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课 课程标准解读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 。 a.明朝内阁制度(背景、过程、地位和作用 ) b.清朝军机处(目的、内容、性质、影响)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 展的影响。 a.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 抑 b.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发展 内阁制的形成 军机处 1、废除丞相制 原因 探究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 ,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 、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 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 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太祖实录 结合材料,请思考:明太祖所言罢相的理由有哪些?其罢 相后所设机构有何特点?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 ;根本原因:加强专制统治 (或为了强化皇权);直接原因:胡惟庸案 以分权方式集权于皇帝 “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 了原来宰相的权力,成为皇帝之下 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 2、内阁制度的形成 (1)背景:丞相制度的废除,造成政务繁多 。 (2)形成与发展: 明太祖(朱元璋):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 问,为内阁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明成祖(朱棣): 选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参与机密事务决策,正式确立。(3)性质:不是法定决策机构,而是提供顾 问的咨询机构。(4)作用: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 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不可能对皇权起制 约作用。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明朝宦官专权的人物和史实?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内阁制 相似点不同地位职职 权权 对对皇 权权作 用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正大光明殿军机处外景军机处内景军机处胡同探究二 材料1:雍正年间,用兵 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 外,儤直(官吏值班) 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 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 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 缮写。后名军机处,地 近宫廷,便于宣召。为 军机大臣者,皆亲臣、 重臣,于是承旨,出政 皆在于此矣。 材料2:军机处名不师古 ,而丝纶出纳,职居密 勿。军国大计,罔 不总揽,自雍正、乾隆 后,百八十年。威命所 寄,不于内阁,而于军 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 矣(1)军机处设立于何 时?设立军机处的直接 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 (2)军机处的职 能如何? 材料3: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子无日不与 (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 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 于其间也。 (3)军机处有何特点? (4)如何认识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影响。 雍正军机处a. 设置时间、直接原因、政务范围b.特点:简、精、速 、密 c.职能作用:提高行政效 率,君主专制制度 发展到顶峰 隆宗门内军机处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军 机 处南 书 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皇权得到扩大皇权到达顶峰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皇太极康熙雍正1、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 到顶峰?思路:联系军机处职责来思考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 ,大臣只能,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军国大事皆由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 一人裁决。一人裁决。2、清朝除设军机处之外,还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皇 权?实行密折制;制定法规章程秦朝(形成)两汉(巩固)中央:内、外朝制 地方:郡、国制隋唐(完善)元(新发展)宋(加强)中央:二府三司 地方:路、州县明清(强化)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清: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郡县制中央:三省六部 地方:隋:州县;唐:道、州县地方:省、路、府(州)县 中央:一省二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 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 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 极作用。 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政治统治的腐败、兵役徭役 的无度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 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 期。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 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 产力,其危害尤为严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产生并 延续了两千多年,它对中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 响?探究三探究三小试牛刀 1、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 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这一种制度是指( ) A、秦代三公九卿制度 B、唐代三省制 C、元代中书省制 D、明朝内阁制 2、明代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共同之处( ) A、统领六部,处理工作各种事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工作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要务 3、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参知政事的设置 丞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 B C D 4、清朝设置的中央机构理藩院主要职能是 ( ) A.管理全国宗教事务 B.管理全国所有少数民族事务 C.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 D.主管边疆地区的军政机构 5、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 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6、.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 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 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 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 ( ) A.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B.解除地方割据 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D.改革官制7、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 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 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 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 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 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 表:职职位基本职权职权明中叶后内阁阁 首辅辅拥拥有票拟权拟权 ,但不是合法宰相 ,地位经经常受到挑战战 清朝雍正年 间间以后军军机 大臣承旨拟拟写传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 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 、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 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 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4)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 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 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 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 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4)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 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