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精品论文 大块非晶合金形成范大块非晶合金形成范围和热稳定性的预测方法围和热稳定性的预测方法关键词:非晶合金关键词:非晶合金 吉布斯自由能吉布斯自由能 热稳定性热稳定性 预测方法预测方法摘要:金属玻璃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已经在理论和实验上得到了深入研究,在 工程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有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热稳定性与尺寸的限制, 难以作为结构材料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仍然缺少一个广泛适用的方法来对 大块金属玻璃的热稳定性和形成范围进行预测。在开发新的大块非晶合金的过 程中,主要还是依赖于试错的方法。 基于金属玻璃加热时的晶化过程的分析, 本论文研究了大块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问题。通过计算 Mg-Cu-Y、Pd-Cu- Si、Cu-Zr-Al、Gd-Ni-Al、Gd-Co-Al、La-Al-Ni-Cu、 Sc-Al-Co-Y、Gd-Y-Al- Co、Er-Al-Co-Y、Pr-Cu-Ni-Al、Ce-Al-Cu、Ce-Al-Ni-Cu 以及 Ce-Al-Cu-Zn 等 多元合金系统中非晶合金的吉布斯形成能,发现它们分别与实验上得到的晶化 温度之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线性关系。 根据该线性关系,可以仅仅利用元素 基本物理化学数据来计算非晶合金吉布斯形成能来预测任意成分金属玻璃的晶 化温度,从而节约了成本。与前人预测非晶合金热稳定性的方法相比,本方法 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不仅能在更广成分范围内预测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而且 对更多合金系统同样有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的意义。 本论文研究了大 块非晶合金形成成分范围问题,探讨如何预测、设计尺寸较大的金属玻璃。在 考虑原子堆积和热力学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合金元素的基本物理化学数据,用 一个简单方法定量计算预测了 Cu-Zr 二元合金、Cu-Zr-Ti、Cu-Zr-Al、Cu-Zr- Ni-Ti、 Cu-Zr-Ni-Al-Ti、Ca-Mg-Zn、Mg-Cu-Y、Gd-Ni-Al、Gd-Co-Al、La-Al- Co 以及 Ce-Al-Co 等多元合金系统的大块非晶合金形成成分范围。 化学结合 作用对大块非晶合金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该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最近邻原子层内具有强的化学结合作用的原子对才能形成稳定的团簇。 其次,拓扑结构与化学结合作用相似的合金系统具有相似的大块非晶合金形成 成分范围;而拓扑结构相似,化学结合作用不同的合金系统具有不同的大块非 晶合金形成成分范围。 最后,具有低负值化学混合焓的合金,即使能在结构 上形成有效密堆积,也不能形成大块非晶合金。 考虑到化学结合作用对大块 非晶合金形成的影响,本文预测得到的大块非晶合金形成成分与共晶点比较接 近,并与实验结果吻合得比较好。 从热力学方面考虑,化学混合焓为大负值 的合金通常更容易形成大块非晶合金,然而,本文发现,大块非晶合金并不总 是在具有更大负值化学混合焓的合金中形成。这是由于有些具有很大负值化学 混合焓的原子对由于不能紧密堆积而不会大量出现在大块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 中。 从拓扑结构方面考虑,本文预测成分点的合金,其组元原子在空间有效 堆积,也更加容易形成大块非晶合金,可是本文发现,大块非晶合金并不总是 恰好在预测成分点形成。这是由于在堆积有效性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有些具有 很大负值混合焓的原子对也出现在大块非晶合金的原子结构中。 拓扑堆积与 化学结合作用对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并彼此竞争。组元原 子间的有效团簇堆积从结构上使得合金稳定,结果在原子有效堆积的合金中, 即使它们不是热力学上最稳定的,大块非晶合金也能形成。而组元原子间强的 化学结合从热力学上使得合金稳定,结果在具有大负值化学混合焓的合金中,即使它们不是原子堆积上最有效的,大块非晶合金也能形成。 本文中提出的 这两种广泛适用的方法分别对大块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形成成分范围具有真 正意义上的预测性。可以被用来快速有效地开发新的大块非晶合会。