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3沧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与对策杨婕雷清军杨俊杰杨振营一、发展现状 沧县是金丝小枣的故乡和原产地, 是全国最大 的金丝小枣基地县。全县有红枣面积 4 万公顷, 常 年枣产量 3 亿公斤, 产值 15 亿元, 已经成为该县农 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 ) 基地规模大, 标准化生产水平高。沧县红 枣已形成运西以金丝小枣和运东鲜食枣两大基地, 在全县 10 个枣区乡镇的 3 万公顷结果枣树基地上 进行标准化生产, 常年产量效益和果品安全水平稳 步提高, 并建有全省惟一的国家级红枣种质资源圃 和良种繁育基地。 (二 ) 产业效益大, 群众生产积极性高。一是经 济效益突出。目前, 沧县金丝小枣年产值已占全县 农业总收入 40%以上, 全县 1/3 的群众靠金丝小枣 实现了小康, 朴寺、 小许庄、 崔尔庄东村等省级果品 生产重点村人均枣收入超万元。二是社会效益良 好。金丝小枣产业极大地带动了加工、 包装等相关 产业的发展,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3 万多 人。三是生态效益明显。目前沧县林木覆盖率为 29.53%, 其中枣树占所有林地面积的 88.7%。 沧县 4 万公顷连片枣树林,相当于一个 1200 万立方米容 积的水库, 每年可吸收 2 万吨二氧化碳, 释放 1.5 万 吨氧气, 同时还可吸收二氧化硫, 阻滞大量尘埃。 (三 ) 服务体系健全, 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建立 健全了技术推广网络, 每年定期免费举办各种类型 的培训班 220 多期, 技术咨询 560 多次, 发放技术 资料 3 万多份。承担金丝小枣技术开发、 项目推广 42 项, 实现科技增值 6000 万元。 (四 ) 生产企业多, 产业化水平高。全县现有红 枣企业 500 多家, 160 多家完成 QS 认证, 年加工红 枣 11000 万公斤。 其产品销往东南亚、 韩国、 日本等 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枣香村” 小枣、“沛然” 枣汁 早在 2000 年就已先后打入“沃尔玛” 、“家乐福” 等 国际大型连锁超市。 总之,沧县红枣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 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优良品种 少, 普通金丝小枣占全县枣树面积的 90%以上。二 是营销方式单一。80的红枣由广东、 福建等客商 销售到南方, 并转口销往香港及东南亚, 而自主外销和出口仅占总产的 15%左右。三是企业规模小, 名牌产品少。 沧县红枣企业大部分属于作坊式加工 企业,有一定规模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仅 10 余 家, 同时加工量不足全年枣产量的 20, 具加工产 品有高科技含量且销路通畅的名牌产品很少。 四是 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枣业发展中仍存在分散经 营、 各自为战、 竞相压价、 无序竞争等问题, 一定水 平上影响了红枣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声誉。 五是对 外宣传的力度不够, 特别是缺乏高层次、 高水平的 通过专家策划后的广告宣传。 六是抵御自然灾害的 能力较差。 近年来, 在枣果成熟前后出现阴雨天气, 造成枣果不同程度的浆烂, 已成为影响枣产业健康 发展的最大因素。二、发展对策 根据发展现代林业、推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 求, 结合沧县枣业发展实际, 下一步需重点抓好六 个方面工作: (一 ) 调整品种结构, 优化发展布局。 一方面, 大 力推行枣树品种结构调整, 以高接换头的方式改接 成冬枣、 早脆王、 金丝蜜等优良品种, 使鲜食、 制干、 加工类枣的结构更趋合理。另一方面, 搞好鲜食枣 等配套产业的发展。 积极开展错季栽培和货架短期 保鲜、 产后贮藏保鲜等系列技术的开发、 推广, 实现 鲜枣的周年或亚周年供应。在此基础上, 积极探索 枣树盆景的开发, 为枣农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二 ) 加强标准化生产, 促进枣果提质增效。首 先, 降低株间行间密度和树体高度, 改善通风透光 条件。 其次, 深入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加大农药 残留微生物降解技术、 全自动物理灭蛾器和粘虫胶 等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第三, 加强质量 监督检验体系建设,实行枣果质量监督检验机制, 实现优质优价。 (三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产业化经营。一 是大力推进以股份制改造为主体的产权制度改革。 积极引导小型生产加工企业以股份制形式进行联 合, 鼓励果品龙头企业通过控股、 兼并等形式对现 有企业进行重组,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申请上市。 二是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资本运营来做大做强。 坚持 个体、 私营、 集体、 合资、 股份制等多种形式, 走资工作研究15- 20113源、 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的联合生产之路。