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何义华第一部分背景与教育发展教育发展的背景教育与教育学的演变教育法的基本解读第一章教育发展的背景社会变迁:外部表现:日益普及的网络化及信息社会的形 成,越来越庞大的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全球 化,交往活动加深和人口流动频繁的国际 化。 内部表现:改变日常生活中最熟悉也是最具个 人色彩的领域,人们的交往及生活方式变了 ,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变了,连日常生活的 语言都增添了很多新的因素,人们寻求过上 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社会变迁的内容:涉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 所有领域:自然环境变迁、人口 变迁、经济变迁、社会制度和结 构的变迁、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生活方式的变迁、文化变迁、科 技变迁等。第一节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一、全球化对教育的挑战全球化:通常是指 全球联系不断增强,国 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 贸易上互相依存。一、全球化对教育的挑战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当今 各民族国家现存的教育状态之 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这种矛 盾使得民族国家的教育面临着 来自全球化的挑战。一、全球化对教育的挑战(一)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教育的同化全球化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国际理解教育,联合国及其教科文 组织都认为教育应促进各国、各种 族或各宗教团体间的理解、容忍和 友谊,遵守诸如国际团结、尊重其 他人类共同体准则。一、全球化对教育的挑战(二)全球化要求缩小民族国家间的教育差距在发达国家,教育的普及、大众化和高 科技化都已经实现,公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 素质都比较高,而不发达国家,文盲在人口 中还有相当的比例,教育普及程度还不高。 然而在追求教育全球化的今天,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 还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一、全球化对教育的挑战(三)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在教育价值取向上存 在差异全球化教育要培养世界公民,而民族国 家教育强调培养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公 民;全球化要求教育培养国际型人才,实现 高级人才的全球流动,而民族国家教育培养 建设本国人才,限制人才流动到其他国家和 地区。二、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人类最早的教育 以口授为主,雄辩和 演讲成为当时的教育 技术二、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教育技术的三次革命:传统技术的广泛应用 视听媒介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教育技术二、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一)信息社会改变了教育模式传统教育现代教育 (信息时代的教育)二、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二)信息社会改变了教育内容的传播方式 (三)信息社会要求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整合和选择能力) (四)信息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要树立现代教育意识)(要做教育改革实践者)(三)城市化对教育的挑战城市化最早由西班牙工程师 赛达于1867年提出。人口学家: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 社会学家: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 经济学家: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三)城市化对教育的挑战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 以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 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 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在此过程 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发展 ,城市文化和城市价值观念成为主流向农村 扩散。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 到51.27%,标志着我国城市化率突破50%。(三)城市化对教育的挑战(一)城市化对公民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知识与技能 树立现代文化思想观念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业能力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加强公民教育(三)城市化对教育的挑战(二)城市化要求加强道德和法律教育 (三)城市化亟须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四)城市化需均衡教育资源(四)家庭结构变化对教育的挑战家庭外部结构:核心家庭、扩展家庭、其他家庭 家庭内部结构:权利结构、角色、沟通类型和价值观家庭结构变化和婚姻制度紧密相连(四)家庭结构变化对教育的挑战(一)家庭中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人际关系简单、教育问题凸显) (二)家庭功能改变后的教育失当问题(缺少生活教育、规范教育、生活自由 ) (三)家庭多元化造成的教育问题(单亲家庭、流动家庭、留守家庭) 第二节教育发展的客观条件无论教育活动怎样进行都不 可能脱离人和社会这两个基本条 件,都要受到这两者的制约,即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 制约性。教育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综合的系 统。一、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是指教育发展 过程中社会为教育所提供的保障和客观 限制与要求,也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这也是教育的社会性最主要的表现形 式。社会构成要素通常分为自然的、人 口的、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教育 的、文化的等。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作 用和相互影响的。一、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就是教育受到 社会中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主要要素的 制约,社会要素的制约是客观存在的, 只有客观、充分地认识它,才能把教育 发展和改革的规律,教育本身才能得到 更好的发展,教育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 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促进社 会的进步。一、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一)社会经济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程度 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基本条 件:人力、财力、物力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科学技术为教育提供各种必需的思想要素 和技术条件一、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2、经济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要求经济发展的内涵:经济实力的增长、经 济效率的提高、经济制度的完善、提升人的 价值和人的自尊。经济发展也就是指社会物质生产能力的 增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进 步。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对教育的需求也 越高,越能推动教育的发展。一、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 (1)经济发展对教育目的提出新要求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2)经济结构改变要求教育结构相应改变学校教育结构必须反映经济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革 (3)经济发展要求教育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 相应改变教育改革都是以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而每 次重大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都反映了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新 水平和新要求。经济发展还促进了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仪器和手段的 更新。我国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1、立足未来普及基础教育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3、调整高校的办学职能 4、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一、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二)社会政治对教育发展进行全面控制 1、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控制教育 (1)对教育机构的直接领导 (2)对教育权的控制 (3)对受教育权的控制一、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2、通过制定一系列方针和政策控制教育 (1)控制教育目的 (2)影响教育内容 (3)影响教育投入 3、通过法律规范和强制教育 4、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一、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三)社会文化为教育发展提供价值选择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知识体系、 语言符号、行为习惯、宗教信仰等生活要素 的集合。文化的四种形态:物质形态 用物质手 段存留的观念形态 与各种文化创造和传播有关 的活动形态以及与此有关的相应的团体、社会设施 人的心理、行为形态一、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1、社会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选择价值问题是文化的核心问题,价值 取向对人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教 育行为等都具有深刻和统领性的制约作 用,以价值为核心的文化必然影响着教 育的深层理念进而制约教育目的、内 容、方法,以及制度和管理等方方面 面。一、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2、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结构教育内容是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因素 ,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更新取决于文化的发 展。文化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本身并无固定 的内容,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内容完全来源 于社会文化,因而民族文化将大大影响人们 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一、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3、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的环境与策略文化模式: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 特殊的文化模式:指各民族或国家具有独特的 文化体系。 普遍的文化模式: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 的部分,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 文化。一、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4、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内在的精神,一定的文化 传统形成特定社会的文化模式,形成特定文化领域中人们所 共同遵守的规范。中国文化传统对教育变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育的价值 方面,比如重功利轻发展、重共性轻个性、重服从轻自主、 重认同轻创造等教育价值观。教育是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存在的,教育的发展也 只有立足于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才能寻求到最佳的发展 空间。二、教育发展的人的自身条件人自身的客观条件包括 两个方面: 一是总体上来说的人的数量 二是从个体上来说的人的质量二、教育发展的人的自身条件(一)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制约 1、人口总量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规划 2、人口数量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规模 3、人口结构影响着教育发展的结构 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质量二、教育发展的人的自身条件(二)人身心发展对教育活动的制约 1、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