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州学院学士学位论文答辩SiC8imBr-和SiC10imBr-离子液体的 嫁接技术研究姓 名:毕建兵指导教师:张存兰德州学院化学系1 引言 2 实验部分2.1 实验试剂及仪器2.2 实验原理2.3 实验步骤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 结果与讨论 5 致谢内容简介1 引言1.1 概述离子液体(Ionic Liquid)是一种新型的绿色介质。在室 温或者稍高于室温的环境下呈液态的例子体系。简而言之,离子 液体就是完全由正负离子组成的室温下为液体的盐。由于其阴阳 离子数目相等,因而整体显电中性。离子液体与传统有机溶剂不 同,具有蒸汽压低、不挥发、无毒、不易燃易爆、不易氧化,具有 较高的热稳定性4 ,对很多无机物、有机物和聚合物具有良好 的溶解性5,而且可以通过改变阴阳离子的结构调节其性质。由 于离子液体的这些特性,使其在有机化学合成、有机化学催化、 无机化学合成、电化学、绿色化学和分离过程等领域显示出良好 的前景。1.2离子液体的 发展及组成对于离子液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4年6,当时walden报 道了(EtNH3)NO3的合成 (熔点12)。这是最早的离子液 体。从1929年,sugden7将乙胺与20%硝酸反应后,减 压除去水分,得到油状液体开始,陆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 离子液体,它们都是良好的有机绿色溶剂。 1948年美国 专利报道了主要用于电镀领域的三氯化铝和卤化乙基吡啶 离子液体8,可称之为第一代室温离子液体。到了20世 纪90年代, 稳定性更好的由二烷基咪唑阳离子和四氟硼 酸。六氟磷酸阴离子构成的室温离子液体产生了9。2 000年以来,二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种类和功能被进一 步地丰富,主要思路和做法之一是将二烷基咪唑侧链引入 官能团,制备出功能化离子液体,从而赋予离子液体以某 种特殊性质、用途和功能。 根据阴离子的组成可以将离子液体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组成可调的氯铝酸类离 子液体;一类是其组成固定,大多数对水和 空气稳定的其他阴离子型离子液体 。 根据 离子液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大体上可 以将其分为亲水性离子液体和憎水性离子 液体。此外,根据离子液体的酸碱性还可 以把室温离子液体分为Lewis酸性、Lewis碱 性和中性离子液体。1.3离子液体的合成研究 1.3.1 传统的离子液体合成方法 ( 1)一步合成法 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或季铵化反应一步合成离子液体,操作经济简便,没 有副产物,产品易纯化。硝基乙胺离子液体可以由乙胺的水溶液与硝酸 中和一步合成;将咪唑鎓盐或烷基咪唑与所需阴离子的酸,在一定溶 剂中发生中和反应,可得到设计的室温离子液体;通过季铵化反应也可 以一步制备出多种离子液体,如1-丁基-3-甲基咪唑盐 EMImCF3SO3,BMImCl等 。 (2)两步合成法 第一步为卤代烷RX与构成离子液体的阳离子的单体通过季铵化(或烷 基化)反应制备出含目标阳离子的卤化物。 第二步为目标阴离子Y-置换出X-阴离子或加入Lewis酸MXy来得到目标 离子液体。 两步合成法的优点是普适性好、收率高。1.3.2 新型合成方法 (1)超声波辅助合成(2)微波辅助合成 (3)电化学合成(4)液液萃取法(5)其他 合成法 1.4 离子液体的应用(1)离子液体在分离中 的应用(2)离子液体在化工方面的应用(离 子液体为介质的MMA清洁工艺、离子液体油 品脱酸新工艺、离子液体为催化剂的乙二醇 节能新工艺(3)离子液体在生物质能源中的 应用(4)电解、电池及储能技术1.5 超疏水表面研究现状概述 一般来说,制备超疏水性表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物质的表面具有很低的固体表面能;二是在低 表面能物质的表面上构建有一定粗糙度的微米与 纳米相结合的阶层结构。其一,表面材料的润湿 性是决定亲水和疏水的前提,因此,低表面能物 质是是疏水性的最基本条件。其二,表面微细结 构是显著提高其疏水性能的关键因素。从接触角 方面来看,决定其疏水性的主要是表面基团,形 貌仅仅强化这一效果20。因此,在低表面能物 质上构建粗糙表面和在粗糙的表面结构上修饰低 表面能的物质,是研制仿生超疏水性涂层的基本 途径。2 实验部分2.1 实验药品及仪器实验试剂: N-3,(三乙基硅烷基)丙基-4,5双氢咪唑(英 文名称:N-(3-TRIETHOXYSILYLPROPYL)-4,5- DIHYDROIMIDAIOLE) 溴代正癸烷 CH3(CH2)9Br; (英文名称 1-Bromodecane)符合Q/HG NK 204- 2000出自成都西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溴代正辛烷 ( 英文名称1-Bromooctane) 符合Q/HG NK 204-2000 出自成都西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实验仪 器:FA2004B型电子天平(准确度级别) JBZ-14B 型磁力搅拌器及FATO电压调节器 旋转蒸发器RE- 52AA 200ml烧杯,小型圆底烧瓶,冷凝管,装有N2橡 皮手套各两个及必要仪器若干。2.2 实验原理本文运用传统的合成法加热回流法,以N -3,(三乙基硅烷基)丙基-4,5双氢咪唑与溴 代烷(1-Bromodecane和1- Bromooctane)为底物反应制备 SiC8imBr-和SiC10imBr-离子液体。