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标准化本质特征的三个命题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瑞昌 v标准化是一门学科,为提高人类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 体现标准化本质特性的三个命题标准化也是哲学 标准化工作本身也应有一个标准 标准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标准化也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科学 ”(恩格斯的名言)。标准反映的则是事物( 包括人的行为)之间的具体联系。哲学和标准给出的都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 术,哲学给出的是思维方法,标准给出的是 知识或技术基础,是事物之间的协调关系。 因此,从理论层面上,哲学高于标准,标准 高于技术。由此,标准化工作应在哲学思想 指导下,技术工作应在标准指导下进行。(一)研究标准与哲学的意义v研究标准与哲学之间的联系,有助于运用哲学来认识标准的本质特性,指导标准的制修订,促进标准化理论的创新,指导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二)哲学层面上的标准v标准以科学技术、经验和常识为基础, 是人类实践成果的总结,也是认识和改 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v通常所指的标准是实实在在的一个文件 ,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从哲学层 面上来理解标准,“标准”代表的应该 是一种“关系”。 (三)广义的标准v在哲学层面上所讲的标准是广义的标准。广义标准是参照物、参照系,是认识和把握事物的依据。广义标准应该属于哲学的范畴。 (四)标准的哲学特性v 标准的动与静 v 标准的质与量 v 标准的知与行1、标准的动与静 v标准一旦制定或被采纳,就要有一个稳 定的时期,以便在实践中运行,这就是 标准的相对稳定性;随着技术进步,生 产、贸易和管理需求的变化,标准将不 断被修订,即标准的动态性。v标准的绝对的动态性与相对的稳定性的 统一,构成了其先进性和有用性的统一 。 2、标准的质与量 v标准没有一定的数量不行,也就是不能 无标生产;但只有量没有质更不行,水 平不高同样受治于人,也不能发展。v标准的量的扩充和质的不断提高是哲学 上质与量的互变规律的生动体现。3、标准的知与行v知行统一,这是哲学领域里认识论的一 个重要观点。标准的知,就是一个好的 标准的制定或标准体系的形成;标准的 行,就是将标准在实践中落实。没有知 不行,知道了不落实也不行。v知行统一、知成并重,这是哲学,也是 标准。 (五)标准化思想的普遍指导性v“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的标准化思 想,已不仅仅体现在生产、贸易等经济领域,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能看到标准化 原理的应用。v要想使标准和标准化理论不断提高和广泛应 用,增强指导性,就必须使其具有哲学的特 性,接受哲学思想的指导。 二、标准化工作本身 也应有一个标准v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讲究质量、效率和 效果,而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和增强效 果的必要途径就是使该项工作标准化、 规范化、程序化。其中,标准化又是规 范化、程序化的基础或前提。 (一)标准化工作需要最佳秩序v我们是搞标准化工作的,这本身更需要 有个标准。通过制定标准使活动的各个 要素、各个环节协调有序,形成最佳秩 序,这是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标准化工 作本身如果没有标准,就等于我们自己失去了这一功能和作用。(二)自身标准化是实现标准化 战略目标的要求 v建立适合我国标准化工作特点的工 作标准体系,实现标准化工作自身 的标准化,是实现国家标准化发 展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的必然要 求。(三)自身标准化是提高标准化 工作水平的要求v用标准化手段开展标准化工作,是提高 标准化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v建立健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准化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是当前推动标准 化工作的迫切要求。(四)地方标准化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的构成社会对标准化的认识认可程度 ; 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地方政府对标准化的重视程度 标准化对生产实践的综合效果 标准化工作的运行机制主要有四看:1、社会对标准化的认识认可程度v广大企业经营者和农民的标准意识是否得到增强,标准的观念、意识是否深入人心,是否认识到标准与经济效益、质量、健康、安全的密切关系 。2、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v在标准化工作的实践中,通过学习培训,是否形成了一支在知识上懂标准,在工作上会协调,在思路上与时俱进的标准化工作队伍。3、地方政府对标准化的重视程度v是否已经争取到地方政府的应有重 视,地方政府是否把标准的制修订 、推广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省、市 、县级财政是否把标准化经费列入 了财政体制,纳入经常性财政预算 ,等等 。4、标准化对生产实践的综合效果v相对先进的各项标准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中的覆盖率是否大大提高,是否在实践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产生了应有的效益,对地方经济 有明显的贡献。 5、标准化工作的运行机制v在标准化工作实践中,是否形成了有利于标准制修订、推广、应用的运行机制。对于企业来说,是“要我搞标准、制定标准”,还是“要我搞标准”。v以上五项,只能提供一个制定标准的思路,而不是标准本身。 三、标准化是经济社会 发展的龙头 v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标准化要实现的“最佳秩序”则往往体现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上。(一)传统标准化思路v传统的标准化思路是,当事物发展到一 定程度,才开始对其进行“简化、统一 、协调”处理,寻求事物发展的最佳状 态,即事后标准化。 v事后标准化在获得最佳秩序的同时,也 往往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 (二)标准化新理念v随着标准化理论研究和标准化实践的不 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事后标准化 所面临的困难和不足,于是提出了超前 标准化、系统标准化等新概念,力求由 事后标准化转变为事前标准化。 (三)超前标准化v超前标准化,强调标准化在新技术研究开发阶段的早期介入,以促进新技术和潜在工业的发展。v强调标准化的超前性,将有利于引领技术进步,也将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四)超前标准化的作用v超前标准化即要考虑现实的需要,又要 考虑未来发展的要求,它所追求的“最 佳秩序”是包括时间在内的多维空间中 的“最佳秩序”,其突出作用就在于它 能引导事物沿着正确的方向,以相对较 低的成本健康发展。 (五)技术标准引领市场v技术标准不仅为市场构筑了一个技术基础平台,同时,它还不断在引领着市场、技术的发展。 (六)技术标准是自主创新的基础v重要技术标准是构成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v所谓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标准的自主创新能力。 (七)标准化是龙头v标准化已进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标准化将在时间和空间上引领经济社会,包括人类生活发展的新趋势,技术标准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谢谢大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