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是谁?他在儒学的发展中处 于怎样的历史地位?他的代表作是什么?知道他的思想主张 吗?他是哪一位皇帝?即位时,他的统 治面临哪些重大 社会问题?为了选拔人才, 他采取了什么措 施?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而治” 的背景 (1)秦末战争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2、无为而治的表现 减轻田租 释放奴婢为庶人 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免除一定赋税和徭役3、无为而治的影响 恢复和增强了汉朝的经济实力 安定了人民生活,社会繁荣,国力日盛思考: 古代中国的治国思想有哪几种?1、以德治国 2、以法治国 3、无为而治4、积极有为思想提出的背景:(1)西汉存在的社会危机 边境不宁(匈奴) 诸侯国势力膨胀 土地兼并严重(2)目的: 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 维护国家统一威胁国家统一 和中央集权 威胁君权和中央集权阶级矛盾尖锐董仲舒的 新儒学体 系中仅仅 继承了儒 家思想吗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主要内容有哪些? 历史地位: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 思想特点:糅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法家的思想 历史贡献: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 物之一。1、董仲舒(4)著作:春秋繁露。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3)仁政思想:认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 政,限田、薄敛、省役。(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 “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 君权 神授 ”(4) “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 “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君权的需要解决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积 极消 极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稳定与发展2、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 作用3、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3、唯心主义成分多和神学迷信色彩浓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2、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 度,具有局限性3、如何评价董的新儒学(独尊儒术)?汉代熹平石经五经书影上述三幅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三、儒学成为正统(1)思想方面: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3)教育方面:(2)政治方面:(决定作用)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并付诸实行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让天下文人都学儒家经典汉代讲学画像砖(太学) 太学太学里的教师的是哪些人?学生在太学学习什么内容? 学生在太学毕业后的去向? 这有何意义? 2、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儒学的推广)(1)规定专门的教材和教师(五经、博士 ) 教育被儒家所垄断(2)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 中央建立太学公元前124年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打破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局面, 为平民百姓子弟进入仕途提供了途径 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3、独尊儒术的影响(1)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稳定。练一练 1、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 大一统”二者关系时,下面四人的结论比 较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 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2、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与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3、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主要是 限制君主的暴政大一统的思想 天人感应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 B C D4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 时期“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 派的消亡 A B C D5.汉代时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汉代的 统治思想,是因为它适应了A、发展经济的需要B、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C、巩固统一的需要D、维护民本思想的需要6.“天人感应”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民本思想 B、限制王权思想 C、阴阳五行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