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这三幅图表揭示了什么主题?虎代表英国, 熊代表俄国, 肠代表德国, 蛙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日代表日本。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 国别租借地或割占地势力范围 德国胶州湾山东 俄国旅顺和大连长城北和新疆 法国广州湾两广和云南 英国“新界”和威海卫长江流域 日本台湾和澎湖列岛福建假如你是19世纪末的 一位知识分子,面对此种 现象,你会做出怎样的反 应?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 一些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又 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呢?课标要求: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分 析其特点。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王韬和郑观应 一、早期改良思潮 思考探究1: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思考 早期改良思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2)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影响;(3)洋务运动弊端明显,需要寻找新出路。王韬、郑观应等1、时 间:3、代表人物:2、条 件:19世纪60、70年代一、早期改良思潮4、主张:(1)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同外国人“商战” 。(2)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变什么? (核心主张)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 启下的作用。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6、局限:5、作用: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天赋定理人人得之,人人皆可平等自立。-康有为孟子微康 有 为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 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 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 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 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 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 国,咨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 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伏乞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 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 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 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作)思考探究2:结合课本知识,康有为 从事了维新活动的哪些实践? 活 动意 义1、著书立说: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2、上书请愿:公车上书3、创办报刊: 中外纪闻4、组织学会:强学会理论基础实践基础舆论基础组织基础6 6、影响:利、影响: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 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减少改革的阻力;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减少改革的阻力; 弊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 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5 5、 特点: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 想结合。想结合。(托古改制)(托古改制)三、梁启超与时务报梁 启 超西方之言曰:人人有自主之权。何谓自立之 权?各尽其所当为之事。各得其所应有之利,公 莫大焉,如此则天下平矣。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时务报第9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严 复 (1854-1921)中国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字又陵,福建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留学英国海军学校。1880年(清光绪六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译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天行者以物竞为功物各争存,宜者而立者强,强皆昌,不立者弱,弱乃灭亡。-严复天演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至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 严复集代表 人物活动 地点主要 著述刊 物主要 思想上海1.变法图强 2.伸民权、设议 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3.改革 科举制度,培养人才4.发展 近代工业“冲决君主之网罗” 反对君主专制、 反对封建思想观念用进化论理论阐述维新 变法主张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维新 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湖南天津天演 论仁学 变法 通议国闻报时务报共同 主张严复谭嗣 同梁启 超思考探究:众所熟知,由于康、梁等人士的 推动,维新思潮在19世纪末最终演变成为一 场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政治运动。 请回答: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 康、梁等人士为维新变法所做的各项准备 工作有哪些?四、公车上书与强学会1、公车上书:(1895)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 治运动。2、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康有为等先后在北京、上海两地发起)公车上书的原因:1895年春,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正在 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闻讯,立即发动各省 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18省举人群集在宣武 门外达智桥松筠庵谏草堂,康有为主动请缨,代各省 举人起草了一篇万言书,这就是“公车上书”。松筠庵谏草堂你怎样看待康有为领导下的“ 公车上书”?材料一:“下诏鼓天下之气 , 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 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 治。”康有为标志着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材料二: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 、 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 等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 后,表示赞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但康有为拒绝。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扩大,包括地主阶级在内的很 多阶层都受其影响。3、康、梁维新思想传播的影响:1.启发民智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基础2.组织力量为维新运动奠定领导基础3.制造舆论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 备,减少改革阻力4.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基础)戊 戌 变 法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甲午战败甲午战 败赔款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