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6页
第2页 / 共376页
第3页 / 共376页
第4页 / 共376页
第5页 / 共376页
第6页 / 共376页
第7页 / 共376页
第8页 / 共376页
第9页 / 共376页
第10页 / 共376页
亲,该文档总共3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员工招录考试基本知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付建友2010.11目录 一、新疆油田发展史(15问,17页) 二、企业文化知识(25问,10页) 三、民族团结(30问,49页) 四、法律常识(35问,16页) 五、职业道德(23问,11页) 六、职业礼仪常识(15问,4页) 七、石油、天然气基本常识(32问,39页) 八、健康 安全 环保常识(55问,38页)一、新疆油田发展史1、为什么说新疆石油工业承担着新生共和国的重托?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发展能源工业 尤其是石油工业迫在眉睫。 尽快发现大油田,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成为 新中国石油工业的首要任务。 甘肃的玉门、陕西的延长、新疆的独山子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前已经开采的三大油矿,虽然规模小,产量低 ,但毕竟提供了突破的可能。 共和国将充满期待的目光投向西北新疆。 新疆,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战略部署的重点之一,新疆 石油工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新生共和国的重托。一、新疆油田发展史 2、克拉玛依油田是怎样发现的? 根据1954年10月12日中苏两国政府联合公报,1955年 1月1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苏联股份移交中国,开始 依靠自己的力量,独资经营新疆石油工业。移交后成立 的新疆石油公司,按照当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六次全 国石油勘探会议的决定,在黑油山(克拉玛依)地区钻第 一口油井。 1955年6月14日,一支由8个民族36名青年职工组成 的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1219青年钻井队,在钻井队长( 技师)陆铭宝、副队长(副技师)艾山带领下,来到黑油山 东南方向55公里处,承担起钻凿黑油山1号井的任务 。一、新疆油田发展史1955年7月6日启动钻机开钻, 1219青年钻井队全体职工满怀 为祖国寻找大油田的雄心壮志 ,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以“ 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 死心”的顽强作风,战胜了戈壁 夏季的风沙、酷暑,克服了用 水需要用汽车从几十公里外拉 运的困难,在材料短缺的情况 下,硬是制服了强烈井喷,于 10月29日,钻至620米处完井 出油。 黑油山(克拉玛依)1号井的出 油,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 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 也同时揭开了新疆石油工业大 发展的序幕。一、新疆油田发展史3、克拉玛依油田是如何诞生的? 黑油山(克拉玛依)1号井出油前以及出油后的很长一段 时间,关于黑油山(克拉玛依)地区是否存在大油田、是否 存在可开采油藏,专家们一直争论不休。直到1956年4月 23日,位于南黑油山两个局部构造之间的4号井出油,从 而证实了黑油山确有不受背斜控制的油减存在,也为关于 黑油山地区的学术辩论画上圆满的句号。 时任石油部部长助理康世恩果断决策,提出了中国石油 史上著名的“撒大网,捞大鱼”的勘探部署,于是在地质、 地球物理、钻井资料比较充分且已经出油的黑油山1号井以 南以东的湖湾地区,开展区域钻探,以黑油山为中心,向 外扩展,进行整体解剖,寻找新的有利勘探地区。此后, 喜讯不断,捷报频传,油田面积不断扩大,产量节节上升 。 一、新疆油田发展史 1956年5月1日,按照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的读音,新 疆黑油山油田正式更名为“克拉玛依油田”。 1956年5月1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新疆准噶尔盆地克 拉玛依地区,已经证实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9月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石油部部长李 聚奎在发言中自豪地宣布: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面积 已达130平方千米,储油面积还在扩大,可采储量在1 亿吨以上,克拉玛依已经具备了开发建设大油田的资源 条件。 