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2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课程标准 : 商周时期实行怎样的土地制度? 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在井田制下,生产的组织形式是怎样的? 庶民和奴隶集体耕作 殷墟甲骨文中有“ (王 )大令众人曰 ”的卜辞。这是商代集体耕作的反映。 知识回顾 一、男耕女织的 小农经济 1. 什么是小农经济?何时出现? 有 何 特点? 2. 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 的?(原因) 问题探究 3. 小农经济 有何利与弊 ? 小农经济指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 什么是小农经济?何时出现? 时间 战国时期 特点 (1)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3)生产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产品,自给自足。 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发展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使劳动者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又使劳动者有能力独立进行生产活动。这样,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性质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和作用 : 始终占据主动地位,推动传统农业向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 积极性 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局限性 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如何评价小农经济?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的含义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农业产生的主要动力 小农经济的形成 请同学们从 耕地面积的扩大 、 土地利用率的提高 、 土地生产率的提高 、选良育种 、 掌握农时 几个方面概括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 地面积扩大 方式:圩田(围湖造田);火耕(放火烧山)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温庭筠 烧歌 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 刘禹锡 你怎样看待放火烧山、围湖造田? 对当前发展农业有何启示? 限制人口增长、提高科技含量、环保、节约资源 万春圩田图 土地复种 间作;套种;轮作复种 耕作制度 两年三熟制;一年两熟制;一年三熟制。 在玉米间种花生的间作法 地的生产率提高 革新农具:石犁 铁犁 耧犁 曲辕犁 耦犁 汉代赵过发明的耧车 唐朝曲辕犁 长直辕犁 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 长直 辕改成 短曲辕 ,犁架变小,便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 犁评 ,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 深耕和浅耕 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 犁壁 ,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它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 。 高土地的生产率 革新农具:石犁 铁犁 耧犁 曲辕犁 中耕技术提高 合理用肥 (1)水利工程: ( 1)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 2)汉代: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 3)其它:邗沟、芍陂等。 ( 2)灌溉工具: ( 1)曹魏:翻车; ( 2)唐朝:筒车; ( 3)宋朝:高转筒车; ( 4)明清:风力水车。 漕渠 白渠 漕渠 曹魏的翻车 (龙骨翻水车) 宋朝的高转筒车 明清的风力水车 穗选法;株选法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 雨惊春清谷天 夏 满芒夏暑相连 秋 处露秋寒霜降 冬 雪雪冬小大寒 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 提示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从 耕作方式 、 生产特点 、 基本模式 和 土地制度 等角度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 1)耕作方式: ( 2)生产特点: ( 3)基本模式: ( 4)土地制度: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