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9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5页 / 共59页
第6页 / 共59页
第7页 / 共59页
第8页 / 共59页
第9页 / 共59页
第1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九章 茧丝绸国际贸易概况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指国家之间的 货物和劳务交换。第一节 茧丝绸国际贸易现状一 茧丝绸国际贸易的特点1 茧丝绸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对外贸易历 史已有几千年。中国丝绸深受国外消费者欢迎, 在国际市场占有垄断地位。 2 茧丝绸贸易地区较为集中,主要是四大市 场。3 茧丝绸贸易价格波动较大,直接影响行业 的收入及稳定性。4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抑制我国茧丝 出口。1 日本市场:日本是世界最大丝绸消费国之一,人均消费量在100克以上(内衣、睡衣、西装、和服等);年消费生丝13000 23000吨。 二 世界四大丝绸市场简介2 西欧市场:由意大利、德国、法国、英 国和瑞士等五国构成。国土面积147.5万平 方公里,人口2.6亿。国民生产总值63000 亿美元,人均24000美元。 我国的传统丝绸出口市场,是优质原料的 最大买主。这些国家设备先进,设计、流 通具优势。加工增值后,再出口美国及欧 亚等国。 3 美国市场:937.26万平方公里,人口2.7 亿,国民生产总值79213亿美元,人均 29340美元(1998年)。中国最大的丝绸出 口市场。 是世界最大的丝绸进口国,年进口额20亿 美元。最大的丝绸成品消费国,60%从西 欧进口。但饰品主要从中国和印度进口( 野蚕丝织品)。 4 中国香港市场:中国大陆南部,由香港 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面积1061.8 平方公里,人口669万(1998年)。是世界 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与贸易中心,对外贸 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4。是丝绸服装的主要供应地,以加工、转 口贸易为主(超过15亿美元),成衣输往 美国等地。内地丝绸产品有三分之一以上 经香港出口至其他国家。 三 世界茧丝绸贸易 1 茧丝绸商品:生丝、绢丝、废丝等(依赖中国);染色绸、印花绸、成衣、饰品等。 2 参加世界茧丝绸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分类 A 生产蚕丝并加工丝绸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印度、乌兹别克、巴西、泰国、 韩国、日本等国。 B 完全靠进口生丝进行丝绸加工的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瑞士。 C 纯消费丝绸的国家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大部分欧洲 、非洲及拉美国家。 3 世界蚕茧贸易1994年,中国出口蚕茧5000吨,巴西700 吨(合计90%)。日本从中国进口4550吨,韩国从中国进 口500吨(需1000吨)。 4 世界生丝贸易世界生丝贸易量在每年1万1.2万吨。其 中,中国供应量1万吨左右(80%),巴西 2000吨(15%)。进口国主要是西欧五国 、韩国、日本、印度等国。 5 世界丝绸织物和饰品贸易出口国:中国、韩国、意大利、印度、法国进口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瑞士、中东地区中国占据75%的市场份额,但韩国设计 、加工技术先进,价格高1倍,印度传统手工制品,均有较强竞争力。 一 20世纪世界蚕丝业发展的特点 1 蚕茧产量大幅度增加。 20世纪初,全世界蚕茧产量不足20万,世纪末已近百万。1928年世界生丝产量70630,为二战前的历史最高水平;1995年产茧98.71万 ,达到历史最高产量。 第二节 21世纪蚕丝业发展形势与对策2 蚕区由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地区转移。20世纪初,随着工业的发展,欧洲蚕业 已经衰落,日本蚕业迅速崛起。 1912年日本蚕丝产量10867,占世界的 42.7%,而中国只占27.3%。在此后的近60 年中,日本蚕茧产量一直居世界之首。 1970年和1977年中国的蚕茧和生丝产量 先后超过日本,世界蚕业生产的中心由日 本转移到了中国。 