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主 要 部 分案例一、我国孝道文化的传统 二、孝道文化的内涵 三、孝道教育的意义 四、孝敬父母教育的现代要求 五、孝敬父母教育的实施 案 例 1 |年逾七十王秀凤状告子女案江苏省金坛市,年逾七十岁的王秀凤老太,老伴于1982 年去世了,她每月靠四个儿子的15元生活费勉强度日。两年后,老 太要求儿子增加生活费,可四个儿子死活不肯,几个儿媳还把她打了 一顿。到1989年王秀凤日渐衰老,加上物价上涨,王再次要求儿子们增加 生活费,结果又遭拒绝。1994年,老人年事已高,生活难以自理,要 求儿子接到身边照顾,可四个亲生儿子你推我,我推你,没有一个愿意,并说:“你走吧,别来烦我。”被无情拒之门外的王老太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求助法律。法庭上 ,王秀凤老人老泪纵横地哀求四个儿子:“儿啊,我心里有感觉,我 活不了多久了,你们就服侍我几天吧”当法院宣判“被告每人承担生活 费80元。即日起老人由被告轮流照顾,老人的医疗费及百年后的丧葬 费用由被告共同分担”后,四个儿子竟指着老人骂道:“老不死的,七 老八十,还让我们当众出丑,回家有你好受的!”案 例 1数百名听众被激怒了,纷纷拥上去,指责四 个大逆不道的不孝之子。当人们回过头来寻找老 人时,老人已绝望地倒在地上闭上双眼了。看到这种情景,四个儿子丧尽天良,丢下老人竟拔腿逃走了,没有一个肯于收尸。好心人凑起了钱,将老人火化了。当老人的 骨灰盒送来时,没有一个儿子肯承认是他们的老母亲骨灰.大儿子竟当众把自己母亲骨灰盒摔在地 上,气的群众愤怒的扑过去,痛打了这个猪狗不 如的不孝之徒。这四个儿子对老母是生不养,死不埋,畜牲 不如。案 例 2|王花蕊饿死街头 副县长儿不认娘王花蕊1966年嫁给军人辛刚宏,生有两个儿子叫辛继全 、辛继成。不幸1972年丈夫患胃癌去世。为了将两个孩子 拉扯成人,她在生产队里为多挣点分总是拣重活脏活干, 一个人带孩子吃了许多苦。1975年7月,她手捧5角硬币, 拉着两个儿子跪在校长面前求助,校长深受感动,用自己 工资暂时资助这两个孩子继续上学,1981年9月,这两个 孩子双双考入县重点中学。她砸石子挣钱供孩子上学、上 大学,1991年,她两个儿子双双大学毕业,后来辛继成当 上了地委秘书科科长,后来又升为副县长,辛继全当了中 学教师。1994年,辛继成有了儿子,王花蕊得知自己当上了奶 奶,高高兴兴提上家中仅有的两只母鸡匆匆赶到城里,儿 子见母亲土拉巴及竟不认母亲,同事问是谁他说“是上访 的”。案 例 21995年,王花蕊与一直帮助自己的学校教师张发政成 婚,遭到两个儿子的辱骂,并被赶出家门。1997年张发政 患急性肝炎住院,两人吃饭都成了问题,1998年大年初一 ,张准备自杀幸被王花蕊发现阻止。1998年王花蕊为了给 张治病,为了两人的糊口外出打工,自己背上一床被子来 到西安,像乞丐似的被人赶来撵去,不堪凌辱,1998年12 月23日黄昏,50多岁的王花蕊在饿了4天4夜之后,终于倒 在了西安市北门外一条大街路边,临死前,她面对抢救她 的好心人痛苦地说:“我儿子是某县的副县长,我死后请 通知他一声”谁知,两个儿子得知母亲饿死西安街头的消息后,立即 封锁消息。偷偷坐小轿车到西安,把母亲的尸体推到西安 火葬场火化。记者闻讯赶到火葬场采访时,他们不承认死 者是自己母亲。辛继成还打着官腔说:这是他们县的一位 孤寡老人,他是代表政府来处理后事的身为人民公仆和灵魂工程师的两个儿子,对自己母亲竟 然如此绝情,忘恩负义,实在是令人发指、天理难容。案 例 3| 中国的孩子心里没有父母1992年,日本青少年研究所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其对 象为15所中学的1030名高中生,美国13所中学的1052名高 中生,中国大陆21所中学的1220名高中生。问“你最尊敬 的人物是谁?”结果,日本学生认为第一是父亲,第二是 母亲;美国学生认为第一是父亲,第二是球星,第三是母 亲;而中国学生前10名尊敬的人竟没有养育他们的父母!我国几千万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 为小太阳,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 多数是独生子女,处于幸福家庭,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 们过多的照顾、宠爱、放任和袒护,致使独生子女从小就 以家庭小皇帝自居,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 ,产生了父母宠爱是天经地义,本该如此的错误认识,心 中从来只有自己,没有父母和他人。原 因在我们周围,不孝敬父母、不尊重老人的现象却大有 人在,把年老体弱的父母视为累赘,随意侵犯老人的权益 ,辱骂、殴打、虐待老人。还有甚者是赡养倒挂,吃老成 风,白吃团。据北京市对上百户老人的调查表明,80%的 老人还在抚养着长大成人的儿女。利用搭伙、带小孩、房 租、水电气补贴等手段吃老、啃老。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五四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 ,极左思想路线,对孔孟儒家伦理道德全盘打倒否定的结 果。