正文内容正文内容金属玻璃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已经在理论和实验上得到了深入研究,在工 程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有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热稳定性与尺寸的限制, 难以作为结构材料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仍然缺少一个广泛适用的方法来对 大块金属玻璃的热稳定性和形成范围进行预测。在开发新的大块非晶合金的过 程中,主要还是依赖于试错的方法。 基于金属玻璃加热时的晶化过程的分析, 本论文研究了大块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问题。通过计算 Mg-Cu-Y、Pd-Cu- Si、Cu-Zr-Al、Gd-Ni-Al、Gd-Co-Al、La-Al-Ni-Cu、 Sc-Al-Co-Y、Gd-Y-Al- Co、Er-Al-Co-Y、Pr-Cu-Ni-Al、Ce-Al-Cu、Ce-Al-Ni-Cu 以及 Ce-Al-Cu-Zn 等 多元合金系统中非晶合金的吉布斯形成能,发现它们分别与实验上得到的晶化 温度之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线性关系。 根据该线性关系,可以仅仅利用元素 基本物理化学数据来计算非晶合金吉布斯形成能来预测任意成分金属玻璃的晶 化温度,从而节约了成本。与前人预测非晶合金热稳定性的方法相比,本方法 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不仅能在更广成分范围内预测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而且 对更多合金系统同样有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的意义。 本论文研究了大 块非晶合金形成成分范围问题,探讨如何预测、设计尺寸较大的金属玻璃。在 考虑原子堆积和热力学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合金元素的基本物理化学数据,用 一个简单方法定量计算预测了 Cu-Zr 二元合金、Cu-Zr-Ti、Cu-Zr-Al、Cu-Zr- Ni-Ti、 Cu-Zr-Ni-Al-Ti、Ca-Mg-Zn、Mg-Cu-Y、Gd-Ni-Al、Gd-Co-Al、La-Al- Co 以及 Ce-Al-Co 等多元合金系统的大块非晶合金形成成分范围。 化学结合 作用对大块非晶合金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该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最近邻原子层内具有强的化学结合作用的原子对才能形成稳定的团簇。 其次,拓扑结构与化学结合作用相似的合金系统具有相似的大块非晶合金形成 成分范围;而拓扑结构相似,化学结合作用不同的合金系统具有不同的大块非 晶合金形成成分范围。 最后,具有低负值化学混合焓的合金,即使能在结构 上形成有效密堆积,也不能形成大块非晶合金。 考虑到化学结合作用对大块 非晶合金形成的影响,本文预测得到的大块非晶合金形成成分与共晶点比较接 近,并与实验结果吻合得比较好。 从热力学方面考虑,化学混合焓为大负值 的合金通常更容易形成大块非晶合金,然而,本文发现,大块非晶合金并不总 是在具有更大负值化学混合焓的合金中形成。这是由于有些具有很大负值化学 混合焓的原子对由于不能紧密堆积而不会大量出现在大块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 中。 从拓扑结构方面考虑,本文预测成分点的合金,其组元原子在空间有效 堆积,也更加容易形成大块非晶合金,可是本文发现,大块非晶合金并不总是 恰好在预测成分点形成。这是由于在堆积有效性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有些具有 很大负值混合焓的原子对也出现在大块非晶合金的原子结构中。 拓扑堆积与 化学结合作用对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并彼此竞争。组元原 子间的有效团簇堆积从结构上使得合金稳定,结果在原子有效堆积的合金中, 即使它们不是热力学上最稳定的,大块非晶合金也能形成。而组元原子间强的 化学结合从热力学上使得合金稳定,结果在具有大负值化学混合焓的合金中, 即使它们不是原子堆积上最有效的,大块非晶合金也能形成。 本文中提出的 这两种广泛适用的方法分别对大块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形成成分范围具有真 正意义上的预测性。可以被用来快速有效地开发新的大块非晶合会。 金属玻璃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已经在理论和实验上得到了深入研究,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有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热稳定性与尺寸的限制,难以 作为结构材料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仍然缺少一个广泛适用的方法来对大块 金属玻璃的热稳定性和形成范围进行预测。