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佛山市2007届高三第一学期 期末统考分析佛山市第三中学 刘 闻一、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与2007年高考一样2、内容分布见双向细目表二、试卷评价1、试卷质量指标(样本数2685)平均分 86.2 最高分 132 难 度 0.57 区分度 0.31 良 试题分析有关数据 二、试卷评价 2、试卷特点 (1)结构与高考一致 (2)试题难度适中 难度为0.57 (3)覆盖面广,分布较均匀:三个必修模块都在40分以上 (4)重点知识突出 如细胞与代谢、遗传与变异、神经与免疫、生态与环境是本次考察的主要知识。 (5)重视基础 1(膜系统)、2(色素实验)、5(实验材料)、14(群落的演替)、16(现代进 化)、25(基因突变)、26(稳态)、32(分裂、分化 )、34(低温诱导、秋水仙素)35(遗传定律)、36( 遗传实验)、37(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38(课本图)、39(生态系统)都是来源于课本。 二、试卷评价(6)体现能力应用能力(4、6、9、31、33)推理能力(7、29)计算能力(10、13、15、33、35、)图表分析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略)综合能力(21、26、31、32、17、24、27、34、38) (7)试题尽量原创或改进 (8)体现时代性 如第6题有关干细胞二、试卷评价3、试题的意图生物知识尽量全面掌握;重点知识要重点掌握;基础知识要过关;课本要熟悉;能力要提高;实验要重视。 4、试题的不足 (1)实验题考察不全面,尤其是实验设计 (2)选择题的题干设计过于简单。 (3)有些题目考虑不周,不太严谨。 三、试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错误率较高的是第2、3、4、8、10、19.正确率在 70%以下。 比较好的是第6、9、13、17、20题,正 确率在90%以上,第1、12、18正确率在80%以上。第2题:主要错选D,错误的原因是不知道可以用丙酮。第3题:主要错选BC,错误的原因是误认为酵母菌只能在有氧条件下生存。 第4题:主要错选BC,错误的原因是考虑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联系题目是“仓储大量粮食” 。第8题:主要错选D,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考虑“根本原因” 。第10题:主要错选CD,错误的原因是计算能力欠缺。第19题:主要错选B 34.15%,错误的原因是:想不通,没有思考。三、试题分析(二)多项选择题错误率较高的是第21、24、26、27、29.正确率在 60%以下。 比较好的是第22、25题,正确率在93.7% 、83% 第21题:答案BC,主要错选AC、ABC,多选A,对单细胞 生物的细胞器与分子类型不清楚,对细胞的综合题掌握不 好。 第24题:答案AD,主要错选ABD、AC, 对细胞的综合题 掌握不好。 第26题:答案ABD,主要错选AB、BD 少选,对稳态的综 合题掌握不好。 第27题:答案BCD,主要错选BC、BD少选,对跨模块的综 合题掌握不好。 第29题:答案BD,主要错选ABD 多选A ,有待讨论。三、试题分析 (31题、5分)一)答题的总体情况:第2、3小题得分率不高,4小题第二空不能解释到位。只有极少数 学生扣题较好,能得满分。 二)常见错误及成因分析: (1)小题:“流动性”写成“选择透过性”。 (2)小题:第一空写成“非特异性免疫”,第二空写成“吞噬细胞杀灭细 菌”、反映出审题不清。 (3)小题:写成“蛋白质”、“酶”、“糖原泡酶”、“糖蛋白”。 (4)小题:错答成“会”,原因解释的错误:认为“机体有自动调节能力 ”、“内环境能保持稳定”、“细胞外液中的缓冲物质进入了细胞”等。 三)相应的备课意见: 应该加强识图能力的培养。 四)补充答案: (1)流动性、半流动性;(3)糖原酶;(4)第二 空:细胞质有一定的缓冲pH的能力; 细胞质中有些缓冲物质对pH 起缓冲作用。一)答题的总体情况:本题主要考察细胞增殖、分化的知识,满分位6分,但是能得满分 的学生极少,大多数只能得到3分。 二)常见错误及成因分析: (1)小题:误答或漏答。原因是只考虑酵母菌为真核生物而没有考 虑其为单细胞生物。 (2)小题:漏答“C”的较多说明对生命历程还没有了解。 (3)小题:写成“稳定性变化”、“不可逆转的改变”、“选择性表达”等 。说明学生对概念不熟悉,一知半解。尤其是对“术语”的内容。 (4)小题:漏答“无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说明学生思维不严密,思 考问题不够周全。 三)相应的备课意见: 1、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与记忆。2、通过典型例题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特别是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按题目要求 作答,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三、试题分析 (32题 6分)一)答题的总体情况:本题平均得分约34分。 第3小题得分率较低,或答不全,或错答。 二)常见错误及成因分析: (1)小题:部分有写“1520”。 (2)小题很多学生答“温度过高,抑制酶的活性或使酶活性降低”;很 大部分学生只答“酶活性速率加快”,没有与光合速率作对比说明;有 的答“酶活性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不理解数据表的含义。 (3)小题:主要是答不全,也有错答的。 (4)小题:曲线1分,坐标表示(温度、净光合速率)1分,有刻度表 示1分。存在问题是:曲线没有根据数据描绘; 不是从5开 始描绘; 纵坐标不是写“净光合速率”而写了“光合速率”。不 会绘制,是空白,没有写清坐标及数值等。 三)相应的备课意见:1、加强对数据的分析,锻炼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2、加强回答问题的全面性能力的训练;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的知识一定要牢固掌握。三、试题分析 (33题 7分)一)答题的总体情况: 本题考察学生有关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过程中有关概念性问题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 体组 等位基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型 多倍体形成的 原因(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等。