同时, 积 极引进域外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驻, 借助其技 术、 资金、 销售渠道等多种优势, 提高沧县枣产业的 综合竞争力。三是完善企业与果农的利益联结机 制。通过企业与农户协商建立企业与农户定期对 话、 契约联结、 中介组织联结等方式, 建立起利益对 话机制。四是科学调整红枣加工企业发展布局。对 新建的加工企业进行科学规划, 对现有加工企业进 行改造升级,使整个全县红枣加工产业形成原料、 产品、 废弃物的合理循环利用, 使红枣资源发挥最 大效益。 (四 ) 转变政府职能, 搞好综合服务。一是加强 基层林业站建设。将有真才实学的人员充实到基 层, 将新技术、 新品种及时传授给广大枣农。 二是壮 大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枣协会、 研究会、 合作社等 民间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职能, 把分散的枣农 组织起来, 统一管理活动, 发挥规模生产的效益。 三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四 是按照扶优和促强的原则从资金、 税收等方面对龙 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五) 狠抓综合防控, 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 力。 一是完善防灾预案。 林业与气象部门加强合作, 建立自然灾害气象应急预案, 及时发挥气象灾害预 警信息。 二是采取分期采收的方法, 适量销售鲜枣。 三是充分利用好冷库和烘干设施, 以规避采收期的 阴雨天气。 (六)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沧州红枣的知名度。 一是充分借助媒体优势, 大力宣传 “沧县金丝小枣” 证明商标和原产地域保护的作用, 唱响金丝小枣这 一传统品牌。 二是积极筹办沧县金丝小枣旅游文化 节, 让沧县小枣走出沧州, 走向世界, 推进沧县小枣 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林业局)市, 连接市场, 建设高品质、 高品位、 无公害, 与现代化省会城市相匹配的现代化果品产业。(二 ) 发展区域及目标:“城郊型果业”顾名思 义, 就是城市郊区部位果品产业建设。随着石家庄市 “一加四” 组团结构的确定, 笔者认为,“城郊型果业” 应以四个组团县 (市) (即正定县、 藁城市、 栾城县、 鹿泉市) 为主要载体, 在现有的基础上, 大力发 展见效快、 经济效益高、 便于开展采摘活动、 便于开展休闲、 观光、 旅游的名优、 高标准、 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 (或是园区 ) 。 按照四县 (市 ) 现有果树品种种 植结构与基础, 初步确定: 发展总面积 0.13 万公顷,其中, 正定 400 公顷黄桃生产基地; 鹿泉市 400 公顷杂果生产基地; 栾城 133.33 公顷葡萄生产基地;藁城 400 公顷黄冠梨生产基地。 建设期限: 2011 年至 2015 年, 利用 5 年时间,基本建成 2 万公顷; 果品商品率达到 100%; 无公害优质果率达 90%。基本建成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的生产基地, 为城市市场提供优质、 卫生、 安全的果品; 基本建成现代果品产业建设示范基地, 为发展我市现代果品产业发挥典型示范、 辐射带动作用; 基本建成省会可休闲、 观光、 采摘的城郊型生态基地。 五、 发展 “城郊型果业” 的保障措施(一 ) 政策保障。作为省会, 石家庄市正在创建“森林城市” , 对于能增加城市 “绿量” 的生态工程来说, 必然可以得到省委、 省政府、 省林业局及市政府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二 ) 机制保障。在石家庄市私有林业发展中,有着多种林业经济模式的经验, 如辛集市的出卖绿化权、 高速公路两侧的反租倒包绿化、 山区县 (市)的林果经济庄园等, 都可以为发展 “城郊型果业” 提供经验借鉴。(三 ) 资金保障。 果品产业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 产业, 所以, 政府的资金投入作为引导必不可少。 由于建设标准高, 投资大, 所以, 建议省、 市财政按每公顷 500 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包括苗木补助、 果品 的无公害检测补助等) , 并可以为 “城郊型果业” 的建设提供贴息甚至无息贷款。(四 ) 人员保障。 随着石家庄市城区的不断扩大,城郊农民逐步从土地劳作中脱离出来,这就能够使大量的劳动力可以投入到 “城郊型果业” 的建设中来。(五 ) 科技保障。 作为省会, 省、 市林业局的技术人员及河北农大、 省林科院、 市果树研究所等科研 院校的专家, 都可以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形成了其它城市所不可比的科技资源。 同时,“石家庄市果花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建成及资质认证的通过, 也可以为建设高品质果品生产基地提供全方位 的检测、 监督保障, 确保其高品质、 无公害的特色。有了上述保障,“城郊型果业” 一定会成为政府支持、 果农拥护、 市民喜爱的朝阳型产业, 在石家庄市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果树站)! (上接第 14 页 )工作研究16-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