1956年10月1日,在国庆7周年的典礼中,们956年 发现的大油田克拉玛依的巨大模型随游行队伍通过北 京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不久,一曲克仓玛依之歌(词曲作者:吕远)传遍 祖国大江南北。从此,克拉玛依油田蜚声中外。一、新疆油田发展史 自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1号井完钻出油,克拉玛 依油田被发现后,伴随着争论和期待,各项勘探工作逐 步展开。1956年8月起,克拉玛依油田开始试采,当年 新打井21口,生产原油16424吨。1957年,投入试采井 74口,当年产原油70271吨,超过独山子油田建矿以来 最高年产量(1953年70241吨),克拉玛依油田是一个储 量丰富、潜力巨大的油田被实践证明。 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和诞生,是新疆石油勘探历史上 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勘探思想的一个很大解放,在理论 和实践相结合上,对指导新疆乃至全国的石油勘探有着 重要的意义。 一、新疆油田发展史4、 “克拉玛依”名称的由来? “克拉玛依”是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黑油” 的读音。克拉玛依油田原称为“黑油山油 田”, 1956年5月l日改称为“克拉玛依油 田”,曾有“喀拉玛依”、“克热玛依”等不 同的写法,1956年9月5日后统一为“克拉 玛依”。一、新疆油田发展史5、1号井和193号井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克拉玛依l号井,其出油的关键性作用, 不仅仅因为它作为一口参数井(预探井)意 外出油带来的惊喜振奋了新疆石油工业的 士气,更因为它证实了黑油山地区是有希 望的含油聚集带,而非过去普遍认为的黑 油山油藏已基本散失;对新疆石油工业来 说,则标志着一扇走出困境通往新天地的 大门已经敞开。它是让后人瞻仰的标志性 井位。 一、新疆油田发展史 193号井1958年4月8日开钻,8月29日完钻,井深2275 73米,最高日产原油达到260吨,为当时全国绝无仅 有的高产井。从理论上讲,193号井单井的年产量有可 能达到9万多吨远远高于新疆石油工业首先开发的 独山子油田最高年产量的703万吨,这在新中国建立 初期,全国能源紧缺,只有克拉玛依一个大型油田的历 史背景下就显得格外突出了。所以,193号井被誉为“王 牌井” 、“英雄井”,引起了无数关注的目光,甚至惊动 了中央高层领导,1958年9月12日,朱德亲临193号井 生产现场观看了喷油盛况,这不仅是对193号井的肯定 ,也是对新疆石油工业在那段艰难岁月所做出的卓越贡 献的褒奖。然而193号井的历史价值不止于此,它的价 值更在于:它的高产进一步证实新疆具有丰富的油藏储 量和广阔的勘探前景,是新疆油田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 。 一、新疆油田发展史6、新疆油田工业的摇篮独山子油矿经历了怎样的发 展过程? 独山子,是克拉玛依市的一个下辖行政区,位于准噶尔 盆地西南缘,是新疆石油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石油 工业的摇篮之一。 早在19世纪末期,独山子就以石油矿藏闻名,其实 独山子背斜有自溢的石油泉32座,当地居民收捞原油, 用于点灯膏车。这些零散的对独山子石油资源的民间利 用,就是独山子石油开采的启蒙。一、新疆油田发展史1909年,新疆省政府筹银30万 两,从俄国购买了1架顿钻钻机 ,在独山子开掘了第一口油井 。“挖油机一座,运置独山子, 开掘油井,深至七八丈(约25米) ,井内声如波涛,油气蒸腾, 直涌而出,以火燃之,焰高数 尺。” 1936年,新疆省政府与苏联达 成口头协议,共同开发独山子 石油资源,同年4月,新疆省政 府派员与苏方人员联合组成独 山子石油考察团,在独山子地 区进行石油勘察;10月,新疆 省政府将原设在安集海的炼油 厂并入,改称独山子炼油厂。一、新疆油田发展史 独山子炼油厂成立后,各项钻采工作开始 实施,1937年1月14日,独山子第一口 浅井完钻出油,井深200多米,日产原油 10吨左右。 从1936-1949年,独山子油矿经过独山子 炼油厂、乌苏油矿筹备处及独山子油矿管 理处三个阶段的经营,共钻井33口,进尺 14152米,采油11497吨,日产20110 吨,单井最高日产达40吨。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时,名列全国三大 油矿之一的独山子油矿职工150人,日产 原油3-5吨。一、新疆油田发展史 1954年,油田生产井增加到43口(其中抽油 井33口),但产量却减少到488万 吨,比 1953年下降305。1955年,整个油田 基本采用抽油机开采,油井数量虽然增加 ,但产量继续递减,降为329万吨。 