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课 百日维新1早期维新思想未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 诸实践,康梁维新思想形成完整理论,且发展 为政治运动继承和发展;都主张变法;都代表民族资 产阶级利益和要求 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的联 系与区别2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民族资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阶 级基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背景)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甲午战败甲午战 败赔款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民族资 本主义有了初步 发展(经济基础)3社会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及引导 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政治团体的成立 重要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个人努力 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发展是当时潮流小结:戊戌变法的背景4戊戌变法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二.维新运动的兴起三.百日维新四.戊戌政变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兴起变法的高潮变法的失败5思考思考 19世纪末,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从理 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是什么 ?表现在哪里?6外因: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增大资本输出,加剧了殖民掠夺。(根本原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背景内因: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 长了列强的侵华野心。(直接原因)7帝国主义列强是从哪些方面瓜分中国的? 经济上:19世纪末,在商品输出的同时,更 注重资本输出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 出门户开放政策贷款筑路开矿办厂开设银行开设银行8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1.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瓜分 (1)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德国军队1897年11月,强占胶州湾 俄国1897年12月,强占旅顺和大连 法国1898年4月,租借广州湾 英国1898年6月,租借威海卫,1898年7月,强租 后来称之为“新界”的地区 日本1898年4月,把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 意大利1899年3月,提出要租借浙江三门湾(未 果) 9马关条约割占台湾,直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的野心。德国是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没有多 少侵略势力,为想谋取一块海军基地,先后在1895年 1896年提出租借中国沿海港湾的要求,清政府委婉拒 绝。为避免国际干涉,德皇与俄皇达成默契,1897年 11月1日,山东巨野教案发生,当地农民打死德国传教 士二人,德国以此为借口于当年11月6日军舰开进胶州 湾,随即占领之。清政府被迫与1898年3月,签订胶 澳租借条约:德国租借胶州湾99年,在山东境内筑胶 济路及路两旁各30里任意开矿举办各工程等。俄国在德国占领胶州湾1897年12月,强占旅顺和大连 湾,并于1898年3月27日强迫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 条约,租期25年,取得筑中东路支线把中东路和旅大 连接起来,次年俄国擅自把租借地改为“关东省”东北长 城北是其势力范围。10法国于1897年3月,强迫清政府保证不把海南 岛让于他国,1898年11月26日又强租广洲湾( 当今广西湛江), 租期99年,把两广云南作为其势 力范围英国于1898年2月,强行将长江流域作为其势力 范围,1898年6月9日,通过展打香港界址专 条租借新界99年,7月租借威海卫25年日本于1898年4月22日强迫清政府将福建作为 其势力范围意大利于1899年3月提出租借浙江三门湾未果11租界: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划 出的作为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成为“国中之 国”,是列强侵略的据点。 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占领,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 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借去的 地区称做租借地。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 100年。期满归还。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 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 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12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 为势力范围13威海卫天津北京胶州湾旅顺大连山 东渤 海黄 海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14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云南、广东 。151842年 南京条约 割占1860年 北京条约 割占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16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 ”17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作为他 的“势力范围”18当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激烈划分势力范围的时 候,美国忙于与西班牙战争,战争结束后,列强在 华势力范围已基本划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于 1899年9月至11月,分别向英俄德法意日六国政 府提出了关于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承认 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取得的特权前提下,要 求利益均沾。门户开放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 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 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 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标志帝国主义形成 宰割中国的同盟。(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92.维新运动转入实践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反瓜 分反侵略斗争爱国激情的高涨,维新运动从理论 转入政治实践阶段(1)康有为上清帝第五第六书1897年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陈述变法的 紧迫性,强调内忧外患,形势严峻,变法刻不容缓,否则,皇 上与诸臣求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虽未到达皇上,但广为 流传,影响颇大。光绪帝为了摆脱慈禧太后束缚,开始 准备接纳维新主张。守旧派阻挠皇帝召见维新派,改 令五大臣“问话”康有为,1898年1月24日,李鸿章 翁同和荣禄廖寿恒张荫桓在总理衙门召见康有为,荣禄 20问:“祖宗之法不可变”,康答:“祖宗之法,以治祖 宗之地也,今祖宗之地不能守,何有于祖宗之法 乎?即如此地为外交之署,亦非祖宗之法所有也, 因时制宜,诚非得已。”