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1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5页 / 共51页
第6页 / 共51页
第7页 / 共51页
第8页 / 共51页
第9页 / 共51页
第1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1章 第二节 滑轮v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滑轮的原理 , 知道滑轮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由问题的提出、猜测、经过实验探究 , 使学生亲身经历 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 从而领悟科 学的思想和精神 , 培养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通过对 实验数据的收集 , 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 数据的能力。小明家买了一套四楼的 住房,进行装修时,由于楼 梯不够宽,长木料不能通过 楼梯运上楼。你能想一些办 法帮他把木料运上楼吗?如何把木料运上楼杠杆的缺陷定义:定滑轮使用时,滑轮 的轴固定不动动滑轮定义: 使用时,滑轮 的轴随物体一 起运动外形同样的两个滑轮,为什么能产生 不同的威力呢?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实 验 次 数钩码所受 的 重力GN绳子末端 拉动的方 向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FN123452水平22斜向下22竖直向下23竖直向下34竖直向下4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动 力的方向。GFF FFG定滑轮l1l2.01:定滑轮实际上就是等臂杠杆。A:支点在轴心O处。B: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2:拉力大小始终等于重物的重力大小。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移动的方向相反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但可以改变 施力的。力FG方向FF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实验 次数钩码所受 的重力 GN施力的 方向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 FN 12竖直向上1.223竖直向上1.734竖直向上2.2分析:思考:上表中的数据与所得结论不符,仅是由 于误差造成的吗? 由于滑轮自身具有重力。 G00.4NGG0F此时2.4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实验 次数钩码所受 的重力 GN施力的 方向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 FN 12竖直向上1.223竖直向上1.734竖直向上2.2分析:思考:上表中的数据与所得结论不符,仅是由 于误差造成的吗? 由于滑轮自身具有重力。 G00.4NGG0F此时3.44.42.4(忽略f与绳 重)FG动滑轮l2l1A:支点在边缘O处 B: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的2倍。动力F为阻力G的1/2倍1 2FG 1: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 杠杆。2:在上述情况下,动力是阻力的1/2 12FG即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的移动方向相同。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但不能改变施 力的。省力 方向O.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 ,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s=h, F=G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 的力,但费一倍的距离,不 改变力的方向S=2h, F=G/2 小结特点实质定滑轮动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能省一半力,费一倍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动力臂为阻力臂 2倍的省力杠杆特点实质定滑轮动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能省一半力,费一倍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动力臂为阻力臂 2倍的省力杠杆4如图所示,滑轮是 滑轮,滑 轮、绳重不计,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不 计,若物体M重为200牛,当物体沿水平 方向匀速移动时,受到120牛的摩擦力, 则拉力F= 牛。动60这两种组合,在使用时 ,你认为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一样吗?为什么?哪种更省力?滑轮组滑轮组同时具备定滑轮 和动滑轮的特点,既可以省 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先学会数 吊起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FGFGn=n= 32判断依据: 看是否直接与动滑轮相连判断依据: 看是否直接与动滑轮相连绕线方法当n是奇数时,从动滑 轮的挂钩出发,绕制滑 轮组;当n是偶数时, 从定滑轮的挂钩出发, 绕制滑轮组。奇动、偶定从里 、向外FGFG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FFFGGGn=2n=2n=3如何判断使用滑轮组时,绳子上拉力 的大小?从力的平衡出发,把动滑轮和物 体看作一个整体,分析它的受力。