1954年10月12闩,中苏两国政府发表联合 公报,宣布自1955年1月1日起,包括中苏 石油公司在内的各中苏合营股份公司中的 苏联股份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苏石 油股份公司将业务管理和全部财产移交新 疆石油公司。 尽管新疆石油工业未能在独山子油田获得预期的丰硕成 果,但通过独山子油田的开发实践,新疆石油工业在勘 探、钻井、采油、炼油及辅助生产等领域的专业队伍渐 具雏形,完成了边生产边培训队伍的任务,对于刚刚起 步的新疆石油工业乃至中国石油工业来说,独山子这一 最初的小舞台,无疑起到了练兵场的作用。 如果说,独山子油田开发伊始,新疆石油工业先行者 的队伍还只是寥寥几人,那么1955年后从独山子走出 来的队伍就已经蔚为壮观了而这支从独山子油田走 出的专业队伍如同一只已经长大的雏鹰,展翅于新中国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广阔蓝天。一、新疆油田发展史7、如何理解克拉玛依油田的勘探开发是一段辉煌的岁月 ,是一个动人的神话? 克拉玛依从1955年10月29日1号井出油,到1958年 正式开发,再到1960年底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达到 16367万吨,创油田开发以来历史最高水平。1960年 ,新疆石油管理局原油产量达到16623万吨,全国原 油产量41962万吨,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占当年新 疆原油产量的9846,占到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39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工业基础还非常薄弱 的20世纪50年代,如此高的开发建设速度,只能用奇 迹来形容。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初期,生活和工作条 件极为艰苦,各民族石油职工,面对的是方圆几十千米 的戈壁荒滩,“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一、新疆油田发展史 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新疆油田干部职工以国家 大局为重,在渺无人烟的戈壁荒滩上,以忘我 的奉献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所创下的这份业绩 ,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作“辉煌”;而这段 岁月,也理所当然地被烙上了创业者们充满激 情的辉煌印记。 克拉玛依,新中国唯一一座以石油命名的城市 ,一座短短几年间就奇迹般自亘古戈壁上崛起 的城市。它因油而存在,因油而发展,因油而 举世闻名。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也是一个动 人的神话。一、新疆油田发展史 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七十七次会议通过 关于设立克拉玛依市的决定,决定设立克拉玛依市 。1958年6月17日, 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通知:克拉玛 依受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市人民委员会设在克 拉玛依,市下设独山子和乌尔禾两个区,并在克拉玛依 、大拐、中拐、小拐等地设立三个街道办事处,并且要 求迅速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1958年7月25日,克拉玛依市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 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委员,宣 告克拉玛依市正式成立。一、新疆油田发展史 从此,在克拉玛依这片原本是亘古荒原的大地上,一座 石油城市拔地而起。它是新疆石油创业者艰苦奋斗、战 天斗地的硕果体现,也是记载新疆石油创业者丰功伟绩 的永久纪念碑。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席朱德来克 拉玛依视察时,给予这座城市高度的褒扬:“3年以前, 这里只有一个打猎的维吾尔族老人,可是3年以后,你 们已经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建立起一座4万人口的石油城 市,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也是一个动人的神话。”一、新疆油田发展史8、如何理解克拉玛依油田作为新中国工业长子所具有的真 挚情怀? 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作为 共和国石油工业的长子,克拉玛依油田除了发展自身之外 ,还肩负起了支援全国石油战线的历史使命。 从50年代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