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 10.1 10.1 社会信息化的评价指标社会信息化的评价指标 10.2 10.2 信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信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10.3 10.3 信息经济与城市信息化信息经济与城市信息化 10.4 10.4 信息经济与未来发展信息经济与未来发展第十章 信息经济与社会发展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第十章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本章要点:掌握: 社会信息化概念、体系、城市信息化理解:信息经济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了解:信息经济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10.1 社会信息化的体系10.1.1 社会信息化的概念 狭义理解,信息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生产与 利用信息的过程。广义理解,信息化是在每个经济领域和绝大多数 社会行为领域中广泛、有效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 术,从而全面地、极大地扩展和提高社会生产效 率,扩展和提高管理、教育和创新的效率以及生 活质量的一个历史过程。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10.1.2 社会信息化的体系1全球信息化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信息网络,发展信息产业,支持信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推进经济全球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Internet:国际互联网。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 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for Action):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纲领(通常称为“信息高速公路”)。1993年提出 GII(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全球信息基础结构。1994年提出 NGI(Next Generation Internet):下一代Internet。1996年提出10.1 社会信息化的体系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2国家信息化 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 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 快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3区域信息化国家中某一地区或某一特别区域的信息化。 10.1 社会信息化的体系10.1.2 社会信息化的体系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1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1)产业信息化各产业部门大量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开发利用信息 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效益的过程。10.2 信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10.2.1 信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关系 (2)经济信息化是指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系统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在社会经济生活和国民经济活动中逐步实现信息化的过程, 主要指国民经济信息化。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3)社会信息化是指以信息化广泛深入地反应在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 以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为基础,以经济信息化为核心的全 面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信息化发展的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 ,信息成为社会活动的战略资源和重要财富,信息技术成为推 动社会进步的主导生产力,信息人员成为领导社会变革的中坚 力量。社会信息化主要表现为信息覆盖范围的广泛化、信息技 术应用的普及化、信息处理的数字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信 息生产和利用的智能化等。10.2 信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2.信息经济要求信息化阶段信息化 信息经济第一阶段产业信息化萌芽第二阶段经济信息化产生第三阶段社会信息化发展信息化与信息经济发展阶段对照表10.2 信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3.信息化促进信息经济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跳跃式发展,信 息化的水平直接影响信息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加 速信息化的目的在于发展信息经济。以日本为例, 日本称1994年为多媒体元年,政府视信息化建设为 经济复苏的催化剂。2001年称为“宽带通信元年”, 认为宽带通信网络的迅速扩大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 标志。10.2 信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10.2.2 信息经济与经济信息化如果说信息化是信息经济的基础,那么,经济信息化是信息 经济的奠基石。因此,各国对经济信息化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并 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如我国对影响国民经济的“金字工程”的启动 。经济信息化直接作用于信息经济。首先,它使信息产 业迅速发展壮大;其次,它使信息产品与服务在世界贸易 总额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三,它带动其他产业的 技术改造。第四,它改变了资本投入结构。10.2 信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10.2.3 信息经济与网络化 互联网出现之后,社会经济活动要在一个全球 性的网络环境中来实现,不仅要有完备的局域网 ,而且还要同互联网互连互通,把社会经济活动 建立在互联网环境之上。一旦信息网络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导工具, 这种社会的经济形态就是网络经济。10.2 信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 网络经济的定律(203205页):1、摩尔定律(MooreS Law)。微处理器的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同等价位的微处理器会越变越快,同等速度的会越变越便宜。2、吉尔德定律(GilderS Law)。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一倍。当带宽变得足够充裕时,上网的代价也会下降。在美国,今天已经有很多的ISP向用户提供免费上网服务。10.2 信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3、麦特卡夫定律。网络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即 N个联结能创造N平方的效益。如果将机器联成一个网络,10人中每 人能看到10人的内容,所以效率是10的平方。4、无限的能力与机会。网络和传统媒体最大的差别就是网络上的 每一个用户之间都是相互平等的。它们拥有同样的创造和白手起家 的机会。5、良性循环带来收益递增。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 兴行业的“收益递增”,如Amazon.com和eBay。而且,互联网 本身的发展也是一个 “收益递增”的过程,也是在一个良性 循环下形成的。10.2 信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6、“物以多为贵”拥抱标准。共享程度越高的东西越有价值。 多人认可和使用Internet Explorer,其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 的体现。造成“多”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符合“标准”。7、注意力经济。如果能够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成为某一特 定领域的“霸主”,他们面临的商机将是无限的。所谓“霸主”,就 是在用户心目中,想到某个领域,就想到他。因此,网络公司愿 意花较大的宣传费用,得到用户的“注意力”。8、价格永恒降低。网络经济中的特殊现象:边际成本 趋近于零;无中间人的提成;网上商品价格透明;开公司 的成本降低。 “物以多为贵”,越多的人使用一个产品和 服务,它的价值越高。 10.2 信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9、自我管制经济带来消费者的天堂。网络经济是一个非 常强大和健康的经济体系,因为它“物以多为贵”的原则无情地打 击低效率和浪费,自动地攻击不合理的利润与迫害性的垄断。10、不创新则灭亡。网络经济对网络公司是相当无情 的。如果你幸运地取得了成功,你会发现周围会立即出现 多位竞争者!11、自食生存。在旧经济时代,眼前的利润就是目标 ;在网络经济时代,应该不再只是被动的顺应变革,而是 要预知,甚至促成变革的到来。10.2 信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12、快吃慢,新吃旧。从成立到拥有10亿美金的市场价值, 惠普公司用了47 年时间,微软公司用15年时间。网络经济时代则 不同,雅虎用2年时间!要得到成功,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最有 魄力的作风不断创新。 13、最终必须获利。尽管网络是一次非常了不起的革命,但所有 公司对股东最终的责任仍是获利。14、实虚必合。现实的传统业务与虚拟的网络业务最 后终将合二为一。 15、“赢者通吃”的效应。网络经济奉行“机遇优先”的发 展规则,“赢者通吃” 的关键就在于“先入为主”。形成“赢者 通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信息产品存在“锁定效应”。10.2 信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10.3 信息经济与城市信息化 城市信息化的内容: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3、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4、发展信息产业 5、增强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能力10.3.1 城市信息化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指国家基础设施在大中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信息 基础设施的总称。它既是信息传输、集散、共享与 服务的支撑,也是信息中转港口。以长春信息港为例。10.3.2 信息港 10.3 信息经济与城市信息化 应用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吉林大学精品课程 讨论题1、信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关系是什么?2、网络经济的定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第十章 小 结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