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鉴赏送别诗鉴赏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 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 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 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 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送别诗。 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 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李白提 到姓名的赠别诗就有400多首。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 赴考 、出使、迁谪(宦游)、征戎、 商旅、归隐等。送别 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古人送别习俗:折柳送别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 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 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 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 荣之意。饮酒饯别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唱歌送别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正当今夕断肠处, 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 “阳关三叠” 是唐代流传久 远的离别之曲。 “朝闻游子唱离歌”(李欣) “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 (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 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送别诗中常见的时间意象:傍晚 山中送别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灵澈 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送别诗中常见的时间意象: 月夜送友人 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色山色共苍茫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 李白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 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 绪是一致的;(情景交融)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 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与别离这种忧伤 的情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傍晚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 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 的离情别绪。 (反衬)为何送别诗常用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 长亭、渡口、南浦劳劳亭歌 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 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 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 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长亭、渡口、南浦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谢亭 李白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 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 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长亭、渡口、南浦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灞陵行送别 李白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 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 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 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 长亭、渡口、南浦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 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 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 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送别诗的情感:哀伤凄婉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送别诗的情感:慷慨豁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 常见意象:时间(傍晚、月夜)地点(长亭、渡口 、古道、南浦等)物象(瘦马、芳草、晚风、柳树、 笛声、远山、浊酒等)3.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 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 念。 送别诗特点4.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鉴赏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首先,分析离别诗常用意象。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 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 接着,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一二句表达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 远之地的忧伤之情。三四句将自己心 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 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 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 和思念。 最后,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句寄情于景,三四句拟人。鉴赏步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1、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 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左 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2、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 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 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 的关切和思念。鉴赏训练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 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 “渺茫”是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意思,从字面 上来看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 ,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 友人时的怅然若失。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 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及 效果?设问。友人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 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 令人哀伤啊!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 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萧萧班马”出自诗 经。班马:离群之马。1首联用什么 词语勾勒出怎样 的送别环境?鉴赏训练用“青山” “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 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 画出白水的动态,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幅青 山秀水的送别图景。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萧萧班马”出自诗 经。班马:离群之马。2颈联用怎样 的艺术手法表达 出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鉴赏训练2、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 “浮云”“落日”作比喻,“浮云”比友 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 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 别的心情。鉴赏训练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鉴赏训练1、景物:“猿啼” 、“暮江”、 “孤舟 ” 。情: “客散”、 “伤心” 、“逐臣 更远”。2、反衬:“人自伤心水自流”,以流水的 无情反衬人的伤心;“青山万里一孤舟” ,以青山万里反衬孤舟。鉴赏训练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 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 表达这一情感的。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离愁。 “一别心知两地秋”一句语带双关,含 一个愁字。后两句写别后的思念,“日 晚”、“寒鸦飞尽水悠悠” 所组成的环境 给人凄凉孤独之感,从而渲染了作者 的浓浓离愁和悠悠情思。鉴赏训练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 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 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离愁。 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 景物:“杨柳”、“杨花”、“风笛”、 “离亭” 。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 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鉴赏训练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鉴赏训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朋友美好的祝愿,感情豪 放激昂,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 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2008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 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 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