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力学专业优秀论文工程力学专业优秀论文 结构钢超高周疲劳性能研究结构钢超高周疲劳性能研究关键词:钢材部件关键词:钢材部件 材料疲劳材料疲劳 疲劳曲线疲劳曲线 裂纹萌生裂纹萌生 马氏体相变马氏体相变摘要:传统疲劳设计理念认为,载荷循环周次在 10lt;#39;7gt;以上的结构构件具有无限疲劳寿命,通常以 10lt;#39;7gt;循环周次所对应的疲劳试验数据做为强度设计 依据。但是随着机械设备向高速大型化发展,许多机械和工程结构,如高速铁 路的机车车辆结构及零部件,核电站散热器管道,发动机零部件等在承受 10lt;#39;7gt;10lt;#39;10gt;周次的应力 循环载荷后的超高周阶段,仍然发生疲劳破坏。传统的疲劳设计规范和寿命预 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超高周区域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所以有必要对常用的结 构钢种进行超高周疲劳试验,得到超高周疲劳数据,对现有设施以及以后待建 项目的疲劳强度设计、安全评估及寿命预测都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意义。 本文 以 16Mn 结构钢,304 不锈钢,42CrMo 钢为研究对象,用超高周疲劳试验方法, 进行了 10lt;#39;4gt;10lt;#39;10gt;寿 命范围内的超高周疲劳行为的研究。通过超高周疲劳试验得到三种材料在试验 下的 S-N 曲线,分析了 S-N 曲线的特征,用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方法(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研究了三种结构钢的疲劳断裂行为和疲劳断裂机理,分 析了裂纹萌生和裂纹扩展机制。研究发现,三种结构钢 S-N 曲线均具有阶梯型 下降特征,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疲劳极限,16Mn 结构钢在 10lt;#39;7gt;循环周次以下高周疲劳阶段和 10lt;#39;7gt;循环周次以上超高周疲劳阶段,疲劳裂纹源均 在试样表面萌生。而 304 不锈钢,42CrMo 钢在 10lt;#39;7gt; 循环周次以下高周疲劳阶段,疲劳裂纹从试样表面萌生, 10lt;#39;7gt;循环周次以上超高周疲劳阶段疲劳裂纹多在试 样次表面缺陷处萌生。16Mn 结构钢和 42CrMo 钢疲劳裂纹的扩展机制对高周和 超高周疲劳而言没有本质的区别。而 304 不锈钢第一扩展区形貌与传统定义的 第一扩展形貌有着明显的不同,进而定义了 304 不锈钢超高周疲劳的第一扩展 区。研究了加载频率对 16Mn 结构钢的疲劳性能的影响,发现 16Mn 结构钢内部 组织结构存在塑性很差的渗碳体是导致超高周疲劳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通过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方法和 X 衍射分析发现在 304 不锈钢的超高周试验中存在裂 尖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分析了产生相变的原因。推导了 304 不锈钢管道流固 耦合方程,并对管道使用寿命进行了预测。为管道疲劳设计提供一种可行的方 法。通过比较分析 40Cr 钢,42CrM04 钢的超高周疲劳 S-N 曲线,发现合金元素 Mo 提高了材料超高周疲劳性能。并结合 Mo 在合金化中的作用,分析提高材料 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微观机理。从微观角度分析本文三种结构钢没有出现典型内 部萌生机制的原因。正文内容正文内容传统疲劳设计理念认为,载荷循环周次在 10lt;#39;7gt; 以上的结构构件具有无限疲劳寿命,通常以 10lt;#39;7gt;循 环周次所对应的疲劳试验数据做为强度设计依据。但是随着机械设备向高速大 型化发展,许多机械和工程结构,如高速铁路的机车车辆结构及零部件,核电 站散热器管道,发动机零部件等在承受 10lt;#39;7gt;10lt;#39;10gt;周次的应力 循环载荷后的超高周阶段,仍然发生疲劳破坏。传统的疲劳设计规范和寿命预 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超高周区域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所以有必要对常用的结 构钢种进行超高周疲劳试验,得到超高周疲劳数据,对现有设施以及以后待建 项目的疲劳强度设计、安全评估及寿命预测都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意义。 