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化学、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精品论文 木里木香和铁芒萁的木里木香和铁芒萁的次生代谢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次生代谢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关键词:木里木香关键词:木里木香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铁芒萁铁芒萁 生物活性生物活性摘要:木香为中医常用药。市场商品有木香(Aucklandia lappa)、川木香川木 香(Vladimiria souliei)、灰毛川木香(V. souliei(Franch.)var.cinerea)、 越西木香厚叶木香(V. berardioidea)、菜木香(V. edulis)、茎菜木香(V. edulis caulescens)、苞菜木香(V. edulis bracteata)、膜缘木香(V. forrestii)、木里木香(V. muliensis)、越西木香(V. denticulata)、土木香 (Inula helenium L.)及藏木香(Inulae racemosae)等,均为菊科植物且都为根 部入药,主治行气止痛、温中和胃、治腹胀痛、呕吐、腹泻、痢疾里急后重。 木里木香(V. muliensis)系菊科(Compositae)川木香属(Vladimiria),在四川 木里当地常用来代替木香治疗上述疾病,但是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均未见报 道。 芒萁属(Dicranopteris)植物系里白科(Gleicheniaceae),一年或多年 生草本。该属约有 10 余种,主要分布于旧大陆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有大芒 萁(Dicranopteris ampla)、大羽芒萁(D.splendida)、芒萁(D.pedata)、乔芒 萁(D. gigantea)、台湾芒萁(D.taiwanensis)、铁芒萁(D.linearis)6 个种, 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均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全草入药,有清热利尿,祛 瘀止血之功效。铁芒萁(D.linearis)是里白科芒萁属的一种,其化学成分及生 物活性均未见报道。 本文系统研究了一种菊科植物木里木香(V. muliensis) 和一种里白科植物铁芒萁(D.linearis)的化学成分及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采用常规的硅胶柱层析(CC)、制备薄层层析(PTLC)、重结晶等手段分离得到了 132 个化合物。利用各种现代波谱技术 (IR、UV、CD、EIMS、ESIMS、HRESIMS、1H NMR、13C NMR、DEPT、NOED、1H-1H COSY、HSQC、HMBC)及 X-ray 单晶衍射分析法,确定了其中 121 个化合物的结构, 其中 18 个为新化合物。 从木里木香中得到 107 个化合物,其中 18 个为新化 合物:从铁芒萁中得到 14 个化合物,全部为已知化合物。此外我们利用 MTT 法 测试三萜类化合物 Vml-Vm6 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粪肠球菌 (Enterococcus faeca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金黄色葡萄球 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活性,以氧氟沙星作为阳性对照。实验结果 表明六个化合物对所测试的菌株都有中等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 Vm2,Vm4 和 Vm5 的活性较好,特别是化合物 Vm2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的最小抑 制浓度(MIC)为 7g/mL。利用 SRB 法测试化合物 Vm66-Vm68 对人早幼粒白血病 细胞(HL-60)、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抑制活性,以丝裂 霉素做阳性对照。实验结果表明这三个化合物对上述癌细胞株有中等的抑制活 性,它们的 IC5040g/mL。 本论文可望为中草药活性成分及其构效关系 的研究、药理学、植物化学分类学和新药筛选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为我国天 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帮助。 论文最后对抗癌天然产物 Combretastain A-4 的发现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木香为中医常用药。市场商品有木香(Aucklandia lappa)、川木香川木香 (Vladimiria souliei)、灰毛川木香(V. souliei(Franch.)var.cinerea)、越 西木香厚叶木香(V. berardioidea)、菜木香(V. edulis)、茎菜木香(V. edulis caulescens)、苞菜木香(V. edulis bracteata)、膜缘木香(V. forrestii)、木里木香(V. muliensis)、越西木香(V. denticulata)、土木香 (Inula helenium L.)及藏木香(Inulae racemosae)等,均为菊科植物且都为根 部入药,主治行气止痛、温中和胃、治腹胀痛、呕吐、腹泻、痢疾里急后重。 木里木香(V. muliensis)系菊科(Compositae)川木香属(Vladimiria),在四川 木里当地常用来代替木香治疗上述疾病,但是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均未见报 道。 芒萁属(Dicranopteris)植物系里白科(Gleicheniaceae),一年或多年 生草本。该属约有 10 余种,主要分布于旧大陆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有大芒 萁(Dicranopteris ampla)、大羽芒萁(D.splendida)、芒萁(D.pedata)、乔芒 萁(D. gigantea)、台湾芒萁(D.taiwanensis)、铁芒萁(D.linearis)6 个种, 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均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全草入药,有清热利尿,祛 瘀止血之功效。