2.3 实验步骤(1) 离子液体的合成(2)清洗玻璃片和单晶硅片: (1)离子液体的合成(1)(N-3,(三乙基硅烷基)丙基-4,5双氢咪唑与 溴代正辛烷)制取离子液体。准确称取N-3,(三乙 基硅烷基)丙基-4,5双氢咪唑2.74g(0.01mol)和 溴代正辛烷5.79g(0.03mol)于小型圆底烧瓶中放 入磁子置于油浴锅中,接好仪器,用N2做保护气。 将油浴温度控制在78左右(电压约55V)加热回 流约21h。反应原理如下式。然后在旋转蒸发器( RE-52AA 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且加入 乙醚作用下洗涤产品。除去杂质等,密封放置留用 红外核磁表征。 (2)(N-3,(三乙基硅烷基)丙基-4,5双氢咪唑与溴代正癸烷)制取离子液体。 准确称取N-3,(三乙基硅烷基)丙基-4,5双氢咪唑药品1.37g(0.005mol)和溴代正 癸烷3.316g(0.015mol)于小型圆底烧瓶中放入磁子置于油浴锅中,其他步骤同 上,其反应式如下:(2)清洗玻璃片 和单晶硅片: (1)先用洗洁精将每一块玻璃片和单晶硅 片仔细清洗; (2)将清洗后的玻璃片和单晶硅片放入装有自来 水和洗洁精溶液烧杯中,放入超声波仪中,超声 洗涤10分钟; (3)然后分别用自来水,去离子水,丙酮,无水 乙醇超声洗涤10分钟; (4)洗涤完成后,用氮气吹干; (5)配制Piranha溶液Piranha溶液,配置方法如 下: 将用氮气吹干玻璃片和单晶硅片放置于Piranha溶液中,在90的恒温下,浸泡 45分钟,然后取出玻璃片和单晶硅片(玻璃片和单晶硅片经强氧化剂清洗后,表 面生成SiO2层。清洗后的基片表面会生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玻璃基片为例:玻璃 基片在空气中能够吸附一定量的水分,这类水以-OH的形式与硅元素相结合生成硅 羟基团或硅酸。硅酸在溶液中会店里生成HiSO3-或SiO32-,使玻璃基片表面带负 电荷。);单晶硅片的羟基化过程如下式所示: Si +H2O2 2Si-OH Si-O-Si + H2O 2Si-OH 将 已羟基化的玻璃片和单晶硅片用去离子水超声洗涤两次,每次10分钟;将洗好的 玻璃片和单晶硅片用氮气吹干,最后将洗涤后,吹干的玻璃片和单晶硅片放置于无 尘干燥的环境下保存,留存备用。在基底上嫁接离子液体:按如下反应式进行嫁接 反应:锥形瓶底部,使玻璃片和单晶硅片之间不相 互重叠)。加热到100,反应21小时, 停止反应。首先将甲苯溶液倾倒出,然后将 载玻片倒在蒸发皿中,用甲苯清洗除去附着 在上面的杂质和溶质等,然后用氮气吹干。 将吹干后的载玻片运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观察其表面形态,接触角测定仪评 价其面能。2.4结果与分析 (1)在玻璃片基底上各种情况所示:没用Piranha溶液洗CA=481 用Piranha溶液洗CA=121(2)嫁接Si-C12-IL后玻璃片表面接触角变化: 没用Piranha清洗的玻璃片结果如下图所示:CA平均 67.7o CA=1110用Piranha溶液清洗后的玻璃片结果如下图所示:(3)玻璃片上接触角的变化情况总结:从实验结果来看,我们知道嫁接前,未用Piranha溶液处理,用Piranha溶液处理三种 情况下的接触角分别为121,67.7,90,观察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2.4.1 误差分析 :(1)由于水滴的大小并不稳定,对测试数据有一定的影响 (2)由于接触角是用photo shop方法测量出来的,所以存在的误差比较大。但 是经过Piranha溶液处理后,玻璃片上的接触角平均都是90。 3.1离子液体单分子膜表面形态的检测 (1)离子液体单分子膜表面形态的AFM图如下所示:空白玻璃RMS=0.436nm 嫁接离子液体膜的玻璃片 RMS=0.784nm(2)离子液体单分子膜表面形态的Phase模式如下图所示:长有离子液体膜的玻璃空白玻璃 现象分析:通过对得到的原子力显微镜图像进行剖面分析(section analysis)可以得 到膜的厚度为0.941nm,而通过计算得到分子的长度要在2nm以上,说明 膜不致密,估计分子有足够的空间弯曲,这可能也是影响接触角的一个 因素。3.2 实验成果(1)经检测所得嫁接了离子液体膜的玻璃 片和单晶硅片的接触角均为90,是目前有 文献报道的离子液体膜膜中最大的;(2) 通过共价键与载玻片基底相连,克服了力 学强度差的局限性;(3)离子液体膜具有 很高的稳定性;(4)离子液体膜的透光性 很好,玻璃片和单晶硅片与嫁接离子液体 膜之前相比没有明显的区别;(5)实验室 制备离子液体膜的方法十分简单,易行。3.3实验结论与展望本实验主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制备离子液体;第二步将离子液体嫁接 到玻璃片及制备离子液体膜。第一步反应是在真空,氮气保护的状态下 进行的,反应条件在实验室易于创造,并且实验过程比较安全;第二步 反应是100的条件下进行的,由于反应在油浴锅中进行的,所以要防 止油浴锅温度过高产生危险。 实验检测所得的离子液体膜的表面形态AFM图和Phase图均可明显的显 现出离子液体膜的形态,并且离子液体膜的部分性质也得到证明;接触 角检测的结果也符合现有的文献报道,并且明显的反映出了经Piranha溶 液处理前后的载玻片基底上接触角的差别。实验结果还是十分令人满意 的。 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绿色介质, 近年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离子 液体的多项应用研究正在进行中试或工业性试验, 甚至已经进入产业化 阶段。推动离子液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