚开始扩散到欧亚大陆,两次独立进入美洲的扩 散被支持。 3以本研究所得到的两段线粒体数据为基础,结合已经发表的 东亚的林蛙群物种(多数为日本的林蛙物种)序列,探讨了东亚林蛙群的系统发 育关系以及相关的生物地理问题。数据结果支持包括梭德氏蛙在内的所谓林蛙 群的单系性,但支持率不高。另外东亚核型 2n=24 的林蛙群是一个单系,由秦 岭群体和东北亚群体组成。建立在目前的系统发育基础上,我们建议将东北地 区的原“中国林蛙”群体划分为东北林蛙。秦岭群体需要在更多的样本居群的 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 蛙科动物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两栖类群之一,目前包括约 700 多个物种。蛙 科动物中存在大量的同型性现象,这种形态上的保守给传统的分类学带来了很 大困难。除了南美洲南部以及澳洲的大部分地区,蛙科动物几乎是全世界分布的,这种广布性使蛙科动物易成为研究生物地理的良好的模式生物。 本论文 以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片段为分子标记,从不同的分类阶元,对现生蛙科动物 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现有的分类系统提出了一些修订意见, 同时探讨了相关的生物地理学问题。 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运用两段核基因和线粒体数据探讨了中国蛙科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现有核 基因的数据结果支持目前中国蛙科物种两个亚科的划分,即蛙亚科和叉舌蛙亚 科。费等(1990)lt;#39;1gt;建议的浮蛙亚科应该作为一个 属放入叉舌蛙亚科;同时杨等(1989)lt;#39;2gt;建议的湍 蛙亚科也应该以一个属放入蛙亚科。通过我们得到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与前人 工作的比较研究表明,对中国蛙科物种种上水平的划分需要在增加其它基因片 段的同时,增加样本数量,以期得到一个让人信服的分类系统。 2以本研 究所得到的蛙亚科物种序列为基础,结合来自 Genbalnk 上已经发表的其它蛙亚 科物种序列,运用两段核基因和两段线粒体数据对蛙亚科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目前的联合数据集(mt+nu)支持蛙亚科的单系 (Dubois,2005)lt;#39;3gt;,由两个族 tribes 组成 (Stauroini 和 Ranini)。同时我们的结果不排斥蛙亚科内三个属的划分 (Staurois,蛙属 Rana,和湍蛙属 Amolops)。拟湍蛙属 Pseudoamoolps 的分类 地位不被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湍蛙属物种 Amolops sensu lato(Dubois,1992)lt;#39;4gt;恢复成并系,由两个大的 亚枝组成。尽管支持率较低,蛙属的单系性仍然能够得到支持。建立在目前的 系统发育关系上,我们建议了一些新的分类改变。由于蛙亚科物种的广泛分布, 最后我们仅仅在 Ranini 族里建议了十一个支系。我们认为一个合理的分类系统 必须等待更多的物种样本被研究以后才能最终确定。另外,我们的研究表明蝌 蚪腹吸盘的出现在蛙亚科不同的支系中是多次独立进化的事件,是受到相似的 选择压力作用的结果,因此物种的适应性器官在作为分类的重要指标时要特别 的小心谨慎。最后,本研究利用不依赖于分子钟假设的分子分歧年代测定方法, 计算了蛙亚科物种部分支系的进化时间,结合我们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 构支持亚洲蛙亚科物种可能受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撞击的影响发生了快速辐 射事件。一个可能的从东、南亚开始扩散到欧亚大陆,两次独立进入美洲的扩 散被支持。 3以本研究所得到的两段线粒体数据为基础,结合已经发表的 东亚的林蛙群物种(多数为日本的林蛙物种)序列,探讨了东亚林蛙群的系统发 育关系以及相关的生物地理问题。数据结果支持包括梭德氏蛙在内的所谓林蛙 群的单系性,但支持率不高。另外东亚核型 2n=24 的林蛙群是一个单系,由秦 岭群体和东北亚群体组成。建立在目前的系统发育基础上,我们建议将东北地 区的原“中国林蛙”群体划分为东北林蛙。秦岭群体需要在更多的样本居群的 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 蛙科动物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两栖类群之一,目前包括约 700 多个物种。蛙 科动物中存在大量的同型性现象,这种形态上的保守给传统的分类学带来了很 大困难。除了南美洲南部以及澳洲的大部分地区,蛙科动物几乎是全世界分布 的,这种广布性使蛙科动物易成为研究生物地理的良好的模式生物。 本论文 以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片段为分子标记,从不同的分类阶元,对现生蛙科动物 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现有的分类系统提出了一些修订意见, 同时探讨了相关的生物地理学问题。 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运用两段核基因和线粒体数据探讨了中国蛙科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现有核基因的数据结果支持目前中国蛙科物种两个亚科的划分,即蛙亚科和叉舌蛙亚 科。费等(1990)lt;#39;1gt;建议的浮蛙亚科应该作为一个 属放入叉舌蛙亚科;同时杨等(1989)lt;#39;2gt;建议的湍 蛙亚科也应该以一个属放入蛙亚科。通过我们得到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与前人 工作的比较研究表明,对中国蛙科物种种上水平的划分需要在增加其它基因片 段的同时,增加样本数量,以期得到一个让人信服的分类系统。 2以本研 究所得到的蛙亚科物种序列为基础,结合来自 Genbalnk 上已经发表的其它蛙亚 科物种序列,运用两段核基因和两段线粒体数据对蛙亚科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目前的联合数据集(mt+nu)支持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