铁芒萁(D.linearis)是里白科芒萁属的一种,其化学成分及生 物活性均未见报道。 本文系统研究了一种菊科植物木里木香(V. muliensis) 和一种里白科植物铁芒萁(D.linearis)的化学成分及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采用常规的硅胶柱层析(CC)、制备薄层层析(PTLC)、重结晶等手段分离得到了 132 个化合物。利用各种现代波谱技术 (IR、UV、CD、EIMS、ESIMS、HRESIMS、1H NMR、13C NMR、DEPT、NOED、1H-1H COSY、HSQC、HMBC)及 X-ray 单晶衍射分析法,确定了其中 121 个化合物的结构, 其中 18 个为新化合物。 从木里木香中得到 107 个化合物,其中 18 个为新化 合物:从铁芒萁中得到 14 个化合物,全部为已知化合物。此外我们利用 MTT 法 测试三萜类化合物 Vml-Vm6 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粪肠球菌 (Enterococcus faeca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金黄色葡萄球 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活性,以氧氟沙星作为阳性对照。实验结果 表明六个化合物对所测试的菌株都有中等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 Vm2,Vm4 和 Vm5 的活性较好,特别是化合物 Vm2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的最小抑 制浓度(MIC)为 7g/mL。利用 SRB 法测试化合物 Vm66-Vm68 对人早幼粒白血病 细胞(HL-60)、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抑制活性,以丝裂 霉素做阳性对照。实验结果表明这三个化合物对上述癌细胞株有中等的抑制活 性,它们的 IC5040g/mL。 本论文可望为中草药活性成分及其构效关系 的研究、药理学、植物化学分类学和新药筛选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为我国天 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帮助。 论文最后对抗癌天然产物 Combretastain A-4 的发现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木香为中医常用药。市场商品有木香(Aucklandia lappa)、川木香川木香 (Vladimiria souliei)、灰毛川木香(V. souliei(Franch.)var.cinerea)、越 西木香厚叶木香(V. berardioidea)、菜木香(V. edulis)、茎菜木香(V. edulis caulescens)、苞菜木香(V. edulis bracteata)、膜缘木香(V. forrestii)、木里木香(V. muliensis)、越西木香(V. denticulata)、土木香 (Inula helenium L.)及藏木香(Inulae racemosae)等,均为菊科植物且都为根部入药,主治行气止痛、温中和胃、治腹胀痛、呕吐、腹泻、痢疾里急后重。 木里木香(V. muliensis)系菊科(Compositae)川木香属(Vladimiria),在四川 木里当地常用来代替木香治疗上述疾病,但是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均未见报 道。 芒萁属(Dicranopteris)植物系里白科(Gleicheniaceae),一年或多年 生草本。该属约有 10 余种,主要分布于旧大陆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有大芒 萁(Dicranopteris ampla)、大羽芒萁(D.splendida)、芒萁(D.pedata)、乔芒 萁(D. gigantea)、台湾芒萁(D.taiwanensis)、铁芒萁(D.linearis)6 个种, 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均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全草入药,有清热利尿,祛 瘀止血之功效。铁芒萁(D.linearis)是里白科芒萁属的一种,其化学成分及生 物活性均未见报道。 本文系统研究了一种菊科植物木里木香(V. muliensis) 和一种里白科植物铁芒萁(D.linearis)的化学成分及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采用常规的硅胶柱层析(CC)、制备薄层层析(PTLC)、重结晶等手段分离得到了 132 个化合物。利用各种现代波谱技术 (IR、UV、CD、EIMS、ESIMS、HRESIMS、1H NMR、13C NMR、DEPT、NOED、1H-1H COSY、HSQC、HMBC)及 X-ray 单晶衍射分析法,确定了其中 121 个化合物的结构, 其中 18 个为新化合物。 从木里木香中得到 107 个化合物,其中 18 个为新化 合物:从铁芒萁中得到 14 个化合物,全部为已知化合物。此外我们利用 MTT 法 测试三萜类化合物 Vml-Vm6 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粪肠球菌 (Enterococcus faeca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金黄色葡萄球 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活性,以氧氟沙星作为阳性对照。实验结果 表明六个化合物对所测试的菌株都有中等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 Vm2,Vm4 和 Vm5 的活性较好,特别是化合物 Vm2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的最小抑 制浓度(MIC)为 7g/mL。利用 SRB 法测试化合物 Vm66-Vm68 对人早幼粒白血病 细胞(HL-60)、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抑制活性,以丝裂 霉素做阳性对照。实验结果表明这三个化合物对上述癌细胞株有中等的抑制活 性,它们的 IC5040g/mL。 本论文可望为中草药活性成分及其构效关系 的研究、药理学、植物化学分类学和新药筛选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为我国天 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帮助。 论文最后对抗癌天然产物 Combretastain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