本文 以 16Mn 结构钢,304 不锈钢,42CrMo 钢为研究对象,用超高周疲劳试验方法, 进行了 10lt;#39;4gt;10lt;#39;10gt;寿 命范围内的超高周疲劳行为的研究。通过超高周疲劳试验得到三种材料在试验 下的 S-N 曲线,分析了 S-N 曲线的特征,用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方法(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研究了三种结构钢的疲劳断裂行为和疲劳断裂机理,分 析了裂纹萌生和裂纹扩展机制。研究发现,三种结构钢 S-N 曲线均具有阶梯型 下降特征,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疲劳极限,16Mn 结构钢在 10lt;#39;7gt;循环周次以下高周疲劳阶段和 10lt;#39;7gt;循环周次以上超高周疲劳阶段,疲劳裂纹源均 在试样表面萌生。而 304 不锈钢,42CrMo 钢在 10lt;#39;7gt; 循环周次以下高周疲劳阶段,疲劳裂纹从试样表面萌生, 10lt;#39;7gt;循环周次以上超高周疲劳阶段疲劳裂纹多在试 样次表面缺陷处萌生。16Mn 结构钢和 42CrMo 钢疲劳裂纹的扩展机制对高周和 超高周疲劳而言没有本质的区别。而 304 不锈钢第一扩展区形貌与传统定义的 第一扩展形貌有着明显的不同,进而定义了 304 不锈钢超高周疲劳的第一扩展 区。研究了加载频率对 16Mn 结构钢的疲劳性能的影响,发现 16Mn 结构钢内部 组织结构存在塑性很差的渗碳体是导致超高周疲劳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通过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方法和 X 衍射分析发现在 304 不锈钢的超高周试验中存在裂 尖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分析了产生相变的原因。推导了 304 不锈钢管道流固 耦合方程,并对管道使用寿命进行了预测。为管道疲劳设计提供一种可行的方 法。通过比较分析 40Cr 钢,42CrM04 钢的超高周疲劳 S-N 曲线,发现合金元素 Mo 提高了材料超高周疲劳性能。并结合 Mo 在合金化中的作用,分析提高材料 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微观机理。从微观角度分析本文三种结构钢没有出现典型内 部萌生机制的原因。 传统疲劳设计理念认为,载荷循环周次在 10lt;#39;7gt;以上 的结构构件具有无限疲劳寿命,通常以 10lt;#39;7gt;循环周 次所对应的疲劳试验数据做为强度设计依据。但是随着机械设备向高速大型化 发展,许多机械和工程结构,如高速铁路的机车车辆结构及零部件,核电站散 热器管道,发动机零部件等在承受 10lt;#39;7gt;10lt;#39;10gt;周次的应力 循环载荷后的超高周阶段,仍然发生疲劳破坏。传统的疲劳设计规范和寿命预 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超高周区域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所以有必要对常用的结构钢种进行超高周疲劳试验,得到超高周疲劳数据,对现有设施以及以后待建 项目的疲劳强度设计、安全评估及寿命预测都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意义。 本文 以 16Mn 结构钢,304 不锈钢,42CrMo 钢为研究对象,用超高周疲劳试验方法, 进行了 10lt;#39;4gt;10lt;#39;10gt;寿 命范围内的超高周疲劳行为的研究。通过超高周疲劳试验得到三种材料在试验 下的 S-N 曲线,分析了 S-N 曲线的特征,用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方法(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研究了三种结构钢的疲劳断裂行为和疲劳断裂机理,分 析了裂纹萌生和裂纹扩展机制。研究发现,三种结构钢 S-N 曲线均具有阶梯型 下降特征,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疲劳极限,16Mn 结构钢在 10lt;#39;7gt;循环周次以下高周疲劳阶段和 10lt;#39;7gt;循环周次以上超高周疲劳阶段,疲劳裂纹源均 在试样表面萌生。而 304 不锈钢,42CrMo 钢在 10lt;#39;7gt; 循环周次以下高周疲劳阶段,疲劳裂纹从试样表面萌生, 10lt;#39;7gt;循环周次以上超高周疲劳阶段疲劳裂纹多在试 样次表面缺陷处萌生。16Mn 结构钢和 42CrMo 钢疲劳裂纹的扩展机制对高周和 超高周疲劳而言没有本质的区别。而 304 不锈钢第一扩展区形貌与传统定义的 第一扩展形貌有着明显的不同,进而定义了 304 不锈钢超高周疲劳的第一扩展 区。