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8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5页 / 共48页
第6页 / 共48页
第7页 / 共48页
第8页 / 共48页
第9页 / 共48页
第1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动脉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 王珂p酸碱的来源及调节p血气酸碱分析常用参数p酸碱平衡的判断方法p血气酸碱分析的临床应用来源: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产生(主要)摄取的食物、药物(少量)两种酸1. 挥发酸: CO2 + H2O H2CO3 H+HCO3 最多 ,通过肺进行调节,称酸碱的呼吸性调节.2. 固定酸: 不能变成气体由肺呼出,仅通过肾排, 称酸碱的肾性调节。如: 硫酸、磷酸、尿酸(蛋白质代谢)甘油酸、丙酮酸、乳酸(糖酵解)三羧酸(糖氧化)-羟丁酸、乙酰乙酸(脂肪代谢) 3. 酸性物质的摄入:酸性食物和饮料n 体液的酸碱来源酸产量远超过碱20%与 HCO3-结合 80%由肾脏 排出n 体液的酸碱来源碱性物质及其来源:主要来源于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富含柠檬酸盐、苹果酸盐、草酸 盐,可与H+其反应,分别转化为柠檬酸、苹果酸、草酸,Na+、K+ 则与细胞外的HCO3-结合成碱性盐。n 酸碱平衡的调节缓冲系统:反应迅速,作用不持久1. 血浆中:NaHCO3/H2CO3 为主,占血液缓冲总量的55%2.红细胞中:占血液缓冲总量的35% (1)KHb/HHb,KHbO2/HHbO2为主 (2)血红蛋白构型改变:自由氨基直接与CO2结合-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同时释放H+,后者再与还原型血红蛋白结合肺调节: 效能最大,但范围有限,PH值降至7.0以下时,代偿降 低;作用于10-30min起作用,12-24小时达最高峰。 通过改变肺泡通气量控制CO2的排出量来维持肾调节:作用更慢,数小时后起作用,3-5天达高峰泌H+、重吸收HCO3-、排NH4+组织细胞内液的调节:作用较强,3-4h起效,有限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如H+ - K+,CL- -HCO3- p 血气酸碱分析常用参数n酸碱度PH 和 H+PH = - lg H + 酸的电离常数Ka = H +A -/HA 愈大愈酸PH= - lg Ka HA = - lg Ka + - lg = pKa + lg A- (henderson-hassalbach方程式)动脉血PH = pKa + lg HCO3- ,H2CO3 = PaCO2(henry定律 )=6.1+ lg 24 = 7.4( 7.35 7.45 ) H+ :45 35mmol/LA - HAA - HAH2CO 30.03 40意义:1)PH7.45,碱血症;PH7.35,酸血症不能区别是代谢性或呼吸性的酸碱失衡2)HCO3-/H2CO3 =20:1,PH保持正常,但 不排除无酸碱失衡n动脉血CO2分压(PaCO2)定义:血浆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产生的张力参考值:35-45mmHg意义:1)测定PaCO2可直接了解肺泡通气量(VA),二者成反 比(因为CO2通过呼吸膜弥散快,PaCO2 相当于PACO2)PaCO2(mmHg)=0.863xVCO2(ml/min)/VA(L/min) VCO2:CO2产生量2)反映呼吸性酸碱失调的重要指标。3)45mmHg ,呼酸或代偿后代碱;35mmHg,呼 碱或代偿后代酸n动脉血氧分压(Pa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了外呼吸状况的 指标,同时也反映了肺毛细血管的摄氧状况。