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乳酸细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乳酸细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目 次前言. 3引言. 4乳酸细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细则. 51 范围. 52 术语和定义. 53 乳酸细菌菌种资源基本信息. 54 乳酸细菌菌种特征特性描述信息. 6参考文献. 7附表 1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乳酸细菌菌种资源描述表. 7前 言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周宇光、辛玉华、张向民、姜瑞波、顾金刚、朴春根、叶强、张月琴、陈敏、程池等。引 言乳酸细菌是指能利用可发酵糖产生乳酸的细菌,这类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工业、农业和医药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同时这类菌中有些种类又是人、畜的致病菌,因此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对乳酸细菌的特征进行描述,将有助于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以 “用其利,防其弊”。本规范规定了对不同类群乳酸细菌进行描述应包括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乳酸细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细则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部分乳酸细菌菌种资源描述的内容。本规范适用于以下乳酸细菌有关属的菌种资源的描述: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片球菌属(Pedi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四联球菌属(Tetragenococcus)、气球菌属(Aerococcus)、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2.1乳酸细菌 Lactic Acid Bacteria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糖(主要指葡萄糖)主要产生乳酸的细菌通称,不是细菌分类学范畴内的规范名称。3乳酸细菌菌种资源基本信息3.1要求应根据平台标准微生物菌种资源共性描述规范要求,对乳酸细菌的共性进行描述,具体描述内容逐项记入附录表 A 中。描述要素分为两类:M 为必需描述的要素;O 为可选要素,其描述与否视具体菌株而定。3.2拉丁学名(M)应指明该菌株的学名。种的名称应包括属名、种加词及定名人和定名时间;种级以下分类群的名称应包括属名、种加词和种下等级的加词及该分类群的定名人和定名时间,种加词和种下等级的加词之间用指示其等级的术语(如subsp., var., forma 等)相连。未鉴定到种的菌株,以“属名 sp.” 表示。3.3中文名称(M)应指明该菌株的中文名称。尚无中文译名时,可暂时空缺。3.4资源归类编码(M)指该菌株在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资源分级归类与编码标准中的编码。具体编码见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类编码体系。3.5菌株保藏编号(M)微生物菌种资源在保存机构的保藏编号,由前缀和菌株编号两部分组成。前缀,即保藏机构名称的缩写,遵照中国菌种目录第一和第二版的有关规定。前缀和菌株编号之间应留空格。3.6其他保藏单位编号(O)该菌株在其他菌种保藏机构中的菌株保藏编号。每个其他编号均由等号开头,如编号不止一个时,中间也用等号连接。3.7来源历史(O)得到该菌株的途径。如菌株转移经过多个保藏机构,则保藏机构之间用一个左指向的箭头连接。3.8分离人(O)该菌株原始分离人的姓名。3.9分离时间(O)该菌株的最初分离时间。3.10原始编号(O)该菌株的最初分离编号。3.11鉴定人(M)应指明该菌株鉴定人的姓名。3.12原产国或地区菌种的分离基物采集地所在国家、地区的名称,ISO 国家代码。3.13收藏时间(M)应指明保藏机构收集、保存该菌株的时间。3.14分离基物(源)(O)该菌株的分离基物(源),宜指明具体分离自何种物质。3.15采集地区(O)分离基物采集地的行政区划,详细到县。3.16生物安全等级(M)应指明该菌株的生物安全等级归类,具体参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3.17培养基(M)应参照中国菌种目录指明该菌株的培养基编号,如中国菌种目录没有收录,应给出该培养基的具体配方及制做方法。3.18模式菌株(M)应指明该菌株是否是模式菌株。3.19培养温度(M)应指明该菌株的最适培养温度。4乳酸细菌菌种特征特性描述信息4.1要求要求将本章所列条文的内容逐项记入附录表 A 中,相应特征的具体描述内容详见表 A。可根据不同菌种的特性增加描述内容。不同的描述特征可用相应的符号表示,表中出现的所有符号均应加以注解说明。描述要素分为两类:M 为必需描述的要素;O 为可选要素,其描述与否视具体菌株而定。