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动物学专业毕业论文动物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精品论文 厦门蚊种调查与白纹伊蚊种群厦门蚊种调查与白纹伊蚊种群构建及其生物学特征和毒理学的研究构建及其生物学特征和毒理学的研究关键词:厦门蚁种关键词:厦门蚁种 白纹伊蚊白纹伊蚊 种群构建种群构建 毒理学毒理学摘要:本学位论文从 2008 年 4 月-2008 年 11 月对厦门吸血双翅目(蚊亚科)的 蚊种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发现 6 种蚊虫,分属于 2 族,3 属,4 亚属。 蚊 种鉴定为: 致倦库蚊(CulexfatigansWiedemann,1828) 三带喙库蚊 (CulextritaeniorhynchusGiles,1901) 拟态库蚊 (CulexmimeticusNo#233;,1899) 白纹伊蚊 (AedesalbopictusSkuse,1894) 乳点伊蚊(Aedesmacfarlanei,1914) 中 华按蚊(Anopheles(A.)hyrcanusvar.sinensis) 实验室内对厦门白纹伊蚊进 行了种群的建立,探索出实验室内蚊虫饲养的良好条件,现已繁殖了 6 代。对 生活史中各个时期的特征进行了生物学特征的观察,并对虫卵孵化率、蛹化率、 羽化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实验室饲养的厦门白纹伊蚊孵化率较高,而且较稳定; 幼虫的成活率平均达到 98.2;蛹化率达到 90以上;羽化率 97.2以上: 雄蚊可存活 14-38 天,雌蚊可达 20-62 天。 对白纹伊蚊产卵习性的试验发现 其产卵喜欢在粗糙的产卵介质表面、喜欢在容器背景较暗的容器中产卵。 最 后,我们分别用铜 Cu、汞 Hg、三甲基锡 Sn(CH3)3 对白纹伊蚊的第 2、4 期幼虫 和卵进行急性毒理试验,计算其 24h-LC50。Cu2+对白纹伊蚊第 2 期幼虫的 24h- LC50 为 175.67mgL-1,对第 4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282.42mgL-1。Hg+对 白纹伊蚊第 2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10.47mgL-1,对第 4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18.64mgL-1。Sn(CH3)3 对白纹伊蚊第 2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2.19mgL- 1,对第 4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2.92mgL-1。 Cu2+、Hg+、Sn(CH3)3 对白 纹伊蚊虫卵孵化率存在一定的影响,都低于对照组,但是彼此之间不存在统计 学上的差异。白纹伊蚊幼虫对于 Cu2+、Hg+、Sn(CH3)3 的耐受性从大到小为 Cu2+、Hg+、Sn(CH3)3。 不同龄期的幼虫对于同一种毒液的 24h-LC50 存在差 异,对于毒液的耐受力也不同。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本学位论文从 2008 年 4 月-2008 年 11 月对厦门吸血双翅目(蚊亚科)的蚊 种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发现 6 种蚊虫,分属于 2 族,3 属,4 亚属。 蚊种 鉴定为: 致倦库蚊(CulexfatigansWiedemann,1828) 三带喙库蚊 (CulextritaeniorhynchusGiles,1901) 拟态库蚊 (CulexmimeticusNo#233;,1899) 白纹伊蚊 (AedesalbopictusSkuse,1894) 乳点伊蚊(Aedesmacfarlanei,1914) 中 华按蚊(Anopheles(A.)hyrcanusvar.sinensis) 实验室内对厦门白纹伊蚊进 行了种群的建立,探索出实验室内蚊虫饲养的良好条件,现已繁殖了 6 代。