参考值:80-100mmHg意义:1)PaO2 越高,HbO2%越高(体内氧需主要来源)2) 反映肺通气或( 和 )换气功能:a)通气功能障碍:低PaO2并二氧化碳潴留。单纯异常,PaO2和PaCO2等值变化,和为140mmHgb)换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障碍、V/Q失调、静-动脉分流如急性肺损伤、肺水肿、肺淤血、肺间质纤维化等仅低PaO2,当残存有效肺泡极少而不能代偿时,才PaCO2增高3) 受年龄因素的影响:100 mmHg-年龄 x 0.35低张性缺氧n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A-aO2)参考值:吸入空气时(FiO=21%) : 20mmHg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一般 30mmHg年龄参考公式: A-aO2 = 2.5 +(0.21年龄)mmHg 意义: 1) 判断肺换气功能( 静动脉分流、V/Q、呼吸膜弥散)2)判断低氧血症的原因:a)显著增大,且PaO2 明显降低(60mmHg),吸纯氧时不能纠正,考虑肺内短路,如肺不张 和 ARDSb)轻中度增大,吸纯氧可纠正,如慢阻肺c)正常,但PaCO2增高,考虑CNS或N、M病变所致通气不 足 d)正常,且PaCO2正常,考虑吸入氧浓度低,如高原性低氧3)心肺复苏时,反映预后的重要指标,显著增大,反映肺淤血、肺水肿,肺功能严重减退。n血氧饱和度(SO2%)定义: 血液在一定PO2下,HbO2占全部Hb的百分比公式表示: SO2% = HbO2 / (HbO2 + Hb) 100 参考值:91.999%意义:SaO2与PaO2直接相关氧饱和:当PaO2为150mmHg时,SaO2为100%氧解离曲线:“S”形,分为:上段平坦部(60100mmHg):SaO2随 PO2的变化小PO260100150mmHg, SaO2 9097100肺泡气的PO2处于此段,PO2下降时,SaO2可无明显变化。中下段陡直部( 代偿变化l推论3:原发失衡的变化决定PH偏向 例1:血气 pH 7.32,PaCO2 30mmHg,HCO3- 15 mMol/L。判断原发失衡因素 例2:血气 pH 7.42, PaCO2 29mmHg,HCO3- 19mMol/L。判断原发失衡因素 n 三个概念l阴离子间隙(AG) 定义:AG 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UA) 未测定阳离子(UC)根据体液电中性原理:体内阳离子数阴离子数,Na+为主要阳离子,HCO3-、CL-为主要阴离子,Na+ + UC HCO3- + CL- + UAAG UA UC Na+ -(HCO3- + CL-)参考值:816mmol意义:1)16mmol,反映HCO3-+CL-以外的其它阴离子如乳酸 、丙酮酸堆积,即高AG酸中毒。 2)AG增高还见于与代酸无关:脱水、使用大量含钠盐药 物、骨髓瘤病人释出过多本周氏蛋白3)AG降低,仅见于UA减少或UC增多,如低蛋白血症例:PH 7.4,PaCO2 40 mmHg,HCO3- 24 mmol/L,CL- 90 mmol/L ,Na+ 140 mmol/L 分析 单从血气看,是“完全正常” ,但结合 电解质水平,AG=26mmol,16mmol,提示伴 高AG代谢性酸中毒l潜在HCO3-定义:高AG代酸(继发性HCO3-降低)掩盖HCO3-升高,潜在HCO3- = 实测HCO3- + AG,即无高AG代酸时,体内应有的HCO3-值。意义:1)排除并存高AG代酸对HCO3-掩盖作用,正确反映高AG代酸时等量的HCO3-下降2)揭示被高AG代酸掩盖的代碱和三重酸碱失衡中代碱的存 在 例:pH 7.4 ,PaCO2 40 mmHg ,HCO3- 24mmol/L,CL- 90mmol/L,Na+ 140mmol/L 分析 :实测HCO3- 24mmol/L似乎完全正常,但因 AG=26mmol16mmol,提示存在高AG代酸,掩盖了真实的HCO3-值 ,需计算潜在HCO3- = 实测HCO3+AG=24+AG=34 mmol/L,高于正常高限27mmol/L,故存在高AG代酸并代碱。