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的经济政策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器锄耕铁犁牛耕耒耜二、古代农业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水利灌溉原始农业商、西周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 朝 隋唐宋元明清精耕细作技术日趋成熟的表现石刀、石斧耒耜和石锄、石梨 (少量青铜农具)铁农具和牛耕耦犁,出现犁壁曲辕犁刀耕火种排水、除草 培土、沤肥 和治虫等垄作法代田法、 一年一熟耕耙耱技术一年两熟 、一年三 熟都江堰 漕渠、白渠、 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水稻、粟粟、稻、黍、稷 、麦、桑、麻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 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形成:特点: (史论共享)评价手册P2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 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 地所有制的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影响: 推动精耕细作发展;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 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和近代中国落后原因之一。原因:时间: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 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地位:【能力训练】 1.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在 我国,人们开始用牛耕地至迟在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春秋末期 D.商周时期 2.夏、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土地所有权属于 A.国家 B.诸侯卿大夫 C.庶民 D.奴隶 3.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A.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耕者有其田 D.有田同耕 4. 历代明智的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其根本目的是 A.繁荣社会经济 B.巩固封建统治 C.减轻农民的负担 D.增加财政收入AABB5、(2006年上海历史卷)在中国古代,“易于耕 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 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 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 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 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A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 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 课程标准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经营形态管理方式流通方式官营政府不在市场流通民营私人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剩余部分出售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冶金技术2:制瓷业3:丝织业冶铜技术1: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3:商周:繁荣 (代表作: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冶铁技术1:西周 已能制造铁器4: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2:东汉 杜诗 发明水排3:魏晋南北朝 灌钢法我国制瓷业的发展过程:1:商代 烧制出原始瓷器2:东汉 技术成熟,青瓷, 3:北朝 白瓷4:唐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 瓷窑遍布各地7:明清 瓷都景德镇 青花瓷 彩瓷 珐琅彩6:元代 制瓷中心景德镇我国丝织业的发展过程 1:距今四五千年前:出现蚕茧和丝织品2:西周: 斜纹提花织物3汉代 丝绸之路6:明清进入鼎盛时期1丝织中心 苏州,杭州2民营丝织业兴盛3丝织品工艺精巧,缎4 唐代 轻盈精湛,波斯织法5 宋代 织锦中的花鸟画写实风格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时间:原因:原因:地区:地区:部门:部门:性质:性质:明代中后期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手工业部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根本条件根本条件基础手工业的进步是直 接条件标志:出现机工出力,机户出资的机房评价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地位。新事物稀疏又微弱受束缚发展缓慢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农业 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 导地位。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 (史论共享)评价手册P51、历史悠久、素称发达。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3、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 业占相当比重。4、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5、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 ( )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2古代中国的各种手工业形态中,主体是 ( )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3中国瓷器外传的最重要路径是 ( )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阿拉伯商人 D波斯商人 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鎏金术 B水排 C灌钢法 D铸钢法 5原始瓷器的出现是在 ( ) A新石器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CDBAA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周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 :“商人”的出现特点 :商业由官府控制 表现特点商业由官府控制的局面被打破3、秦汉时期 :秦的统一促进了商业的发展4、隋唐时期 :发展原因发展表现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 .大运河的开通商业中心.农村集市. 柜坊、飞 钱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5、两宋时期:6、元朝时期:城市商业的繁荣商品各类增多各种集市的出现,交子出现,商税城市商业的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大都泉州7、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P13 “商帮”出现:徽商、晋商图一唐长安城图二 北宋东京城市布局 请回答:2、比较图一、图二,并结合课文,说明北宋东京 与图一所示城市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1、从上述的平面图你判断是什么朝代的?二、二、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 1. 宋元前发达的对外贸易宋元前发达的对外贸易2. 2. 明清对外贸易渐趋萎缩明清对外贸易渐趋萎缩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有哪些? (史论共享)评价手册P91、早、大、繁荣、快;2、联系: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阶段: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宋元空前繁荣);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6、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重农抑商” 概念和目的: 概念: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 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 和政策,它开始于战国时的商鞅变法, 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明清两代统治者仍顽固延续。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明清“重农抑商”政策消极作用 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 以瓦解 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 治,违背了历史潮流“重农抑商”政策积极作用:1、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2、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3、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巩固了新 兴地主政权。“海禁”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政策含义: 明清政府实行的限制对外贸易、交往的 政策。明清实行的“海禁”政策是其突出 表现。 民间贸易明朝的对外贸易 官方贸易海禁思考:明清统治者为什么要对民 间贸易实行海禁?“海禁”与“闭关锁国” 清政府实行清政府实行“ “闭关锁国闭关锁国” ”的原因:的原因: 对付沿海抗清斗争是清政府实行对付沿海抗清斗争是清政府实行“ “闭关锁闭关锁国国” ”政策的政策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西方殖民者的骚扰是西方殖民者的骚扰是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海禁”与“闭关锁国”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结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海禁”与“闭关锁国”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骨耜 中国最早的松土农具铁犁 中国农业主要的农具之一古代农业耕作工具一古代农业耕作工具二汉代的耦犁唐代的曲辕犁中国犁耕成熟的标志男耕女织图自然经济:不是为了 交换,而是为 了满足生产者 本身需要而生 产的经济形式 。它是封建社 会经济的基本 形式。返回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宋以前: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特点: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市、坊严格分开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2).宋: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2.古代大城市的发展(1).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特点: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2). 扬州、成都特点:商业中心原因:丝绸之路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南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