对 生活史中各个时期的特征进行了生物学特征的观察,并对虫卵孵化率、蛹化率、 羽化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实验室饲养的厦门白纹伊蚊孵化率较高,而且较稳定; 幼虫的成活率平均达到 98.2;蛹化率达到 90以上;羽化率 97.2以上: 雄蚊可存活 14-38 天,雌蚊可达 20-62 天。 对白纹伊蚊产卵习性的试验发现 其产卵喜欢在粗糙的产卵介质表面、喜欢在容器背景较暗的容器中产卵。 最 后,我们分别用铜 Cu、汞 Hg、三甲基锡 Sn(CH3)3 对白纹伊蚊的第 2、4 期幼虫 和卵进行急性毒理试验,计算其 24h-LC50。Cu2+对白纹伊蚊第 2 期幼虫的 24h- LC50 为 175.67mgL-1,对第 4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282.42mgL-1。Hg+对 白纹伊蚊第 2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10.47mgL-1,对第 4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18.64mgL-1。Sn(CH3)3 对白纹伊蚊第 2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2.19mgL- 1,对第 4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2.92mgL-1。 Cu2+、Hg+、Sn(CH3)3 对白 纹伊蚊虫卵孵化率存在一定的影响,都低于对照组,但是彼此之间不存在统计 学上的差异。白纹伊蚊幼虫对于 Cu2+、Hg+、Sn(CH3)3 的耐受性从大到小为 Cu2+、Hg+、Sn(CH3)3。 不同龄期的幼虫对于同一种毒液的 24h-LC50 存在差 异,对于毒液的耐受力也不同。 本学位论文从 2008 年 4 月-2008 年 11 月对厦门吸血双翅目(蚊亚科)的蚊种进 行了初步的调查,共发现 6 种蚊虫,分属于 2 族,3 属,4 亚属。 蚊种鉴定 为: 致倦库蚊(CulexfatigansWiedemann,1828) 三带喙库蚊 (CulextritaeniorhynchusGiles,1901) 拟态库蚊 (CulexmimeticusNo#233;,1899) 白纹伊蚊 (AedesalbopictusSkuse,1894) 乳点伊蚊(Aedesmacfarlanei,1914) 中 华按蚊(Anopheles(A.)hyrcanusvar.sinensis) 实验室内对厦门白纹伊蚊进 行了种群的建立,探索出实验室内蚊虫饲养的良好条件,现已繁殖了 6 代。对 生活史中各个时期的特征进行了生物学特征的观察,并对虫卵孵化率、蛹化率、 羽化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实验室饲养的厦门白纹伊蚊孵化率较高,而且较稳定; 幼虫的成活率平均达到 98.2;蛹化率达到 90以上;羽化率 97.2以上: 雄蚊可存活 14-38 天,雌蚊可达 20-62 天。 对白纹伊蚊产卵习性的试验发现 其产卵喜欢在粗糙的产卵介质表面、喜欢在容器背景较暗的容器中产卵。 最 后,我们分别用铜 Cu、汞 Hg、三甲基锡 Sn(CH3)3 对白纹伊蚊的第 2、4 期幼虫 和卵进行急性毒理试验,计算其 24h-LC50。Cu2+对白纹伊蚊第 2 期幼虫的 24h- LC50 为 175.67mgL-1,对第 4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282.42mgL-1。Hg+对 白纹伊蚊第 2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10.47mgL-1,对第 4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18.64mgL-1。Sn(CH3)3 对白纹伊蚊第 2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2.19mgL- 1,对第 4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2.92mgL-1。 Cu2+、Hg+、Sn(CH3)3 对白纹伊蚊虫卵孵化率存在一定的影响,都低于对照组,但是彼此之间不存在统计 学上的差异。白纹伊蚊幼虫对于 Cu2+、Hg+、Sn(CH3)3 的耐受性从大到小为 Cu2+、Hg+、Sn(CH3)3。 不同龄期的幼虫对于同一种毒液的 24h-LC50 存在差 异,对于毒液的耐受力也不同。 