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第1 1课课3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 家的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 成的原因及意义。 3.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4概念呈现“争鸣争鸣”指争论和辩难。指争论和辩难。一、百家争鸣1.概念解析:“ “百家百家”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 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2.2.形成原因形成原因经济:经济:政治:政治:阶级关系阶级关系 :思想文化思想文化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诸侯崛起,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私学兴起私学兴起“ “士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社社 会会 大大 变变 革革物质基础舆论阵地思维拓展 :从这一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6(一)儒家学派(一)儒家学派二、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二、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二)道家学派(二)道家学派(三)法家学派(三)法家学派(四)墨家学派(四)墨家学派78( (一一)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1 1、代表、代表2 2、主张、主张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公元前鲁国人。(公元前551551年年公元公元 前前479479年),享年年),享年7373岁。岁。 孔子孔子3 3岁丧父,岁丧父,1717岁丧母,生活十岁丧母,生活十 分惨淡。分惨淡。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 官,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官,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 府高官,后在府高官,后在5555岁左右仕途失意,岁左右仕途失意, 官闲居家。官闲居家。 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 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 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于是,孔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于是,孔 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孔子生平简要介绍孔子生平简要介绍10材料材料1 1、子曰:、子曰:“仁者爱人。仁者爱人。” 2 2、子曰:、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天下归仁 焉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 3、子曰:、子曰:“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4 4、子曰、子曰: :“务民之义务民之义, ,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可谓知矣。”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献。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献。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11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领域 主要内容思想思想 学说学说政治思政治思 想想教育思教育思 想想文化贡献文化贡献“仁仁”(核心)和(核心)和“礼礼”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德治)(德治) “ “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 ”(民本)(民本)创办私学创办私学;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 发展发展言论被编纂为言论被编纂为论语论语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12把孔子把孔子“ “仁仁” ”的思想发展为的思想发展为“ “仁政仁政” ”思想思想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 “民贵君轻民贵君轻” ”孟子曰: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孟子曰:孟子曰:“ “省刑罚、薄税敛省刑罚、薄税敛”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阅读下列材料:13知识归纳:主要思想仁政:提出“政在得民”民本:提出“民贵君轻”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 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 意义,影响深远。孟子14天行有常,不为尧 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 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反映了荀子的什么思想?材料反映了荀子的什么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君舟民水”.15荀子主要 思想政治:主张“仁义” , “君舟民水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 之”等唯物思想知识归纳: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孔子孟子荀子时 期仁的 思想 民本 思想 人性论仁以德治民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 奠定 基础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1718( (二二) )道家学派道家学派1 1、代表、代表2 2、主张、主张春秋老子,道家创始人 战国庄子19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 材料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 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材料四: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领域主要内容思想思想 学说学说哲学思哲学思 想想政治主政治主 张张思想评价思想评价庄子:庄子:( (二二) )道家学派道家学派1.“1.“道道“ “是万物的本源是万物的本源2.2.朴素辩证法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小国寡民”政治主张政治主张: :消极悲观的态度消极悲观的态度“ “道道” ”是最高准则;提出是最高准则;提出“ “齐物论齐物论” ”21( (三三) )法家学派法家学派1 1、代表、代表李李 悝悝吴吴 起起 商商 鞅鞅 韩非子韩非子 申不害申不害2 2、主张、主张22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 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韩非子哪些思想主张?23韩非子韩非子理论来源理论来源观点主张观点主张集权观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加强君主集权 改革观改革观:“ “不期修古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事异则备变” ”法、术、势三派法、术、势三派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法治观法治观:厉行赏罚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奖励耕战 发展趋势发展趋势作作 用用两汉以后两汉以后, ,独立体系逐渐消失独立体系逐渐消失, ,被儒家吸收被儒家吸收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 始皇统一全国奠定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理论基础24( (四四) )墨家学派墨家学派1 1、代表、代表墨翟(创始人)墨翟(创始人)2 2、主张、主张25墨 子阅读下列材料: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 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 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 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 不可胜数。 墨子请思考:墨子有哪些思想主张?26墨子墨子“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兼爱) ) 主张主张 非攻非攻 尚贤尚贤 节俭节俭特点特点 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讲求讲求实际功利实际功利( (实用实用) )的精神的精神 核心思想核心思想27角色转换角色转换: :假如你是春秋假如你是春秋 战国时期的诸侯战国时期的诸侯 王,你会用哪一王,你会用哪一 派哪一学说来治派哪一学说来治 理自己的国家?理自己的国家?28材料一:若使天下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 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 其国,谁攻?其国,谁攻?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 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29深化理解深化理解 三三.“.“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的历史意义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 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 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 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30学派 人物 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孔子 春秋孟子荀子战国墨子 战国老子 春秋庄子 战国韩非 战国提倡“仁”和“礼” ;“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仁政”;“民贵君轻”;“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齐物论;乐天安命、顺从自然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君主集权; 变法革新3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