事后,翁同和入奏,光 绪帝命令,今后康有为若有条陈,即日呈送, 不许阻止,并要康有为呈送所辑日俄变政之书 。这样就有了1898年1月29日的应诏统筹全局 折(上清帝第六书),指出:变则能全,不 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建议皇帝效法 日俄推行新政,当务之急是大誓群臣以革旧维 新,开制度局,许天下人上书,它实际上是维 新派的施政纲领,康有为主张引起了皇帝的共 鸣,他当即下令有关部门详细研究康有为建议 。21(2)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俄大彼得变法考 帝党官僚翁同和大力举荐康有为,皇帝命令总理 衙门将康有为撰写的宣传变法的日本明治变政 考、俄大彼得变法考等书进呈上来,皇帝 对此十分欣赏,将书“置御案,日加披览”。(3)康有为成立保国会皇帝的态度激励了维新派,他们联络各省旅京人士组织 成立团体学会,1898年4月17日,成立保国会,参加者有 维新人士和爱国官吏200多人,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 保国会在北京上海设立总会,各地设立分会。维新派在 保国会内发表演说,号召人们起来挽救民放危亡。顽 固派极力诋毁保国会为“名为保国,实为乱国”。在开 了三次会后被强迫停止活动。尽管如此,在保国会影22响下,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相继成立,维 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4)封建官僚希望变法图强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严峻形势,除了康有为等先 进的知识分子外,许多有见识有爱国心的官员,甚 至于如同张之洞这样的封疆大吏,也急切希望通 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1898年, 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 高涨。1898年3月,张之洞写下劝学篇,全书 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反对维新派的民 权自由平等西方政治观点,反对变革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但主张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生产技术 ,231898年4月12日,北京保国会由康有为等人发起 成立,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 体,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学习西方教育经济法律军事等,他调和中西、折衷新 旧,以维护清朝统治为根本目的,所以皇帝赞赏,下 令各省刊印,维新派指出书的本质是对抗变法。24荣禄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你可知道祖宗之 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 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的那套法 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 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25应诏统筹全局折是康有为的上书清帝第 六书。光绪帝对这个奏折非常满意,更坚定 了他变法的决心。这个奏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 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关变法的哪三项预备性措施?“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 ,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除旧布新, 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 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设制度 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 ,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 重定章程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1.29262728请同学们参看课本133页【历史纵 横】 回答问题:1.保国会成立时间?2.保国会的宗旨和性质是什么 ?3.保国会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 ?(1)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成立了保国会。(2)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具有资 产阶级政党的性质。(3)保国会只举行了两次活动后即自行中止了。(4)影响: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维 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29张之洞的主张 与 维新派的不同 , 原因是什么?爱国官员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 危亡的命运。 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 进一步高涨。张之洞代表的是 封建地主阶级, 目的是维护清朝腐朽的 封建统治。3019世纪末,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 践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在哪里?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1.1.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 2.2.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表现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表现(1)康有为上清帝第五六书痛陈变法(2)康有为递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 帮助光绪帝坚定变法决心1898年康有为成立保国会,宣传变法1898年,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31光绪帝 与康有 为、梁 启超在 一起32百日维新 1.变法的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到9月21 日戊戌政变结束,这次变法历时共103天,又称 “百日维新”。2. 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3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341875年至1908年在位。他即 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 “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 ,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 。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 ”。1898年6月11日,光绪 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 宣布变法。9月21日,慈禧 太后发动政变,将他幽禁于 瀛台,重新把握政权,直到 光绪帝死。光绪帝(1871 1908)35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 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 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36373.未采纳的内容光绪帝没有采纳先前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 国会”等内容,原因是大学士孙家鼐谏阻光绪帝 若“开议院,民有权则君无权矣”。光绪帝说“朕 欲救中国耳,若能救民,则朕虽无权可碍”?康 有为提醒皇帝,“而今守旧盈朝,万不可行。日 本至二十年始开议院,吾今于国会,尚非其时也 。” 原因是“民智未开”。“上然之”。故未涉及到 这一内容。设制度局,军机大臣说:“开制度局是废我军机 也,必不可开。”后来改为从部院官员中选拨轮 值备顾问。制度局不了了之。384.局限性: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宪法,大 开国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