本学位论文从 2008 年 4 月-2008 年 11 月对厦门吸血双翅目(蚊亚科)的蚊种进 行了初步的调查,共发现 6 种蚊虫,分属于 2 族,3 属,4 亚属。 蚊种鉴定 为: 致倦库蚊(CulexfatigansWiedemann,1828) 三带喙库蚊 (CulextritaeniorhynchusGiles,1901) 拟态库蚊 (CulexmimeticusNo#233;,1899) 白纹伊蚊 (AedesalbopictusSkuse,1894) 乳点伊蚊(Aedesmacfarlanei,1914) 中 华按蚊(Anopheles(A.)hyrcanusvar.sinensis) 实验室内对厦门白纹伊蚊进 行了种群的建立,探索出实验室内蚊虫饲养的良好条件,现已繁殖了 6 代。对 生活史中各个时期的特征进行了生物学特征的观察,并对虫卵孵化率、蛹化率、 羽化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实验室饲养的厦门白纹伊蚊孵化率较高,而且较稳定; 幼虫的成活率平均达到 98.2;蛹化率达到 90以上;羽化率 97.2以上: 雄蚊可存活 14-38 天,雌蚊可达 20-62 天。 对白纹伊蚊产卵习性的试验发现 其产卵喜欢在粗糙的产卵介质表面、喜欢在容器背景较暗的容器中产卵。 最 后,我们分别用铜 Cu、汞 Hg、三甲基锡 Sn(CH3)3 对白纹伊蚊的第 2、4 期幼虫 和卵进行急性毒理试验,计算其 24h-LC50。Cu2+对白纹伊蚊第 2 期幼虫的 24h- LC50 为 175.67mgL-1,对第 4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282.42mgL-1。Hg+对 白纹伊蚊第 2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10.47mgL-1,对第 4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18.64mgL-1。Sn(CH3)3 对白纹伊蚊第 2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2.19mgL- 1,对第 4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2.92mgL-1。 Cu2+、Hg+、Sn(CH3)3 对白 纹伊蚊虫卵孵化率存在一定的影响,都低于对照组,但是彼此之间不存在统计 学上的差异。白纹伊蚊幼虫对于 Cu2+、Hg+、Sn(CH3)3 的耐受性从大到小为 Cu2+、Hg+、Sn(CH3)3。 不同龄期的幼虫对于同一种毒液的 24h-LC50 存在差 异,对于毒液的耐受力也不同。 本学位论文从 2008 年 4 月-2008 年 11 月对厦门吸血双翅目(蚊亚科)的蚊种进 行了初步的调查,共发现 6 种蚊虫,分属于 2 族,3 属,4 亚属。 蚊种鉴定 为: 致倦库蚊(CulexfatigansWiedemann,1828) 三带喙库蚊 (CulextritaeniorhynchusGiles,1901) 拟态库蚊 (CulexmimeticusNo#233;,1899) 白纹伊蚊 (AedesalbopictusSkuse,1894) 乳点伊蚊(Aedesmacfarlanei,1914) 中 华按蚊(Anopheles(A.)hyrcanusvar.sinensis) 实验室内对厦门白纹伊蚊进 行了种群的建立,探索出实验室内蚊虫饲养的良好条件,现已繁殖了 6 代。对 生活史中各个时期的特征进行了生物学特征的观察,并对虫卵孵化率、蛹化率、 羽化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实验室饲养的厦门白纹伊蚊孵化率较高,而且较稳定; 幼虫的成活率平均达到 98.2;蛹化率达到 90以上;羽化率 97.2以上: 雄蚊可存活 14-38 天,雌蚊可达 20-62 天。 对白纹伊蚊产卵习性的试验发现 其产卵喜欢在粗糙的产卵介质表面、喜欢在容器背景较暗的容器中产卵。 最 后,我们分别用铜 Cu、汞 Hg、三甲基锡 Sn(CH3)3 对白纹伊蚊的第 2、4 期幼虫 和卵进行急性毒理试验,计算其 24h-LC50。Cu2+对白纹伊蚊第 2 期幼虫的 24h- LC50 为 175.67mgL-1,对第 4 期幼虫的 24h-LC50 为 282.42mgL-1。Hg+对 白纹伊蚊第 2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