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农业农业手工业手工业商业商业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民间俗语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以为币用, 不识其始终。汉景帝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黍稷粟麦稻猪马牛羊鸡狗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时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本各子目内容说明: 一、“神农”的传说 农业的起源和农业的地位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三、泰半之赋赋税 四、沉重的力役徭役 五、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问题 六、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利事业的发展一、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 1.阶段划分:“刀耕火种”到“牛耕” 2.农耕技术: “以牛田”,如耦犁、一牛挽犁、曲辕犁; 铁制农具,如曲柄锄、大镰、铧犁; 灌溉工具,如戽斗、翻车、筒车 3水利事业: 古代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井渠”、治黄 官员管理,如唐“渠堰使” 灌排工具:见上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 井田制(西周)、屯田制(三国、南北朝)、均田制(隋唐)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基本特点石锄 骨耜 磨制石斧 凹形铁锄曲辕犁耦犁(俗称“二牛抬杠”)你能说说这些农耕工具 的改进之处吗?如何认识 这个问题?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 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 性的进步“以牛田”曲辕犁(唐代)原始农业重大突破 (春秋战国始)刀耕火种铁农具再度演进石器锄耕 (耜耕)铁犁牛耕“神农能殖嘉谷”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你如何解读 古代农民的生 活境况?秦代收“泰半之赋 ”,使 “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 纺绩不足衣服,人民只能 ,衣牛马之衣,食犬彘( 猪)之食。”悯农诗 唐李绅历历史时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现形式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 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奴隶社会(商周)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 体的多种土地 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土地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 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 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 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 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 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徭徭 役役兵兵 役役(均田、限田)(均田、限田)封封 建建 国国 家家佃农佃农抑抑 制制 兼兼 并并 地主地主自耕农自耕农田田 赋赋人人 头头 税税田田 赋赋地地 租租土土 地地 兼兼 并并沦为沦为农民起义农民起义 激化矛盾激化矛盾新新 的的 封封 建建 国国 家家新的自耕农新的自耕农轻轻 徭徭 薄薄 赋赋死死 亡亡 或或 逃逃 亡亡水利技术进步 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 2、战国:李冰都江堰 郑国郑国渠 3、井渠 4、汉代:王景治黄河 5、唐代:设渠堰使官职 6、明清:灌溉工具改进有利因素: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 革新;水利事业的发展;不利因素:沉重的赋税、徭役;土地兼 并严重;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力等结合图文材料和本课所学,谈谈我国古代农 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1.以个体经营为基本形式(小农经济)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3.以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 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纺织业的发展汉朝明朝技艺高超、远销地中海 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新石器时代原始纺织业出现唐朝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 分工细、品种繁多宋朝棉纺织业发展冶铸业冶铜业冶铁业春秋末期出现工具:水排炼钢和淬火工艺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周大发展时期战国时期: 从块炼铁到生铁技术的发展: 燃料:煤 焦碳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青 邢白、釉下彩绘。从商朝到东汉发明粉彩瓷器工艺和珐琅瓷 。由陶向瓷过渡唐代宋代清代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瓷窑遍布各地,几大名窑陶瓷业的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第一、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 工越来越细。 第二、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第三、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 工业出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