4.2表型信息4.2.1个体形态特征(M)对乳酸细菌的细胞形状、细胞排列方式、革兰氏染色反应、鞭毛、是否形成内生芽孢等进行描述。4.2.2生理特征(M)应对乳酸细菌的生长条件,包括:生长温度、生长 pH、需氧性以及盐的耐受生长、所要求的必需生长因子(如:Tween 80, YE 等)等进行试验,记录试验结果,作为特征描述的部分内容。4.2.3生化特征(M)应对乳酸细菌做下列生化试验,并记录试验结果,作为其特征描述的部分内容。 过氧化氢酶(接触酶)测定 精氨酸产氨试验 碳水化合物发酵产酸试验(碳水化合物种类参见附录 A) 从葡萄糖和葡萄糖酸盐产气试验 果糖磷酸盐磷酸酮酶(F6PPK)试验 (双歧杆菌)4.2.4代谢产物分析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特异性终产物是乳酸细菌属、种鉴定的依据之一,分析结果应包括在特征描述中。5.2.4.1 气相色谱分析法(M)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测定乳酸细菌代谢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终产物的种类以及它们的摩尔比。5.2.4.2 乳酸旋光性测定(O)不同类群的乳酸细菌所产乳酸的旋光性不同,可以利用旋光仪或乳酸脱氢酶法测定乳酸细菌所产乳酸的旋光性。4.2.5化学特征的测定分析 (O)主要包括对乳酸细菌含有的甲基萘醌和细胞壁二氨基酸的分析。这些特征的分析有助于乳酸细菌的鉴别,必要时可选择薄板层析或液相色谱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作为特征描述的部分内容。4.3基因型信息4.3.1DNA 碱基组成(G+C mol%)(O )4.3.2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 (M)将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在 GenBank 中注册,在提供日之前进行释放,提供该序列的注册号。4.4其他特征信息 (O )4.4.1与人类的关系一些乳酸菌的属种可用于工业、农业和医药生产,有的属种则对人畜致病,对于这些菌的描述,应具体注明其用途或所致疾病名称。4.4.2血清学反应对于某些细菌,可根据其抗原成份不同,利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测定其有无相应的抗原以确定菌种或菌型。描述时应注明具体采用的方法、特异性抗体及反应结果。4.4.3抗生素敏感试验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所显示的差异程度往往也显示了该株菌所具有的特征,这种特征有时也成为细菌分类鉴定上的指征。必要时可进行该项试验,注明所采用的具体试验方法,并记录试验结果。4.4.4其它补充试验附录表 A 中,包括了主要的描述内容,但并不是全部内容。针对不同描述对象,可选择附录表 A 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菌种资源的描述。必要时,可补充附录表 A 中未包括的特定描述内容。参考文献1 凌代文、东秀珠。1999 年。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试验方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176 页。2 东秀珠、蔡妙英。2001 年。常见细菌鉴定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419 页。3 Peter H. A. Sneath et al. 1986.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Volume 2.Williams & Wilkins. Baltimore. Pp 965-1599. 4 John G. Holt et al. 1994. Berg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9th edition. Williams & Wilkins. Baltimore. Pp 1-787.5 平台标准:微生物菌种资源共性描述规范。附表 1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乳酸细菌菌种资源描述表描述日期: 年 月 日基本信息拉丁学名 中文名称资源归类编码 菌株保藏编号其它保藏机构编号 来源历史分离人 分离时间原始编号 鉴定人原产国 收藏时间分离基物 采集地区生物危害等级 培养基模式菌株 培养温度特征特性信息革兰氏染色:阳性阴性 兼性厌氧生长杆状 微好氧生长球状需氧性 厌氧生长细胞形状多形态 0成对 10成链 15细胞排列方式四联 35鞭毛(运动性)温度生长试验()45个体形态特征形成内生芽孢 4%表型信息生 接触酶 氧化酶生理特征NaCl 生长6.5%精氨酸水解VP 反应 8%葡萄糖产气葡糖酸钠产气10%碳水化合物产酸:F6PPK 酶试验18%葡萄糖 松三糖 4.5葡糖酸钠蜜二糖 7.0苦杏仁苷棉籽糖 9.2阿拉伯糖鼠李糖pH 生长试验9.6纤维二糖核糖 L-乳酸七叶灵 水杨苷 D-乳酸果糖 山梨醇 DL-乳酸半乳糖 蔗糖 乙酸乳糖 海藻糖代谢产物 乳酸:乙酸麦芽糖 木糖 m-DAPOrn甘露醇 淀粉 L-LysMK-7甘露糖 菊糖 MK-8 MK-9化特性甘油化学特征主要脂肪酸基因型信息G+C mol%16S rRNA 基因序列(GenBank 注册号)其他特征信息与人类的关系血清反应抗生素敏感试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