国内,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 迅速发展,原来作为蚕茧主产区的广东珠 江三角洲和江苏苏南地区由于当地经济的 迅速发展,蚕业生产先后萎缩,而一些发 展中地区如广西、苏北、山东、安徽、陕 西等地的蚕业则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02 06年广西蚕桑发展迅猛,已占近30。以山东为主的北方蚕区,干燥凉爽, 气候宜蚕,单产高、茧质好。90年代后, 蚕桑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蚕茧产量由占 全国产量的5,曾上升到12,目前为8 左右。从省内看,蚕区布局也发生了较大变 化,由胶东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转向了鲁中 、北、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由威海、烟 台、青岛转向泰安、莒南、 莒县、惠民等 地。 目前,山东省拥有蚕茧生产基地县( 有效桑园面积2万亩以上,产茧量1500吨以 上)12个,蚕茧生产重点县8个(有效桑园 面积1万亩以上,产茧量750吨以上)。山 东省2002年产茧量达到4.5万吨。2004年3.5 万吨。2006年3.97万吨。 二 正确认识国际茧丝绸市场的波动对蚕业 生产的影响 世界茧丝 绸市场茧丝绸出 口贸易蚕桑生产供求关系自然灾害突发事件1 近年来茧丝绸市场两次大的波动成因 由于8090年代蚕桑生产的迅猛发展,世界蚕茧产量快速增长。蚕茧产量的过快增加,使蚕丝及其制品总量超过了市场的需求。生丝占纤维总量 的比例,1990年为0.189%,1994年达 0.284%,为二次大战以来最高水平。 1995年,丝绸市场供过于求导致蚕丝价 格大幅度下跌,生丝价格从25万元吨跌 至14万元吨;蚕茧收购价格比上年下跌 36.2%。 蚕桑生产从1996年起出现滑坡,蚕茧产 量比1995年(76万吨)减少了38.5(47 万吨),蚕茧产量明显下降,我国的蚕业 生产进入了调整时期。 1997年出现的亚洲金融危机更使低迷的 蚕丝业“雪上加霜”,至1999年才实现扭亏 增盈。 2000年,茧丝价格一路攀升,5月份干茧 价格为5.5万元吨,厂丝价格为18.5万元 吨(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12月份分 别升至7.13万元和22.01万元。 原因:1999年下半年,江、浙洪涝灾害 及2000年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造成蚕 茧减产;丝厂通过技术改造加工能力增大 ,并加大库存;丝绸出口全面回升,茧丝 供应短缺,缺口在5000吨以上。 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2001年、2002年 我国蚕茧生产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蚕 茧产量分别达51.3万吨和53.4万吨),再次 出现供大于求,蚕茧价格再次大幅下跌。 生丝价格由2001年8月的19万元吨跌至 2002年9月的不足12万元吨(2022D 3A),持续至2003年8月,跌幅达到近 50,创十几年来最低水平。 成因:供过于求;受“9.11”事件的影响, 国际经济低迷;伊拉克战争的爆发,特别 是SARS的流行,导致外贸出口困难。 2 造成我国丝绸业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1)世界丝绸业竞争加剧,对我国带来了 剧烈的挑战和冲击。近几十年来,一些国 家和国际组织为了打破我国茧丝绸行业在 国际上主导局面,有计划地把资金和技术 投向了可能成为我国竞争对手的国家。联 合国有关组织、世界银行、欧盟以及日、 韩、法等国家在资金、技术上大力支持印 度、泰国、越南、巴西、甚至尼泊尔等国 家蚕丝业的发展。(2)丝绸继续面临其他纤维制品的激烈竞争。随着世界纺织科技的飞速发展,化纤 仿真技术的不断突破,蚕丝纤维继续受到激烈竞争与挑战,特别是在克服蚕丝纤维 产品易皱、易缩的弱点上,至今还没有能 在国际上有着重大影响和对世界丝绸业发 展起到突破性作用的产品。(3)我国与丝绸技术领先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一方面,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目前, 日本、巴西、韩国自动丝机占85%以上,而 我国只有42.6%;意大利无梭织机比例达 90%以上,而我国仅为15.4%。另一方面,我国丝绸类产品发展滞后,丝绸制品出口主 要以来样、来料加工为主,至今未形成强势 的自主品牌,出口效益难以提高。