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工部局与上海地方当局财税交涉比较研究( 1 8 5 4 - - 1 9 1 1 )内容提要众所周知,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都市,又是与西方联系最为广泛、密切的口岸,其发展道路既独特又耐人寻味,尤其是租界的存在,实行西方市政制度的公共租界与中国传统管理模式的华界,在历史机缘下交汇,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治理观念碰撞,使得这一变化引人注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近代化历程。本文通过比较晚清上海公共租界与华界存在的两种不同财税管理体制,梳理晚清公共租界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同上海地方当局在财税问题上的交涉过程,彰显在西方城市管理制度冲击下,中国地方一级行政当局作出的应对措施和自我保护行为,以及在交涉中的努力与无奈,对抗与变革。全文秉此宗旨,由导言、四章正文、结语,共六部分组成,导言部分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缘起、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简单介绍了基于本文的资料。第一章比较公共租界与华界财税体制,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就工部局的制度管理与晚清上海地方政府人治管理间的矛盾,西方自由贸易同中方传统的专营垄断之间发生的观念与制度冲突,上海地方当局的新税源问题作了论述。对公共租界的近代化、城市化冲击传统的经济、社会秩序,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作了阐释。第四章分析了上海地方政府在外交上的处境,认为地方政府抗拒西方制度的主要原因是现实困境,但是近代化的潮流难以阻挡,上海地方政府最终迈出了前进一小步。结语就交涉的深层次问题作了探讨,认为西方先进的管理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需从长时段分析。【关键词】晚清公共租界工部局上海地方政府财税交涉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工部局与上海地方当局财税交涉比较研究( 1 8 5 4 一1 9 1 1 )A b s t r a c tT h e r ei sac o m p a r i s o ni nt h i sp a p e ro ft h ef i n a n c ea n dt a x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 sb e t w e e nI n t e r a a t i o n a lS e t t l e m e n ta n dl o c a lg o v e r n m e n to fS h a n g h a ii nQ i n gD y n a s t y I ti n d i c a t e s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M u n i c i p a lC o u n c i lo f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e t t l e m e n ti nS h a n g h a ia n dt h el o c a la u t h o f i t y a b o u tt h en e g o t i a t i o no nf m a n c ea n dt a x a t i o na n dt h ew h o l ep r o c e s s I ta n a l y z e st h es e L f -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c o u n t e ra c t i o no fC h i n e s el o c a la u t h o r i t i e sw h e ni tW a si m p a c t e db yt h ew e s t e r nu r b a n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a sw e l la st h ei n t e r c o m m t m i c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 m T h i sp a p e rh a s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d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o ft h es y s t e m i z e dm a n a g e m e n to fM u n i c i p a lC o u n c i la n dt h ep e r s o n a l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o ft h el o c a lg o v e r n m e n to fS h a n g h a ii nQ i n gD y n a s t y F u r t h e r m o r e ,i tp o i n t so u tt h ec o n f l i c tb e t w e e nt h ew e s t e r nf r e eu a d ca n d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o n o p o l ys y s t e ma sw e l la st h en e wt a xs o u r o ep r o b l e m so fS h a n g h a il o c a la u t h o r i t i e s T h ee c o n o m i c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o f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e t t l e m e n to fS h a n g h a i , u r b a n i s mi m p a c t e dt r a d i t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a n dp u b l i cs o c i a ls y s t e ma n dt h ea l o n g s i d es o c i a lp r o b l 涵sh a v e b e e nd e t a i l e d l ye x p a t i a t e di nt h i sp a p e r R e a l i s t i cd i f f i c u l