要求F=1/nG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被提升的高度现在首先让我们 一起探究s与h关 系:FGG动滑轮组的绕法F: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G:被提升的物体的重力 G动:动滑轮自身的重力再让我们一起探究 F与G及G动关系:FGG动总结: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越多,就越省力S=nh不计动滑轮重时:不计绳重、摩擦 考虑动滑轮重时:F= G1 nF= (G + G动)1 n设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为n,则关系式: V绳=nV物F若物重100N,一个滑轮重20N,求F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F .1 3Fff滑轮组在水平位置的例题例1、如图所示,用此滑轮组匀速拉动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若物体重 150牛,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30牛,则所需拉力F为_牛。(滑轮重及摩擦均不计)F分析:如图所示,绳子股数 n = 3 则拉力 F = 1/3f 10例2、如图所示,物体重力为100N,在大小为2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匀 速前进,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大小等于_N(滑轮重及摩擦不 计)F分析:如图所示,绳子股数 n = 2则摩擦力 f = F10滑轮组v定义: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组合。v特点:既可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要费距离。 组装的规律:“偶定奇动” 省力:F=1nG费距离:s=nh( n为直接承担总重力的绳子段数, 即连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n是偶数时,绳子始端固定在定滑轮上; n是奇数时,绳子始端固定在动滑轮上。(拉力F与总重力G的关系)(绳子自由端与动滑轮移动距离的关系)( n为直接承担总重力的绳子段数, 即连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趣味游戏很轻松地就 可将两木棍 拉合拢说明使用滑 轮组可以省 力变形的滑轮组轮轴实质:省力杠杆斜面作用:省力FFFGGG1 2FG1 3FG1 2FG1、指出下列各图中拉力F与物重的关系 (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练习:2、在下图所示的滑轮组中,(a)若动滑轮重G动不计,拉力F是多少?(b)若动滑轮重G动不能忽略,那么图中 的拉力F应等于多少?G/GF1 5FG1 5F(G+ G动)3、请按要求在下图中画出绳子的绕法: F= GF= GF= GF= G方法:奇动、偶定 ;从里向外巩固练习: 1: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 上升时,F应等于N(不计摩擦)改变拉力F的方 向,力F的大小将 (不变、变大、变小)图(a)F2: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 的拉力是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N( 动滑轮自重不计)图(b)10010050不变3: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可省一半力,图 最费力,图和图用力大小一样 。(a)(b)(c)(d)( b ) ( c )(a)(d)4、用一根绳子把图中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一个最省力的 滑轮组,若每个滑轮重100N,绳的最大承受力为200N,试求:(1)画出滑轮组的装配图;(2)用此滑轮组最多能提起多重的物体?(不计摩擦)(3)若自由端移动距离为1m,则重物上升的高为多少?G物F分析:(1)两个动滑轮,绳子的股数为4或5, 又 绳子的股数越多越省力, n = 5 (2)由公式 F=1/n(G 物+ G动)得:G物 = nF G动= 5200N 2100N = 800N(3)由S=nh得:h = S/n = 1m/5 = 0.2m5.如图所示,物体A重G80N,在F60N拉力下匀速 前进,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N.(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AF.f120关于利用滑轮组拉动物体时所用力的 大小,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吗?有n股绳子与动滑轮相连,所用的 拉力为总重的n1F= G总 n1F如果物体上升h高度那么动滑轮也 要上升h高度与动滑轮相连的两股 绳子也都要上升h高度,所以自由 端要向下拉动_h如果有4股绳子相连呢?有n股绳子与动滑轮相连,自由端移动的距 离是动滑轮移动距离的n倍思考题:一个动滑轮、一个定滑轮 ,用F=1/3G来提升物体, 请画出滑轮组。还有其他的绕法吗?F2F1轮轴和斜面轮轴实质可看做是一个可 以连续转动的杠杆RrF2F1F1RF2rF1F2rR动力作用在轮上,轮轴是 一个省力杠杆,但费距离。动力作用在轴上,轮轴 又将起到什么作用?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G/3的绳子的绕法 (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用一根最大承受50N拉力的轻 质细绳,通过滑轮组来匀速提升 160N的重物,至少需要几个滑 轮?如何装配?画出装配图(不 计滑轮重和摩擦)F=1/nG n=G/F=160N/50N=3.24(段)不计滑轮、绳重及摩擦,物体 重G=20N,绳的一端拴在地面上,用 力F使滑轮匀速上升1m,那么 ( ) A 重物上 升1m, F=10N B 重物 上升2m, F=40N C 重 物上升1m, F=40N D 重物上升2m, F=10NFG10N用二定二动滑轮组来提 升50N的重物,绳自由端拉力 至少为 _N;若每个滑轮重 5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提 升重物时,最多可以省_N 的力。G=50NF10N38N如图所示,A物体质量为2kg,在 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 运动,速度为2m/s,弹簧测力计 读数为5N,则拉力F为_N,A 受的摩擦力为_N.F A5N5 10G=100N,不计滑轮重 及摩擦,当绳自由端的拉 力F=30N时,下面的绳子 对重物的拉力是多少?重 物所受的合力是多少?G=100NF=30NF=?F=3F=90NF合=0N(因为物体静止)如图,滑轮组三处都有弹簧测力计 拉住,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等因素, 当测力计A示数为6N时,整个系统保 持静止平衡,则测力计B的示数是 _N,测力计C的示数是_N.ABC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