2003年9月以来,全国茧丝行情一路上 升。嘉兴中国茧丝绸市场资料:干茧价格 从6、7月份现货交易的2.43.5万元/吨, 到8月初的2.83.8万元/吨。进入9月份以 来,每吨干茧现货交易价达到4.24.9万元 ;期货交易10月份交货的干茧为5 .21 5.31万元; 04年5月5.35万元; 11月份交货 的3A级生丝为16.5217.03万元,5A级生 丝达18.418.61万元/吨。2005年9月,干茧5.16.2万;3A级生 丝20.621.2万元。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连续二年茧贱伤农,03年全国发种量 降幅在10%15%之间,加上江浙旱情严重 ,安徽、淮北水灾,全国蚕茧减产。其中江 苏-13%,浙江-29.8%,四川-13.3%,广西持 平,山东-22.6%,重庆-27.9%,广东-9.05% ,安徽-10.8%,2003年全国产茧49万吨,较 之2002年下降幅度大致在10%左右,造成茧 丝库存大幅减少。2004年,蚕茧产量达55万吨。二是尽管国家对缫丝企业实行生产许 可证复审和压绪,但由于自动缫流水线大 范围使用,使得总的原料需求不减反增。 春、夏茧期间,缫丝企业面对低迷的茧丝 行情,有买涨不买跌的观望心理,部分缫 丝企业原料紧张。一些地方缫丝企业加上 即将收购的中晚秋茧,也只能勉强维持, 势必造成次年上半年等米下锅之势,需要 在短期内大批购进原料茧充实存库,才能 保障翌年半年的正常生产之用。三是国际市场对茧丝绸的需求量有微 幅增长,生丝价格增长10%左右。主要是印度对我国丝绸反倾销最终裁定生效后,其国内需要一定量生丝作原料,而印度蚕 区发生干旱,进口商手中因高额反倾销关 税和苛刻的检验标准而手中缺货,加之近 期我国国内市场行情上升,可与其国内价 格接轨,因此销往印度的生丝好走。三 新世纪我国蚕业所面临的挑战 1 蚕业生产方式和技术进步跟不上时代发展 在20世纪的后50年中,蚕桑生产实用技术进步缓慢,不仅没有重大突破,而且在一 些先进技术的推广上也因体制或机制的原因 而难以进展。蚕业实用技术与其它行业相比 已明显落后。 蚕业生产方式更是基本上仍停留在 20世纪初的状态,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而劳动生产率低下,即使在农业技术中也已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直接面向市场的丝绸工业在技术和产品 上也都缺乏创新。 2 蚕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茧丝绸行业,应该自下而上,从基层 开始实行贸工农一体化,建立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原料、加工、商 贸各个环节实行合理的利益分享与风险分 担机制。要培植龙头企业,将龙头做大做 强,以带动相关企业、基地与养蚕农户。 四 我国蚕业的发展对策 1 正确认识世界茧丝绸市场发展形势,抓住 机遇,加快发展。 近50年来,世界茧丝市场需求稳定上升。 按生丝占世界纤维总量0.18比例推算,如 我国蚕茧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能保持在72 水平,我国在2005年和2010年的蚕茧总产量 的合理水平将分别为62.5万吨和67.4万吨。 较目前相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生丝出口配额逐渐增加,出口关税下降 ,贸易壁垒减少。2005年,WTO成员国完 全取消对中国的丝绸进口限制。这将有利 于我国茧丝绸出口贸易,促进蚕茧生产的 发展。 按照中美双边协议,2008年才能取消反 进口激增条款(中国出口美国的纺织品服 装数量年增长率不得超过7.5,毛纺产品 不能超过6,否则美国可单方面采取高关 税配额等保护性措施。按WTO规定,此协议 可由其他成员国引用)。 我国对美国的服装出口却呈现量增价降的趋势,服装出口单价平均为2.05美元 ,丝绸服装均价也低于10美元,在美国商场零售价却在100美元以上,即正常的批发 价应为4050美元。而一条意大利的丝绸 领带售价200美元以上,一件法国丝绸晚礼 服高达10000美元。 原因何在? A 引领当今世界丝绸市场潮流,需要:优 秀设计师知名品牌,而这恰恰是我国的 软肋。致使我国的丝绸“有产品无品牌, 有品牌无知名度”。 B 企业之间为争订单互相杀价,自相残杀 。如2002年,由于新发放了一大批蚕丝类 出口经营许可证,使蚕丝类出口经营企业 由原来的40多家猛增到90多家,新增企业 为争客户低价销售,引发了印度等国对我 国出口生丝的反倾销调查。2 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茧丝绸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