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美德及其传统教育缺失。孝敬父 母光荣,不孝敬父母可耻的意识淡薄。致使教育培养年轻 一代孝敬父母敬老爱老养老,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成为学校现代素质教育培 养学生如何学会做人为人的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形 成 传 统一、我国孝道文化传统(一)“崇孝”形成传统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我国有个君主叫舜。他是首孝的 典范。舜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年幼丧母,父亲是瞎子。 后来父亲又取后妻,生一子叫象。从此后母常虐待舜,后 来连父亲也讨厌舜,每当父母发狠心要杀死舜时,顺只好 逃跑,可当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顾时,顺又回到他们身边, 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舜的孝心感动天地。当舜在历山的农田耕田时,竟 有大象跑来帮他犁田,小鸟飞来替他播种。后来,尧提拔 了舜,让舜协助自己来管理国家大事。舜在尧手下干了28 年,佐料各种各样的官,都很称职。最后,尧把帝位传给 了舜。之所以选中舜为帝位继承人,就是因为舜不仅有才 干,而且是个大孝子。可见,把孝亲敬老视为最崇高的美 德,是自远古沿习流传下来的。|周代制礼倡德: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子 (慈)、良、恭、义、仁、惠、柔、敬、和、友 、中、懋等品德规范,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 容。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三德”:至德(道)、敏德(行)、孝德 。“三行”: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 尊贤良;学顺行,以事师长。“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形 成 传 统| 孔子重礼乐之教。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 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 系。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作为道德的根 本。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 为仁之本舆。| 孟子发展孔子思想。孟子以“人性善”论为理 论基础,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仁、义、 礼、智(亦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孝、悌、忠、信。孟子曰:“世俗 所谓不孝有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 孝也;博弈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 耳目之欲,以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 危父母,五不孝也”(离娄下)形 成 传 统| 朱熹是后汉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在继承儒 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构成了一 套系统的、严密的、哲理化的道德教育思想,他提出孝、 悌、忠、信、礼、义、廉、耻。他把“父子有亲,君臣有 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五教之目”。 朱熹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815岁)、大学(16岁以后 )两个阶段,;无论小学大学,都以“明人伦”为目的。他 主张小学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遵守“孝、悌 、忠、信”等道德规范;大学要“明明德”,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 孙中山提出八德目。20世纪初,以孙中山、章 太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一步提出“道德 革命”、“家庭革命”口号。孙中山提出了“忠孝、 仁爱、信义、和平”等道德规范,重新解择并赋予 其民主主义的新内容。