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4年全球联合祭孔,各地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纪念孔子 ,孔子成为当年的文化焦点,俨然是当时全世界的超级男生说说你所了解的孔子课程标准要求:1.了解孔子生平、基本思想思想 观点和政治主张观点和政治主张2.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 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地位和影响。一、追求礼乐的一生一、追求礼乐的一生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十五岁时下决心学习; 三十岁时建立起自我; 四十岁时成为智者,不再迷惑; 五十岁时懂得认同天命; 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却不违反礼制规矩。 对孔子这段言论,你有什么感想?志向专一,执着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孔子的青少年时期孔子的父亲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 ,曾任陬邑大夫。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 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 ,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父卒,孔子母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 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思考:“卑”、“贱”对孔子思想的影响?1 1、 青少年孔子青少年孔子:(1)(1)立志立志: :自学礼乐自学礼乐-做礼乐制传人做礼乐制传人(2 2)成果:自学成才)成果:自学成才三十而立三十而立-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礼乐专家) 2.开始创办私学,收徒讲学:培养礼乐之人3.五十从政-力图恢复礼乐制入仕途(51岁)中 都 宰司 寇结果:失败。请思考:孔子为什么从政失败?力图恢复礼制,结果失败;力图恢复礼制,结果失败;4.周游列国-宣传礼乐主张探究问题: 1.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 2.孔子曾非常自信地:“苟有用我者, 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他周游列 国是否达到目的?这种结果是必然 还是偶然的? 3.14年的坎坷悲歌,可以看出孔子 的怎样的品质?孔子55岁,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 周游列国的旅程. 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 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 ,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 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鲁哀公3年,孔子60岁,去郑国,被人嘲笑,称之为” 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鲁哀公十一年,孔子68岁,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 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4.周游列国-宣传礼乐主张探究问题:孔子曾非常自信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 年有成”。他周游列国是否达到目的?这种结果是必然 还是偶然的?孔子的德治礼治主张不能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孔子的德治礼治主张不能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孔子所处的是奴隶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形成的时代,要求以暴力打破旧的社会秩序,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 政的政权。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要求,所以不被重视。5、献身文教( 晚年时期)-传承礼乐文化从教: 继续教授弟子 (培养礼乐传人) 从学:整理古代文献 -诗书礼易 乐春秋等典籍。对传承中华文化巨大贡献。二、开创儒家思想二、开创儒家思想1.产生背景(1)社会根源春秋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新旧矛盾激化,人际关系 紧张。 “礼崩乐坏”。(2)目的:恢复周礼,匡正社会秩序,改善人际关系;传承文化。 2.核心内容:1.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2.季氏大夫跳“八佾舞” 孔子愤慨地说:“是可忍孰 不可忍”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以上材料反映孔子怎样的主张?其实质是什么?阅读材料:(1)政治思想:“礼”含义:“周礼”,指西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地位:立国立身基础实现方法:克己复礼对个人:(“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对社会:遵守“君臣父子”社会规范评价:积极性: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秩序。消极性:恢复周礼, 实质:维护奴隶主统治秩序,违背时代潮流,体现 思想保守性一面。 材料阅读:1.“仁者爱人”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 “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中庸4. “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阅读材料说说“仁”的含义。(2)伦理思想:伦理思想:“ “仁仁” ”含义: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三层内容:爱亲人;爱他人;统治者行“德政”爱民(政治主张) (圣人以德治国) 地位:核心。处理人际关系最高准则。 评价: 积极: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有进步性;有利于抑制统治者暴政; 局限:仁爱有等级,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阶级社会仁爱(泛爱观)无法实现。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互为表里”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道德规范礼 仁 矛盾激化礼 仁 模糊上下尊卑“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思考:怎样协调仁与礼的关系?中庸之道(3)哲学思想:哲学思想:中庸之道 “中庸” 本意:“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本意:“过犹不及”“和而不同”处理事情不偏不倚, 不走极端,选择正确道路。协调仁、礼关系,达到社会和谐(“和而不同”) (类似今科学发展观)中庸之道(3)哲学思想:哲学思想:中庸之道 “中庸” 本意:“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本意:“过犹不及”“和而不同”处理事情不偏不倚, 不走极端,选择正确道路。协调仁、礼关系,达到社会和谐(“和而不同”) (类似今科学发展观)中庸与仁、礼关系:中庸之道是协调礼和仁关系的方法达到中庸做法:“和而不同”(君子)中庸和仁的终极目的在于“克己复礼”。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和而不同谓和睦相处,但不盲从苟同。君子是要有胸怀,又要有坚持原则精神的。 