在开发新的大块非晶合金的过程中, 主要还是依赖于试错的方法。 基于金属玻璃加热时的晶化过程的分析,本论 文研究了大块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问题。通过计算 Mg-Cu-Y、Pd-Cu-Si、Cu- Zr-Al、Gd-Ni-Al、Gd-Co-Al、La-Al-Ni-Cu、 Sc-Al-Co-Y、Gd-Y-Al-Co、Er- Al-Co-Y、Pr-Cu-Ni-Al、Ce-Al-Cu、Ce-Al-Ni-Cu 以及 Ce-Al-Cu-Zn 等多元合 金系统中非晶合金的吉布斯形成能,发现它们分别与实验上得到的晶化温度之 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线性关系。 根据该线性关系,可以仅仅利用元素基本物 理化学数据来计算非晶合金吉布斯形成能来预测任意成分金属玻璃的晶化温度, 从而节约了成本。与前人预测非晶合金热稳定性的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独特 的优势,它不仅能在更广成分范围内预测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而且对更多合 金系统同样有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的意义。 本论文研究了大块非晶合 金形成成分范围问题,探讨如何预测、设计尺寸较大的金属玻璃。在考虑原子 堆积和热力学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合金元素的基本物理化学数据,用一个简单 方法定量计算预测了 Cu-Zr 二元合金、Cu-Zr-Ti、Cu-Zr-Al、Cu-Zr-Ni-Ti、 Cu-Zr-Ni-Al-Ti、Ca-Mg-Zn、Mg-Cu-Y、Gd-Ni-Al、Gd-Co-Al、La-Al-Co 以及 Ce-Al-Co 等多元合金系统的大块非晶合金形成成分范围。 化学结合作用对 大块非晶合金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该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最近邻原子层内具有强的化学结合作用的原子对才能形成稳定的团簇。 其次, 拓扑结构与化学结合作用相似的合金系统具有相似的大块非晶合金形成成分范 围;而拓扑结构相似,化学结合作用不同的合金系统具有不同的大块非晶合金 形成成分范围。 最后,具有低负值化学混合焓的合金,即使能在结构上形成 有效密堆积,也不能形成大块非晶合金。 考虑到化学结合作用对大块非晶合 金形成的影响,本文预测得到的大块非晶合金形成成分与共晶点比较接近,并 与实验结果吻合得比较好。 从热力学方面考虑,化学混合焓为大负值的合金 通常更容易形成大块非晶合金,然而,本文发现,大块非晶合金并不总是在具 有更大负值化学混合焓的合金中形成。这是由于有些具有很大负值化学混合焓 的原子对由于不能紧密堆积而不会大量出现在大块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中。 从拓扑结构方面考虑,本文预测成分点的合金,其组元原子在空间有效堆积, 也更加容易形成大块非晶合金,可是本文发现,大块非晶合金并不总是恰好在 预测成分点形成。这是由于在堆积有效性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有些具有很大负 值混合焓的原子对也出现在大块非晶合金的原子结构中。 拓扑堆积与化学结 合作用对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并彼此竞争。组元原子间的 有效团簇堆积从结构上使得合金稳定,结果在原子有效堆积的合金中,即使它 们不是热力学上最稳定的,大块非晶合金也能形成。而组元原子间强的化学结 合从热力学上使得合金稳定,结果在具有大负值化学混合焓的合金中,即使它 们不是原子堆积上最有效的,大块非晶合金也能形成。 本文中提出的这两种 广泛适用的方法分别对大块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形成成分范围具有真正意义 上的预测性。可以被用来快速有效地开发新的大块非晶合会。 金属玻璃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已经在理论和实验上得到了深入研究,在工程领 域中具有广阔的应有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热稳定性与尺寸的限制,难以 作为结构材料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仍然缺少一个广泛适用的方法来对大块 金属玻璃的热稳定性和形成范围进行预测。在开发新的大块非晶合金的过程中,主要还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