| 周代制礼倡德: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子(慈) 、良、恭、义、仁、惠、柔、敬、和、友、中、懋等品德 规范,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逐步形 成:“三德”:至德(道)、敏德(行)、孝德。“三行”: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尊贤良;学顺 行,以事师长。“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春秋时期强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 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管仲: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灭亡。形 成 风 尚(二)“崇孝”形成风尚在周朝,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乡饮酒礼”活动,旨 在敬老尊贤。礼法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有食肉的资格, 享受敬神一样的礼遇。春秋战国时,70以上的老人免一子 赋役,80岁以上的老人免两子赋役,90岁以上老人,全家 免赋役。在中国民俗中,还有隆重的老年仪式礼。在民间60岁 的老人可以接受儿孙的祝寿;在宫廷中,则有皇帝亲自主 持尊老的礼仪。东汉时期,皇帝带头倡导养老敬老之礼。 清朝年间还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寿宴。康熙 61年(1722)正月初二,在乾清宫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 共有1020人。筵席上,老人和康熙平起平坐,皇子皇孙侍 立一旁,给老人倒酒。康熙还即兴赋诗,名曰千叟宴诗 。形 成 风 尚为保障崇孝风尚固化,历代皇帝采取褒奖孝行 、劝民孝行的各种举措。汉文帝时,昭令天下郡 守,推举孝廉之士,授以官爵;隋唐开始实行的 科举制度中,均专门设立孝廉科名。在整个封建 时代,孝经是国家规定的教材,开科取士的 考评依据。小孩子从入学起便从童蒙教材三字 经弟子规中诵读“首孝悌,次见闻”。此外,严惩不孝。隋唐后的刑律皆将不孝列入 等同谋反不予宽赦的“十大恶”之中。杀父母者历 代皆凌迟处死。明律中,凡不顺从父母致使父母 生气的事皆视为忤逆,可告于官,要打板子直至 判刑。民间流传的“打爹骂娘,天打雷劈”,表明 不孝者皆为世人所不齿,天地所不容。内 涵二、关于孝道文化的内涵舜是中国古代首孝的第一君主。孔子是孝敬父母教育 的第一人。几千年前,孔子曾写出一部被誉为“使人高尚 和圣洁”、“传之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孝经,千百 年来被视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 不对其推崇备至。成为独特的中国孝道文化,孝敬父母的 传统美德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国之瑰宝,它所产生的人类 文明的伟大力量,举世为之赞叹。孝敬父母,历来被视为“百行之先”“齐家之首”。孝,其 本义就是孝敬自己父母.最直白的意义就是儿女对双亲和 长辈的义务,责任,基本要求是敬与爱,即对父母发自内 心的敬爱和依恋。表现于外就是以温和、愉悦、恭敬的态 度,尽心尽力地侍奉父母,力求给父母带来幸福、欢心以 致荣耀。内 涵孝道文化是孝敬父母的广义,拓展包括:缅怀祖先敬养父母培养后代关爱他人忠于祖国内 涵1 孝敬父母是人类的天性。孔子认为:“父子之道,天性也”意思是说,父母培养教育子女,子女奉养父母, 这是人类一种天性。又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 ,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是孝敬父母的天性五种表现 :在日常起居生活中以最诚敬的心情任劳任怨地服侍父 母;父母生病时以最忧虑的心情照料父母;父母过世时以 最哀痛的心情来料理后事;举行祭祀时以最严肃的态度来 追思父母。这五方面做到,才称得上是能侍奉双亲的孝子 ,也才能算是真正体现了人的孝亲的圣洁本性。虽然孝亲是人类的天性,但是要自觉地尽孝道义务, 还有赖于后天的养成教育。这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 近,习相远”的缘故。 孝亲是人的天性,孝道是社会的天理法则,不孝就是 丧天良,就应该受到社会谴责和法律惩罚。“罪莫大于不 孝”“非孝者无亲”,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那就像没有 人性的畜生。内 涵2孝亲是一切善德的起始点。孔子说:“孝 ,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后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