一部分学生能拿满分;大部分学生 拿36分;少部分学生只拿3分以下。 二)常见错误及成因分析: (1)小题:“AD或ADE;8;4(2、1或2、2)”。原因是“同源染色 体、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不清。 (2)小题常见错误为:“AB或aB或Ab或ab”、少数为“AaBb”。原因 是没有弄清清减数分裂的过程,以为问“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类 型。 (3)小题常见错误为: 低温抑制着丝点分裂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抄题干) 低温抑制中心体放出星射线 低温抑制了纺锤丝形成 ,着丝点不分裂 低温抑制纺锤线的形成 低温抑制纺锤丝将染 色体拉向两极 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 多错别字,如“秋山仙素” 等,原因是没有弄清“低温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质。 三)相应的备课意见:将不同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区分清楚,要消除促使的模糊概念;要回归课 本,用教材中比较专业的语句和关键的字词来回答问题。三、试题分析 (34题 7分)一)答题的总体情况:本题难度比较低,但是抽样得分平均约是2分。第1小题难度最大 ,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准确按题干要求作答,特别是第三得分点;第2 小题得分还可以;第3小题第一问得分率很低,第二问较好;得满分 的仅2人。 二)常见错误及成因分析: (1)小题:主要是不能理解题干要求使用“遗传因子”。替代以“基因” 的概念作答。多数学生使用了“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同源染 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第三得分点“配子的比例”极少有学生作 答。 (2)小题:错别字“测交”写成“侧交”;不能区分“自交”、“测交”的使 用条件;不能按题意作答。 (3)小题:第一问计算错误多,得分低;没有读懂题意而用9:3:3 :1;第二问作答不完整,仅能回答其中1个,用错字母。 三)相应的备课意见:1、回归课本,对课本的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到位; 2、“杂交”、“自 交”、“测交”; 3、概率计算是永恒的主题,要时时注意; 4、 书写规范,注意“或”、“和”的使用,专业名词的每一个字都必须准 确。按题意要求准确地使用字母。三、试题分析 ( 35题 8分)一)答题的总体情况:总体情况一般,第(1)(3)小题错误比较多,(2)(4)小题情况比较好。存在 的问题:课本的内容(主要是2个实验)不熟悉;表达不准确。 二)常见错误及成因分析: (1)小题:常见错误是选D,其次是选D、C,原因是认为转化因子就是DNA。而题目的 D选项是整个DNA。显然转化因子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特定的基因。 (2)小题常见错误:DNA不含S,蛋白质不含P; 35S只能标记蛋白质,32P只能 标记DNA; S、P是蛋白质、DNA的特征元素(标志性元素); 蛋白质含S, DNA含P;蛋白质和DNA的主要元素是S、P。 (3)小题常见错误:用含35S 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在培养基中加入含35S 的 氨基酸培养T2噬菌体。原因是认为T2噬菌体可以直接在培养基中增殖; 把T2噬菌 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用含35S 的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原因是不理解题意 ; 用35S培养肺炎双球菌(活细胞),原因是把两个实验搞混淆了; 用大肠杆 菌培养; 用没有放射性的35S 培养 (4)小题常见错误:可遗传性; 具有遗传效应; 双螺旋结构; 转录和翻译 ; 半保留复制; 转录成mRNA; 碱基互补,原因是未做分析,是要依据遗 传物质的特点来作答的; 自我表达; 合成物质。原因是表达不准确。 三)相应的备课意见 1、课本要熟悉,尤其是课本上涉及到的主要内容、黑体字、基本 概念、基本操作以及基本原理等; 2、语言表达要准确、小、精炼; 3、要充分注 重实验内容。三、试题分析 (36题 8分)一)答题的总体情况: 平均分约3分,满分极少。二)常见错误及成因分析: (1)答:条件反射 (2)意思理解但表达不当。中枢神经神经胰腺分泌;血 液组织液胰腺. (3)“促胰液素”多误写成“促胰腺素”、“促胰液激素释放激素 ”等。该空得分不高,可见此处科学史学习普遍被忽视。第二 空有答案为“神经调节”。第三空有答案为“体液运输”。 三)相应的备课意见:抓课本、重表达三、试题分析 (37题 5分)一)答题的总体情况:得满分的只有几个学生。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的免疫方面的基础知识,能理解题意,也 能理解原实验过程原理的能力。但是对免疫(体液免疫)的原理的表述不清,在答题前没 有理清思路。 二)常见错误及成因分析: (1)“结论”和“结果”分不清。以描述实验结果取代了题目要求的结论。如:B细胞和T细胞 混合液能使小鼠产生抗体更多;还有:B细胞和T细胞有协同作用,共同产生抗体等。 (2)只简说实验方法,没有扣题说明。如:“控制变量”、“排除干扰”、“保证实验前具有相 同的状况”、“排除原有抗体”等。 (3)本小题答得不错。错答“抗体”、“A”的很少。 (4)一般写34个细胞名称,全写的很少;“1、2、3、4、”错写为“、” 或写中文名称。 (5)错写为:“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写小鼠感染后的症状”、“T细胞产生抗体”、或把过程 写出但是没有“快”“大量”等关键字。 (6)作答罗嗦或表述太详细,但是没有“等量”。以“健康的”代替“未经免疫的”。 (7)多以开放性的形式作答,一般都能得分。 三)相应的备课意见:加强“表达”训练、答题前整理思路的训练; 基础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某些生理现象的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等要帮助学生辨清。三、试题分析 (38题 11分)一)答题的总体情况:本题总分8分,平均大约3.5分,满分人数很少,但都能动笔作答。 二)常见错误及成因分析:1、第1个空2分,但得全分的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