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简介(2012)【创办历程】 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前身为民族小学,创办于 1982年,对经考试择优录取的瑶族学生设“三管班” ,由政府拨款管吃、管宿、管学习。1998 年秋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改为县民族实验学校,增设初中,扩大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范围。2005 年县委县政府择址新建民族实验学校。2007 年秋搬入新校园。【基本情况】 学校为“六年一贯制”少数民族全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都是乳源东坪、游溪、必背等瑶族乡镇及各迁移点的瑶、畲族学生。全校学生统一在校住宿,免除学杂费及住宿费,每生每月只交 80 元伙食费,其余由政府补助和学校自筹解决。现有四至九年级共 25 个教学班,其中小学四至六年级 7 个班,初中七至九年级 18 个班;学生 1100 多人。【设施建设】 新民族实验学校位于县城南环中路,占地面积 121409 平方米(近 200 亩) ,其中校舍建筑面积 26544 平方米。各类功能室如电脑室、语音室、舞蹈室、音乐室、多媒体室、美术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学生电子阅览室等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是我县少数民族教育的窗口学校。【师资队伍】 现任校长王四清。全校正式教职工 139 人,其中任教教师 98人,教辅、后勤各类管理教职工 41 人。2007 年至今,有 40 多人被评为市县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多人次在省、市、县教育教学竞赛和论文评比中获得奖励。【办学理念】 乳源民族实验学校肩负着为乳源少数民族培养全方位人才的办学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传承创新”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把先进的教育理论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特长”的少数民族学生。【办学特色】 学校在美术、音乐、舞蹈、体育、刺绣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民族特长,开设了瑶族山歌、竹杆舞、刺绣、长鼓操、押加、高脚、陀螺等民族特色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至少一项民族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先后开展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教学中的综合开发 、 民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效性研究等县级、省级科研课题研究。组织编写了瑶族生活中的数学 、 乳源瑶族文化教育 、 瑶山生活与物理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瑶族刺绣 、 瑶族历史与民俗风情 、 瑶族民歌走进课堂 、 瑶族民间故事赏读等符合学生生活的瑶族特色校本课本辅助教学,并让瑶族文化走进常规的课堂教学;编著并出版了乳源瑶族乡土教材瑶语 ,并在小学部进行瑶汉双语教2学。2008 年秋,学校学习山东省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模式,打破常规课堂,在全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快乐学习,智能并进,幸福成长,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整体素质。2011 年 10 月韶关市教学工作会议在乳源召开,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与瑶族特色教学成为会议的一大亮点。【办学成果】 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与特色课堂得到了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肯定与赞赏。2007 年以来初中毕业班升学率逐年提高,而瑶汉族学生升中录取分数线的差距不断缩小;2007 年赵路明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创造少数民族学生升学的新亮点。学校先后被评为县“教育管理先进单位” 、 “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 “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 “先进志愿服务集体” 、“五四红旗团委” 、 “优秀党支部”等;获得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 、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先进单位” 、 “市教学质量优秀教学单位” ;省“安全文明校园” 、省“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在艺体上,2007 年参加市“英东杯”文艺汇演荣获乳源赛区声乐类第一名、市二等奖。2008 年, 瑶族鼓舞在韶关市校园集体舞比赛中获得市二等奖;瑶族歌舞依刚,依刚参加市“英东杯”文艺比赛荣获一等奖。2009 年,瑶族山歌亲人来到咱瑶寨获“英东杯”文艺比赛荣获一等奖,并被邀请到广州参加广州市地方人大成立三十周年文艺晚会汇报演出。【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新民族实验学校将继续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构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传承民族文化特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探讨切合少数民族学生实际的全员德育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自己的优势和民族品牌,力争把新民族实验学校建设成为广东省少数民族教育一流的窗口学校。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