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瓦尔登湖亨利梭罗简介作者 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著名散文集 瓦尔登湖 和 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 论公民的不服从),他反对美国的奴隶制度,反对 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他对人类社会中他认为是恶的东 西的憎恨程度不下于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他曾因拒绝交 税而坐过监狱,一八四九年他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公 民的不服从(作为单行本出版只是一本薄薄的小书) 被人认为是历史上改变世界的十六本书之一,他倡导的 公民的不服从( civil disobedience)的思想对托尔 斯泰、罗曼罗兰、印度圣雄甘地和马丁路德金都曾产 生过不小的影响。在他那里,有着某种隐士和斗士的奇 妙结合。梭罗的思想、行为对美国社会影响很大,但他 的生平简单却耐人寻味。 生字词: 生字:深邃(su)终年不涸(h)俯瞰( kn)蜿蜒曲折寒光熠熠(y)糅(ru )进浮光耀金晶莹清澈一泓(hng) 湖水凿(zo)水陡峭菖(chng)蒲 水苔(ti)璀(cu) 璨(cn)词解:不足称道:不值得称赞。罕有甚匹:极少有什么东西能跟它匹 配。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 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集体朗读课文 本课划分层次有以下几种划法,正确的为哪种 ?并写出各部分大意。A / B./ C./答:b。第一部分:总介瓦尔登湖及其特点。 第二部分:描写瓦尔登湖湖水美丽多变的色 彩。第三部分:描写瓦尔登湖湖水的清澈洁 净。第四部分:从历史角度赞美瓦尔登湖美如 钻石。 研读课文 1、阅读思考题(一),说说瓦尔登湖的“ 奇崛”表现在哪里,它是如何“坚持着自身 的纯洁”的? 明确:课文第一段中提到瓦尔登湖的“深邃 ”、“清澈”“清亮、深碧”。可见瓦尔登湖的 特点主要在其颜色、清澈、深邃。 “坚持着自身的纯洁” 瓦尔登湖湖水颜色变化。瓦尔登湖湖水颜色变化得 出奇,甚至站在同一点上,湖水也忽蓝忽绿;从不同地点 ,山顶、湖边,再远一点;不同时间:在阳光衬托下,晴 空万里时;不同的角度去看,湖水的变化更为明显,变化 万端,清新空灵。 在很深的湖底的东西历历可数,还可以看到成群的 鲈鱼和银鱼,甚至连鲈鱼的横行条纹都清晰可辨,把斧子 掉在25英尺的水里,也能清楚看到,并且能用树枝把斧子 勾了上来。 湖水清可见底,没有一处是污浊的,并且 居然连一棵水草都没有,即使在湖边所见 到的很少的水草也和湖水一样,清净无垢 。 瓦尔登湖的清晨,漂浮的烟雾和南风,还 有金色的春雨,还有成群的野鸭和天鹅在 湖边遨游,给瓦尔登湖增添了生机,最后 又写了湖水涨落起伏时的奇幻变化。 2、找出课文中描写瓦尔登湖湖水颜色变 化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的心境。 明确: 从山顶看去,它呈现蓝天的色彩, 走进湖边,看到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 黄澄澄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淡率,愈 远色泽愈深,最后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黛 绿。 当晴空万里时,而湖水又波涛汹涌 ,波涛以适宜的角度映衬蓝天,湖水糅进 更多的光线,一片浮光耀金,较远的一些 湖水比天空更为湛蓝。 看到一种罕有其匹、悠然心会、妙处难 以与君说的亮蓝,犹如浸水之后的色彩变 幻的丝绸,还像青锋刀刃,比之天空更为 清新的空灵。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我们不难 感受到作者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陶 醉在湖水的清澈纯净里,真正与大自然融 为一体,充分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 情。 3、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瓦尔登湖的湖光水 色 ,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找出课文抒 情议论的句子,加以体会。 明确: 如(部落)一个又一个消失了,但 湖水依旧请纯、碧绿,一个春天也没漏掉,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一种欣喜和赞叹,情景相 融,使景物增添了情的色彩,情的光辉。 “或许上溯到亚当和夏娃被感出伊甸园 之时最璀璨的一颗钻石”,对瓦尔登湖进 行了歌颂,它的纯洁,它的宁静,在作者心 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由此推广到对整个大 自然的热爱,表达了生活态度和人类生存、 发展的思考。 主题思想 本文细腻地描绘了瓦尔登湖的优美 景色,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湖水的颜 色变化,醉人心脾,引人入胜,表 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情 怀。 写作特点 1、描写细腻生动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 比喻手法的运用。 阅读思考探究(三),思考徐迟与梭罗这 两位作者对自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黄山记的作者主要强调人与自然关系 的变化,表现人类对山的征服,对大自然的征服 ,对造物主的征服。而瓦尔登湖的作者主要 是通过赞美自然,强调人应该回归自然,和自然 和谐相处。那么,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是征 服自然,还是应该敬畏自然?这是长期以来专家 学者们一直关注的话题。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 请同学们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作业1.小作文 描写某处江、河、湖、海,寄托某种思想 感情 2、阅读“活动指引”和“点击链接”,准备有关 材料,在活动课上发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