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 “百家争鸣” 到独尊儒术“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 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 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时代表各阶层, 各派政治力量的学 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对宇 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一、“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 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 到“学在民间”。二、百家争鸣的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儒家学派(1)孔子A、孔子的生平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 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世对他的思想 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贵族的身份决定了他希望恢 复周朝的“礼”;家族的“没落”,地位的下降,则促 使他希望以“仁”作为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原则。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 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 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庙杏坛B、孔子的思想政治思想:a、“仁”(核心)与“礼 ” b、注重政治与人事子曰:“仁者爱人。”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 惠。”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 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教育思想主要贡献在于: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 此外:在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方面孔子都提出许 多对后世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主张 文学贡献:其言论论语,编订整理出 诗经、尚书、春秋等。问题: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 的发展。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 社会稳定(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2)具有进步性 :C、孔子思想的影响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 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 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孟子的思想(3)荀子的思想1.2.1. 2. 3.“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2、道家学派(1)老子的思想A、“道”为世界的根本,用“道”来说明宇宙万 物的起源和演变。 B、认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 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2)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 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 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 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 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庄子其人:(1)、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 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 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庄子的思想3、法家学派(1)代表人物:李悝商鞅韩非子韩非子的思想韩非其人,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末期韩 国人(今河南禹州市),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史记记载,韩非精 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 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 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 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写出了孤愤 五蠹 内外储 说林 说难等著作。 思想:“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法不阿贵” ;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 ;“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 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 辩证法的思想。 (2)评价: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 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 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 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 罚,迷信法律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 ,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 诱导人民去做。4、墨家学派(2)主张 :(1)代表人物:墨翟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节用、节葬、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仲舒:大学问家;为官;著书;隐退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糅合 道家、 阴阳五 行思想 改造儒 家思想 ,从而 形成了 具有时 代特点 的新儒 学体系3、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作用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 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 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 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 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着想,但是 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定的借 鉴意义。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 ,就需要区别对待。今天,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 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 并之路”的主张。 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 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 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因)1、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儒学垄断教育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凭儒学入仕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儒学在民间独尊汉代教育评价新儒学评价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 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消极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 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 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积极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 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 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 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 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 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论爱人为政以德 足食民信之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2、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 要提倡它吗?为什么?1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 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 、儒家提倡“孝” 、“仁义” 、“诚信”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 “修已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 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5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 意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