l代偿公式 1) 代谢 ( HCO3-)改变为原发时:代酸时:代偿后PaCO2=1.5HCO3- + 8 2 代碱时:代偿后的PaCO2升高水平(PaCO2)=0.9 HCO3-5 2)呼吸( PaCO2)改变为原发时,所继发HCO3-变化分急 性和 慢性(35天),其代偿程度不同:急性呼吸(PaCO2)改变时,所继发HCO3-变化为34 mmol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代偿后的HCO3-升高水平(HCO3-)=0.35PaCO25.58 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代偿后的HCO3-降低水平 (HCO3-)=0.49 PaCO22.5n 酸碱平衡判断的四步骤l据pH、PaCO2、HCO3-变化判断原发因素l据所判断的原发因素选用相关的代偿公式l据实测HCO3-/PaCO2与相关公式所计算出的代偿区 间相比,确定是单纯或混合酸碱失衡l高度怀疑三重酸碱失衡(TABD)的,同时测电解质 ,计算AG和潜在HCO3-,判断TABD 例: PH 7.33,PaCO2 70 mmHg,HCO3- 36mmol/L,Na+ 140 mmol/L,CL- 80 mmol/Ll判断原发因素 分析 :PaCO240 mmHg(70mmHg)提示可能为呼酸;HCO3- 24 mmol/L(36mmol/L)提示可能为代碱。据原发失衡的变化代偿变化规律,原发失衡的变化决定pH偏向,pH7.4( 7.33偏酸),故呼酸是原发失衡,而HCO3-的升高为继发性代偿。 l选用相关公式呼酸时代偿后的HCO3-变化水平(HCO3-)=0.35PaCO25.58 =0.35(70-40)5.58=4.9216.08 HCO3=24+HCO3-=28.9240.08 l结合电解质水平计算AG和潜在HCO3 AG = Na+ -(HCO3- + CL-) 816mmol =140-116=24 mmol 潜在HCO3- = 实测HCO3 + AG=36 + 8=44mmoll酸碱失衡判断:比较代偿公式所得的HCO3-与实测HCO3-,判断酸碱失衡实测HCO3- 为36,在代偿区间28.9240.08内,但潜在HCO3-为44, 超出代偿区间的上限,存在代谢性碱中毒AG16mmol,存在高AG代酸 本例实际存在呼酸伴高AG代酸和代碱三重酸碱失衡。 p 血气酸碱分析的临床应用n 单纯性n 混合性(混合性代谢性酸中毒)n 三重性n 单纯性酸碱失衡l代谢性酸中毒:原因:1)HCO3-直接丢失过多:经肠液、血浆渗出2)缓冲丢失:固定酸产生过多(乳酸、 -羟 丁酸) 外源性固定酸摄入过多:水杨酸类药、含氯盐类药固定酸排泄障碍: 肾衰3)血液稀释,HCO3-降低:快速输GS或NS4) 高血钾:细胞内外H+-K+交换(反常性碱性尿)二类:AG增高型(血氯正常);AG正常型(血氯升高)对机体的影响: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系统对 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CNS(抑制);呼吸代偿性增强(深大)防治原则:去除病因;补碱【HCO3-15mmol/L,分次,小量 ,首选NaHCO3,也可乳酸钠(肝功不良或乳酸中毒禁用)】;补钾 补钙代谢性酸中毒血气分析:nHCO3-原发性降低,18mmol/L(Cl-正常)或AG正常( Cl-升高)例:pH 7.30 ,PaCO2 32 mmHg ,HCO3- 15mmol /L分析: (1)HCO3- 15mmol/L, 考虑存在代谢性酸中毒;PaCO2 32mmHg,考虑存在呼吸性碱中毒;根据原发失衡变 化继发失衡变化,原发失衡变化主要取决于PH值。 (2)pH7.30,考虑为代谢性酸中毒为原发,PCO2降低 为继发。 (3)代酸时PaCO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