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纲要求: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第第4 4课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课程标准: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 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 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 难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 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2.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 内容:P16性质: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质:土地私有制贵族受封土地,世代享用, 不得转让和买卖,缴纳贡赋 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劳动成果 受贵族支配 形状同“井” 字周王卿大夫诸侯分封分封使用权贡赋贡赋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一切土地属国家(周王)所有所有权与分封制结合瓦解:春秋时期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形成:春秋战国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生产力发展私田大量开垦 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发展 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诸侯视自己疆域内土地为私产为增加收入,各国实行 税制改革,客观上促使土地由国有向土地私有转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根本:客观: 直接:原因:形成过程: 春秋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土私 最彻底商鞅变法:最早鲁国“初税亩” (BC549):形成:确立:井田制逐步瓦解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一、土地制度的演变基本形式及特点:C.农民土地所有制:封建政府和皇帝(国家)掌握一部 分土地,封建社会前期占有较大比重封建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随着土地兼并 而日渐发展,是封土私最主要形式均田制 A.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B.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占有少量土地,数量多,但比重小 存在时间长,建国初期结束 (土改,农业改造)弊端:土地私有制是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的重要原因影响: 封建土地私有制延续两千多年,是小农经济长期存在 的经济基础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政府采取抑制兼并政策保证小农土地,鼓励农民垦荒 暂时缓解,无法真正根治兼并原因 :造成社会两极分化,使阶级矛盾激化, 社会动荡, 危及统治北魏唐前期:明:维护小农,巩固封建统治土地兼并问题:B地主拥有政、经特权 危害:对策: A目的: B措施:C结果:C封建生产力发展(根源) D商品经济发展A封建土地私有制(主要)均田制 制定最高限额 限制土地买卖“鱼鳞图册”,丈量全国土地,人丁和田亩收赋税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 2.而土地制度的调整(抑制兼并)又促进生产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 3.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 有反作用对土地制度演变的认识: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政策: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贯穿封建社会始终的基本经济政策封建社会末期(明清)的经济政策目的一致: 维护小农经济, 巩固封建统治的1.含义:4.目的:根本:维护封建统治限制工商业发展,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 是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直接: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 经济,确保征派赋役和地租2.首倡: 3.原因:根本:适应封建自然经济 发展的需要,维护封建统治 经济基础商鞅“农本商末”本业,农业生产粮食布帛 末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具体:解决商业和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材料一 “朕(雍正)观四 民(指士、农、工、商)之业 ,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 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 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 ,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 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 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二、重农抑商政策历代封建王朝的最基本经济政策A统治者“重本抑末”的治国思想D歧视商人和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E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明清:西汉:B专卖制度,独占专利(盐、茶) C加征商税,压制民营商业5.历朝沿用的表现: 战国:原因:表现:操纵物价, 减少劳力,官商勾结,土地兼并, 农民流亡,影响税收二、重农抑商政策历代封建王朝的最基本经济政策 侧重抑商(P17-18)重农政策: 1.保证土地 (垦荒;均田制 ;抑制兼并) 2.保证生产时间, 减轻赋役负担 3.技术、工具、 灌溉等革新影响:措施:商鞅首倡 汉武帝大规模推行 P17明太祖、清雍正依然固守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阻碍资萌发展一定程度抑制富商大贾势力,促进经济发展作用:“法律贱商人, 商人已富贵矣”二、重农抑商政策积极 :稳定小农,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繁荣,巩固封建国家 的经济基础 保证税收,维护封建统治稳固 安定人心和对农民控制,一定程度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国家统一 在封初期利于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消极:6.影响: 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在封建社会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阻碍工商业正常发展,抑制社会经济活力强化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使封建社会 缓慢发展和长期存在历代封建王朝的最基本经济政策明清时期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萌发展, 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原因 :明朝初期: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A.禁止民间擅自出海与外国贸易(互市) B.允许官方外贸,一直不断(郑和)D.明初实行,时间较短清朝初期:封建社会末期的经济政策 1.“海禁”政策:C.鼓励外商来华,与政府进行官方贸易表现:A.厉行禁海,禁止官民擅自出海 B.迁界表现: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抗清斗争(郑成功)原因: 2.闭关锁国政策:明初为防范倭寇和敌对势力勾结,危及统治时间:清朝(中期) 表现: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根本 ) 西方殖民扩张,担心沿海居民 与外国交往,受西方势力影响, 危及封建统治统治者“天朝大国”思想支配, 盲目自大,认为物产丰盈,无需 与外国贸易“天朝物产丰盈,无 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 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 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 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 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 俾(使)日用有资,并沾 余润。”(乾隆语) 梁廷楠粤海关志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2.闭关锁国政策: 时间:清朝 乾隆时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 乾隆时规定广州一处开口通商,特许“十三行” 统一经营外贸表现:封建社会末期的经济政策原因:禁止中国人出海贸易 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特点: (含义)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3.影响:客观上对西方殖民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 一定时期维护国家安全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 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 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 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 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马克思消极防御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 ,阻碍资萌芽的发展与世隔绝,未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技,逐步落后世界封建社会末期的经济政策课堂感悟 :交流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 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也已加入世贸组织, 这要求我们: 必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 坚持开放,具有全球化、国际化的视野; 必须在精神上实现现代化,解放观念意识, 这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关键; 必须不断反省自身的不足,勇于学习先进国 家的长处,才能于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C1、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B3.明清时期“衣食租税”的土地经营盛行,根本上是因为A.“重本抑末”传统政策的影响B.明清政府对工商业的严格限制C.投资工商业风险大D.经营土地风险小、获利高A材料一: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 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 十顷,或数百顷。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 农业史资料材料二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 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 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 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 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 、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 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今 若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 工匠。市肆之中多一个工作之人, 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光绪大清会典事例(1)材料1揭示哪些历史 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产 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2,雍正帝 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根 据是什么? 现象:明清时期,许多地主和商人 发家以后,用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 地,建豪华的家宅,大量商业资本 投向土地。 影响:1)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 兼并;2)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 品的流通;3)严重影响了扩大再 生产,不利于生产规模的扩大;4 )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 展。重农抑商。他认为,农业为人民生 活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 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 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 食,且与农业争劳力。材料三: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 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 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 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3)材料3中反映 了清政府的什么政 策?你怎样评价这 一政策?闭关政策。闭关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具有 在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卫作用, 但是它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导致许多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 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从而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和被挨打。材料四: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 ,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也极为苛重,全国又欠缺统 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 ,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在这样的苛刻税收下,商 贾望见关津,若赴汤蹈火之苦。(4)材料四揭示了什 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 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 什么影响?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课征重税 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 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进一步发展认识: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和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 芽的成长,使中国逐步落后与世界潮流。(5)通过以上材料,你可以获得什么规律性的认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