研究了加载频率对 16Mn 结构钢的疲劳性能的影响,发现 16Mn 结构钢内部 组织结构存在塑性很差的渗碳体是导致超高周疲劳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通过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方法和 X 衍射分析发现在 304 不锈钢的超高周试验中存在裂 尖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分析了产生相变的原因。推导了 304 不锈钢管道流固 耦合方程,并对管道使用寿命进行了预测。为管道疲劳设计提供一种可行的方 法。通过比较分析 40Cr 钢,42CrM04 钢的超高周疲劳 S-N 曲线,发现合金元素 Mo 提高了材料超高周疲劳性能。并结合 Mo 在合金化中的作用,分析提高材料 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微观机理。从微观角度分析本文三种结构钢没有出现典型内 部萌生机制的原因。 传统疲劳设计理念认为,载荷循环周次在 10lt;#39;7gt;以上 的结构构件具有无限疲劳寿命,通常以 10lt;#39;7gt;循环周 次所对应的疲劳试验数据做为强度设计依据。但是随着机械设备向高速大型化 发展,许多机械和工程结构,如高速铁路的机车车辆结构及零部件,核电站散 热器管道,发动机零部件等在承受 10lt;#39;7gt;10lt;#39;10gt;周次的应力 循环载荷后的超高周阶段,仍然发生疲劳破坏。传统的疲劳设计规范和寿命预 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超高周区域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所以有必要对常用的结 构钢种进行超高周疲劳试验,得到超高周疲劳数据,对现有设施以及以后待建 项目的疲劳强度设计、安全评估及寿命预测都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意义。 本文 以 16Mn 结构钢,304 不锈钢,42CrMo 钢为研究对象,用超高周疲劳试验方法, 进行了 10lt;#39;4gt;10lt;#39;10gt;寿 命范围内的超高周疲劳行为的研究。通过超高周疲劳试验得到三种材料在试验 下的 S-N 曲线,分析了 S-N 曲线的特征,用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方法(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研究了三种结构钢的疲劳断裂行为和疲劳断裂机理,分 析了裂纹萌生和裂纹扩展机制。研究发现,三种结构钢 S-N 曲线均具有阶梯型 下降特征,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疲劳极限,16Mn 结构钢在 10lt;#39;7gt;循环周次以下高周疲劳阶段和10lt;#39;7gt;循环周次以上超高周疲劳阶段,疲劳裂纹源均 在试样表面萌生。而 304 不锈钢,42CrMo 钢在 10lt;#39;7gt; 循环周次以下高周疲劳阶段,疲劳裂纹从试样表面萌生, 10lt;#39;7gt;循环周次以上超高周疲劳阶段疲劳裂纹多在试 样次表面缺陷处萌生。16Mn 结构钢和 42CrMo 钢疲劳裂纹的扩展机制对高周和 超高周疲劳而言没有本质的区别。而 304 不锈钢第一扩展区形貌与传统定义的 第一扩展形貌有着明显的不同,进而定义了 304 不锈钢超高周疲劳的第一扩展 区。研究了加载频率对 16Mn 结构钢的疲劳性能的影响,发现 16Mn 结构钢内部 组织结构存在塑性很差的渗碳体是导致超高周疲劳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通过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方法和 X 衍射分析发现在 304 不锈钢的超高周试验中存在裂 尖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分析了产生相变的原因。推导了 304 不锈钢管道流固 耦合方程,并对管道使用寿命进行了预测。为管道疲劳设计提供一种可行的方 法。通过比较分析 40Cr 钢,42CrM04 钢的超高周疲劳 S-N 曲线,发现合金元素 Mo 提高了材料超高周疲劳性能。并结合 Mo 在合金化中的作用,分析提高材料 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微观机理。从微观角度分析本文三种结构钢没有出现典型内 部萌生机制的原因。 传统疲劳设计理念认为,载荷循环周次在 10lt;#39;7gt;以上 的结构构件具有无限疲劳寿命,通常以 10lt;#39;7gt;循环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