胸怀宽阔,就善 于与人沟通,交流;就听得进各种意见;别人的意见能使你清醒 ,能使你看到自己的短处和缺点。改正缺点,就是进步。在日常生活中,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提出 不同意见,使决策更完善;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 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 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 不同意见的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探究: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孔子的中庸思想?它是 不讲原则吗?是墙头草两边倒吗?本意:?体现妥善协调各方面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 思想价值。有利于调适、化解社会各方面矛盾冲突,构建和谐社会 。中庸思想意义 练一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道(引导)之以政,齐(齐有序,引申为管理)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 目的思想: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国家;以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完美。(2)原因: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礼 崩乐坏”,新旧势力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目的: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三、古代大教育家万世师表万世师表1、孔子在办学形式、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有哪些成就 、孔子在整理和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方面有哪些重大成就?(1)对象: (2)目的: (3)方法:(4)内容:有教无类 “成人”、成“君子” 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 温故知新 学思结合 六书1形式:创办私学2教育思想3成就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 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成人标准:举止合乎礼教, 言行合乎“忠”“信” 君子标准:独善其身,兼济 天下。小结:1.孔子生平主要事迹?自学礼乐创办私学从政周游列国献身文教2.一生追求目标?学习礼乐-成为儒士。试图恢复礼乐传承礼乐文化-从政,周游列国-献身文教结论:一生追求,恢复礼治社会的理想。3.3.孔子的业绩:孔子的业绩:(1 1)开创儒家思想:三大核心内容)开创儒家思想:三大核心内容主张主张“ “礼礼” ”, 匡正统治秩序;匡正统治秩序; 倡导倡导“ “仁仁” ”(核心)(核心)协调人际关系协调人际关系; 提出提出“ “中庸中庸” ”,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政治主张:政治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以德治国,以礼治国。(2 2)打破教育垄断,创办平民学校。)打破教育垄断,创办平民学校。办学理念:有教无类办学理念:有教无类 教育目标:君子风度教育目标:君子风度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教育成果教育成果: : 成绩斐然成绩斐然(3 3)整理古代典籍,传承中华文明)整理古代典籍,传承中华文明诗经诗经尚书尚书礼礼 易易春秋春秋乐乐四.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课文第24页,概述孔子对后世的影响?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 书礼易乐春秋等典 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组图: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圣人孔 子轰动 维也纳 老外看戏 学论语?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1日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 中国与瑞典合作建立孔子学 院 四四、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思想文化:奠定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古代传统文 化主流思想。渗入社会和个人生活各个方面。 教育: 奠定了古代的教育传统,其教育行为和思想影响了中国 两千多年拓展一: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 为什么? 1.儒家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有积极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 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 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 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四四、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思想文化:奠定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渗入社会和个人生活各个方面。 教育: 奠定了古代的教育传统,其教育行为和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2.对亚洲:儒学成为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组成部分(日本、朝鲜、越南)明清以后,儒学西传, 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3.对欧洲:(2004年上海高考)2004年4 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 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 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 这件礼物。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 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 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 两千多年。”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课堂练习: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 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 是中国 主流文化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 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 有本质区别甲说:“ 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乙说:“ 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丙说:“ 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 早两千多年。”1.体现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的是(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