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播相关的几个短语及解释作者:K9LA, 翻译:BH4SRC过去几年,我就许多话题都写了文章。这些文章中,使用了很多关于电离层和太阳方面的短语。因此我列出了一串短语中的十个,并给出相应的定义和解释。我希望这些对你们是个新话题,而不会是新材料。未来会更新出更多的短语定义和解释。平滑太阳指数(Smoothed Solar Index)我们测量每天的太阳黑子数和每天的 10.7cm 波长的太阳辐射通量。对每天数据以一个月时间来求平均,就得到了太阳黑子数月平均值和 10.7cm 太阳辐射通量月平均值。如果我们选取以某个目标月份为中心,前后共 13 个月(但是只是用目标月份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共 12 个月)平均值相加后再求平均值,就得出了平滑太阳黑子数和平滑10.7cm 太阳辐射通量。图一,黄线为每日黑子数曲线,蓝线为月平均值曲线,红线为平滑黑子数曲线我们基于两个原因使用平滑太阳参数,一是可以更好地观察太阳周期,因为差别巨大的日值以及月平均值都被平滑了。二是使用平滑太阳参数可以在太阳活动和电离层活动之间建立最佳相关性关系。并得出月电离层参数中间值预测。平滑太阳参数被正式用于测量太阳活动周期,因为过往数据量的原因,历史数据通常以平滑黑子数的形式存在。10.7cm 太阳辐射通量的测量直到 1947 年才开始。太阳黑字数的测量则领先了几个世纪。最佳通讯频率(FOT)这个首字母缩略词源自法语,意思是最佳通讯频率。我们的传播预测已经发展到只要输入平滑太阳参数,就能输出月 MUF(最大可用频率)中间值。词语“中间值”的意思是 50%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预测的 MUF 是 23MHz 的话,那么这个月将会有一半的天数、也就是 15 天的 MUF 值是 23MHz。FOT 是表示可能性曲线的另一个意思,它表示 90%的可能性。当 MUF 值为 23MHz 时,FOT 可能只有 19.55MHz。这样的话,一个月中就有 27 天(30 天的 90%)出现19.55MHz。也就是说,根据电离量 FOT 是一整个月中的相对比较确定的值。但是别忘了完成一个 QSO 还需要其它条件,必要的信号强度和以及信号强度的月预测中间值。磁电离理论(Magneto-Ionic Theory)简单来说这是指电离层介质中的传播介入磁场中的理论由于磁场的存在,电离层具有双重折射性。也就是说,电离层有两个折射指标。进而导致电离层中存在两种特性波。常波和异常波(Ordinary and Extraordinary Waves)电离层中的两种特性波就是常波和异常波。短波波段及更高频率波段的常波和异常波极化向量的末端实际上是圆形,这就是圆极化,这两种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也非常相似(这两个波的极化向量末端的旋转方向却是相反的)。对 160 米波段来说,极化向量的末端实际上是个扁平的椭圆。由于波段频率接近于电子的旋转频率,1.8MHz 频率异常波的衰减要远大于常波,因此在 160 米波段只考虑常波。旋转频率(Gyro-Frequency)旋转频率是指带电粒子绕着地球磁力线螺旋旋转的频率。我们要考察的带电粒子就是电子,其旋转频率在世界各地各不相同,范围在 700KHz-1.7MHz 之间。此外还有其它旋转频率,比如质子的旋转频率约为 762Hz。实际上 160 米波段的频率接近于电子的旋转频率,意味着磁场对这些频率在电离层中的传播具有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折射过程中、吸收过程中和极化方式确定过程中。中性大气组分(Neutral Atmospheric Constituent)大气层中参与形成电离层的主要原子和分子有氧原子、氧分子、氮分子和一氧化氮。这些组分在电离辐射轰击它们之前,都是不带电的,因此才被称为中性大气组分。经历电离过程后,它们都生成了电子。自由电子成为了负离子,而中性大气组分则成了正离子。这就是对电离层的简单描述,实际上电离层却非常复杂,特别是底层电离层。电子中性碰撞频率(Electron-Neutral Collision Frequency)当电磁波穿过电离层时,在运动中产生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随后就和中性大气组分碰撞,电磁波的能量就会被损耗。这就是吸收过程的基本概念。电子中性碰撞频率就是电子和中性大气组分碰撞的频率。碰撞的频率越高,吸收的量就越多。高层电离层的碰撞频率较低、而低层电离层的碰撞频率较高。平流层升温(Startwarm )这是短语平流层升温(Stratospheric warming)的缩写,指的是平流层温度的增加,平流层升温会导致更多的吸收,进而影响白天的传播。蝴蝶图案(Butterfly Diagram)太阳活动周期开始时,太阳黑子形成于太阳的两个半球的高纬度地区。随着太阳周期的发展,太阳黑子的形成区域也在太阳纬度上不断降低。在太阳活动极小期时,太阳黑子的形成区域接近于太阳赤道。如果你对一个太阳周期内的黑子数和其出现的纬度绘图,就能得到如图一所示的图形。图形中间部分是第 20 个太阳周期的数据,左边部分表示的是第 19 个太阳周期,右边部分表示的是第 21 个太阳周期。需要注意的是,太阳黑子可能在两个半球出现的不对称。第 20 个周期就是黑子在太阳北半球出现的非常早(第 24 周期也是这样)。波导我们很多通联都是通过多跳的模式实现的。也就是说电磁波成功的从电离层折射回地面,又从地面反射回天空。与此同时,穿越电离层吸收区域的次数越多,地面反射也就会对信号强度的影响越大。所有的这些吸收和地面反射损耗对高波段来说通常还可以接受,因为吸收量和频率的平方存在反比关系。用低波段通联时(特别是 160 米),吸收和地面反射损耗会增加许多,电磁波经过一段相对较短的距离后,信号强度就会低于噪声强度。例如 160 米波段在使用最大合法功率和 GP 天线的条件下,多跳传播的最大距离约为 10000 公里。那么当 160 米波段的通讯距离大于 10000 公里要怎么通联呢?我们可以通过波导方式来实现通联。夜间电离层的 E 区域顶层上方有个电子浓度值波谷,它具有自然的高低边界(F 区域为上边界、E 区域为下边界),160 米波段的射频可以在这个高低边界里折射而不必通过吸收区域和经历地面反射。图二所示为 160 米波段典型的波导模式。图例所示为 2003 年 3 月远征台 ST0RY 和我所在地之间的波导传播。尽管射频看起来是飞过了我的头顶,由于电离层的不规则性,它还是会从波导中出来被我接收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