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过量应用甲氧氯普胺致小儿锥体外系症状 2 例【关键词】 甲氧氯普胺 小儿 锥体外系症状1 病例资料病例 1:患儿女,8 个月,因急性腹泻病出现呕吐症状,当地诊所给予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生产厂家及批号不详)10 mg 肌肉注射,约 1 h 后患儿出现双眼上翻、头后仰、呈角弓反张状,持续约3 min 后缓解,考虑为病毒性脑炎急诊来我院诊治。入院查体:发育正常,神志清,哭闹,烦躁不安,前囟平坦,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 。相关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及生化系列、EEG 均正常。诊断为甲氧氯普胺过量致锥体外系反应。给予阿托品 0.01 mg/kg 皮下注射,同时给予能量合剂静脉滴注。患儿入院后未再出现病情反复,住院观察 2 d 出院。病例 2:患儿男,5 岁,因急性支气管肺炎伴有呕吐,当地诊所给予甲氧氯普胺(生产厂家及批号不详)15 mg 肌注,约 3 h 后出现四肢震颤,颈部肌肉阵发性向右扭转痉挛。发病 2 h 后到我科诊治。入院查体:神志清,哭闹,问话能正确回答,颈强() ,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脏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略增高,克氏征(-) ,布氏征(- ) ,其他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2征。相关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及生化系列、EEG 均正常。诊断为甲氧氯普胺过量致锥体外系反应。入院后立即给予阿托品 0.01 mg/(kg次)间断静脉注射,同时给予能量合剂及维生素 C 静脉滴注。入院 8 h 后症状明显减轻,发作频率减少,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逐渐缩短,治疗 12 h 后症状消失。巩固上述治疗 3 d,病情无反复痊愈出院。2 讨论甲氧氯普胺系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可通过阻滞多巴胺受体而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具有强大的中枢镇吐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有较好的疗效。甲氧氯普胺对中枢其他部位抑制作用轻微,故较少引起催眠症状。若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因阻断多巴胺受体,使胆碱能受体相对亢进而导致锥体外系反应1 。儿童大量长期应用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由于小儿肝、肾等脏器尚未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解毒和排泄功能仍较差,加之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过量的甲氧氯普胺容易进入神经中枢,阻断多巴胺受体,使乙酰胆碱的作用相对增强而致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出现锥体外系症状,故婴幼儿不主张大量长期使用甲氧氯普胺。使用不当,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昏、头痛、出汗、烦燥不安、疲怠无力。单次用量过大或反复使用可导致锥体外系症3状:肌肉痉挛,如头部及面部抽搐样动作、双眼上翻或头后仰、双手颤抖摆动、颈部及背部肌肉痉挛、共济失调、发音困难等症状2,3 。锥体外系反应时常易被误诊为脑部疾患或癔病,往往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如头颅 CT、脑脊液检查等,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临床医师在应用此药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甲氧氯普胺 t1/2 一般为 46 h,主要经肾脏排泄。儿童常用剂量:口服 0.30.5 mg/(kgd) ,分 3 次饭前服用,或肌肉或静脉注射 0.30.5 mg/(kgd ) ,分 3 次1 。该 2 例患儿均为药物过量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应用甲氧氯普胺时,还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与扑热息痛、四环素合用,可增加其在小肠内的吸收;与西咪替丁、慢溶剂型地高辛同用,后者的胃肠道吸收减少,如间隔 2 h 服用可以减少这种影响;与地高辛合用,可增加地高辛的胆汁排出,从而改变其血浓度;与能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如吩噻嗪类药等合用,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与严重性均可有所增加。一旦发生药物过量或出现锥体外系症状时可用抗胆碱药物阿托品或6542 缓解症状 4 。儿科医生应严格掌握甲氧氯普胺的小儿用药剂量,同时还应注意个体差异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用药后密切观察,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正确治疗。【参考文献】1沈刚, 江海碧, 任金香, 等 . 新编实用儿科药物手册M. 2006: 306307.42陈跃宣, 张兴全, 等. 胃复安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 94 例J. 儿科药学杂志, 2001, 7(3): 38.3张春华. 甲氧氯普胺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 23 例分析J. 儿科药学杂志, 2004, 10(2): 61.4丘厚兴, 蒋召伦, 王 晶. 小儿中毒与急救M . 2000: 106107.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