t i e sa r et h em a j o rr e a s o nf o rt h a tl o c a lg o v e r n m e n th a sr e s i s t e dt h ew e s t e r ns y s t e m W h i l eh i s t o r i cm o d e r n i z a d o nt r e n dw i l ln e v e rs t o ps t e p s S h a n g h a il o c a lg o v e r n m e n th a dg o n ea h e a ds l i g h t l ye v e n t u a l l y k e y w o r d Q i n gD y n a s t yM u n i c i p a lC o u n c i lo f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e t t l e m e n tL o c a lG o v e r n m e n to fS h a n g h a it h en e g o t i a t i o no nf m a n c oa n dt a x a t i o n2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工部局与上海地方当局财税交涉比较研究( 1 8 5 4 1 9 1 1 )导言本论文选择工部局与晚清上海地方当局关于市政财税管理所发生的冲突和事件交涉作 为研究对象,基于以下考虑:众所周知,上海在成为通商口岸之后,发展迅猛,是中国最大的多功能经济中心,文化事业中心,政治重镇,也是与西方联系最为广泛、密切的口岸城市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都市,在当时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上海发展的道路又是独特的,近代上海租界制度的影响尤其突出,最引人注目的是:实行西方市政制度的公共租界与实行中国传统管理制度的华界,由于历史的机缘交汇,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方式、观念相互碰撞,产生的影响深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海,及其他地区的近代化历程,在经济史、城市史,外交史的研究上,有其特殊意义。公共租界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行由纳税人会议、工部局、领事团共同参与运作的地方自治制度,作为行政管理机构的工部局,它在市政管理上,科学有效,措施到位,对上海地方当局本有的管理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在财税上,工部局的做法影响着华界的经济和社会秩序,财税管理同中国旧有制度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相互交涉间,显示出来的理念、制度、行为的差异,带给上海地方政府的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上海地方当局的应对和自我保护,在全球化的今天。仍不失为一种历史的借鉴,从中可以认识两种文化、制度相遇时的冲突与妥协,抗拒与革新,有深入探究之价值。上海史的研究,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租界的研究更是上海史研究的一个热点,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三个阶段:晚清、民国与当代。上海开埠以来,学者和外侨对这个城市就开始进行了介绍,其中多数是一种概览式的描绘,对于租界研究比较有学术参考价值的著作,一部是裘昔司的( H i s t o r i cS h a n g h a i ,中文译本名为上海通商史,商务印书馆1 9 1 5 年出版,该书对于上海开埠,租界沿革、工部局的创立、上海市政进化都有叙述,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另外一部是王韬的 瀛塥杂志( 1 8 7 5年) 对上海历史沿革、开埠以后上海社会变化、上海文人对租界西人西物评价等介绍详细,其资料来源多为作者亲身经历,对许多问题又有自己看法,亲历性、第一手资料对研究上海帮助尤大民国时期,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最大城市,国际性大都市,对上海和租界的研究成果众多, 在1 9 2 5 年五卅运动前后,由于民族矛盾上升,收回租界的呼声日益高涨,围绕上海租界问题的研究著作相应产生。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2 4 年出版的王揖唐所著上海租界问题,全书三册,主要介绍了租界沿革、租界的司法制度和租界掌故。该书特色是从法理方面考虑了上海的租界问题。1 9 3 3 年出版的徐公肃、丘瑾璋合著的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在1 9 8 0 年将其与蒯世勋的上海公共租界史稿并为一书出版,名上海公共租界史稿, 两书是华人学者研究公共租界制度的较早且资料翔实、分析深刻、富有见识的著作,是研究公共租界的必读之书。法云书屋1 9 3 6 年出版阮笃成的租界制度与上海公共租界,从国际法角度述公共租界之特点,描述了上海公共租界的历史、现状以及立法、司法、行政特点,也是比较著名的研究著作。海外学者所出版的著作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兰宁、库寿龄所写的上海史( 1 9 2 1 年,1 9 2 3 年) ,是用英文写成的第一部翔实记载十九世纪上海租界历史的著作,其特点是资料扎实,资料来源于工部局档案、北华捷报等,以及当时人的记载,许多有关历史细节资料通过此书得以保存下来。英国人费唐的费唐法官研究上海公共租界情形报告书( 1 9 3 2 年) ,收集了公共租界制度的大量史料,介绍了公共租界的沿革,有很高的存史价值。霍塞3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工部局与上海地方当局财税交涉比较研究( 1 8 5 4 1 9 1 1 )的出卖上海滩( 1 9 4 0 年纽约出版,越裔译,上海大地出版社1 9 4 1 年3 月出版) ,全书大体按时间顺序,叙述上海历史活跃在上海的人物等,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1 9 4 9 年以后,海外的研究著作主要有美国人罗兹墨菲的上海一一现代中国的钥匙( 1 9 5 3 年哈佛大学出版,章克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出版) 它是西方人所写的在中国影响很大的一部上海史著作,书中重点论述从1 8 4 3 年开埠到1 9 4 9 年解放这一百多年间上海城市发展、演变的历程;将开埠以来上海的演变放到近代中国、近代世界的大背景下考察,认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