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4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5页 / 共54页
第6页 / 共54页
第7页 / 共54页
第8页 / 共54页
第9页 / 共54页
第1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节 散文的阅读 (2010年大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七里香花开 当我站在庭院里,眺望着春天的油彩渐 渐将山野涂出五彩斑斓的色彩时,常常被 那种热烈而浓郁的芬芳围绕、浸润,直至 陶醉在无边无际的春景里这一幕,是 我童年记忆的剪接式回放。如今,身陷闹 市,整日穿行于水泥丛林,太多的时光被 通俗影视占据。特别是融暖的阳光在街道 两旁的法国梧桐上呈现春天的葱郁的日子 ,觉得空虚难奈,而每夜的梦中也回放着 七里香花开遍山野的迷人丽景。 提及七里香,内心往往被芬芳填满。我 视其为童年生活的灿烂霞光,映照得懵懂 的记忆一片艳丽,更像生活的周遭激荡着 浓重的花香,连空气中都布满新鲜的蜜味 ,身心如沐浴在用各种鲜花精配的浴池里 那样心神飘然。当推开回忆的门扉,逼入 眼帘的是起落的山脉、纵横交错的沟壑和 苍翠浸泡的碧野,然后跳入视线的是熟悉 的村落二十多座房舍镶嵌在七里香围 绕的山窝里,一缕缕炊烟袅袅腾升着,静 态的山水有了灵动的意味,还有那条淙淙 不息的小溪,便构成了童年生活的朴素花 园。 那年月,每当田埂边的水桃花、杏花、苹果花、梨花赛事式地开罢后,春阳的目 光钟情于苍翠的山野。在初夏的边沿,那 刺藤上的七里香便被风儿唤醒或是被鸟儿 喊醒了,渐渐钻出绿叶的包裹,将洁白的 嘴唇轻轻张开,一朵接着一朵次第绽放。 清晨出门,山野会给你一个惊喜,仿佛一 夜之间,那神奇的嘴唇满山皆是,都笑盈 盈的,哈着特有的香气,或许每一张小巧 的嘴里倾诉着对春光的赞美吧!一朵朵组 成串,一串串聚成簇,一簇簇围成堆,一 架挨着一架,一坡望着另一坡,整个山上 成了洁白的海洋。雪白的波浪随风涌动, 芳香如潮,把山村装扮得宛如头上插满头 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让人打心眼里怜 爱。这时清风徐徐,香气侵入肺腑,你不 沉醉那能由你? 我记忆最深的是七里香花被剪的情景。每当七里香开满山野的时候,村里人 乘农活不忙,全家老少全部出动,背着背 篓,提着竹篮,拿着镰刀、剪刀,围在一 架架七里香下。他们先用镰刀割下花朵繁 茂的藤,然后用剪刀一朵朵剪到篮子里, 剪满一篮后倒入背篓,如果手快,一上午 可以剪满一背篓七里香花。乡亲们满脸笑 容,像背着一背篓一背篓幸福欣喜而归。 次日,就可以去卖了。那十多天里,满山 都能听到人们欢快的笑语和剪刀快速的咔 嚓声。七里香被剪得遍体鳞伤,但绝对不 会抱怨乡亲们的残酷,到了第二年,她又 会捧献出更多的花朵!每年,七里香给每 家可增加上百元的收入,因此,男孩子才 能穿上了新买的短袖、短裤,女孩子才可 以穿上好看的花裙子。 转瞬间十多年的时光不觉而逝,当回过 头来瞧望门前的山坡时,山上却再也找不 到花开如白蝴蝶飞舞般的情景,也嗅不到 那种浓郁的芬芳了。虽然,可以找到七里 香花,但稀疏的令人顿生遗憾和怜悯。究 其原因,或许当初镰刀和剪刀肆意的伤害 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无节制的开荒,使 农田日益占据七里香的家园,将她们逼到 远离视野的地步。但这能埋怨被贫穷吓怕 了的父老乡亲吗?他们当初的作为,不也 是为了赶走贫穷吗? 这几年,我分明看到乡亲们富裕了 座座砖房拔地而起,电视、冰箱等家电拉 近了和城市的差距,很令人欣喜。而回顾 四野,脉络依旧的山坡上很难找回童年记 忆中的景象。我曾无数次扪心自问:现代 文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仅仅是喜悦吗? 每临七里香花开放的季节,我异常怀念满 山洁白、香味扑鼻的七里香。 (选自2010年第3期散文百家有删节 )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身陷闹市,无缘接近山乡,只好 站在庭院中,眺望着春天的油彩渐渐 将 山野涂出五彩斑斓的色彩,算是一种对 春天的补偿 。 B文章第段在描写春末夏初七里香漫 山遍野开放的时候,运用了比喻、拟人 、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充分表现了七里 香的美。 C七里香不仅装饰了童年的记忆 ,又装 点了山野,也给贫穷 的乡亲们带 来了生 活上的实惠,所以文章对村里人剪七里 香卖钱 的做法,并没有过多的指责。 D文章认为 ,现代文明没有给我们带 来喜悦,反而作者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的 疏离,环境的破坏,心中有深深的隐忧 。 E通观全文,作者对七里香花充满了爱 恋,可以说是刻骨铭心,梦魂萦绕 。这 既缘于儿童时的情结,也缘于对优 美环 境的喜爱。 【解析】 A“站在庭院里眺望”是儿时 的回忆;D.“现代文明并没有给我们带来 喜悦”不对,原文是“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 了什么?仅仅是喜悦吗?” 【答案】 AD 2文章以“七里香花开”为题 ,有何寓意 ? _ _ 【答案】 既表明文中主要写七里香,又 表明这是大自然美丽景致的一个缩影, 这美丽景致极容易引起人们的喜爱,从 而对七里香的消失,大自然的破坏表示惋 惜,对现 代文明带来的负面后果进行反 思,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3文章第段写到童年时山野的记忆 , 这样 写有何作用? _ 【答案】 以乡野那色彩绚烂 ,充满 生机的美好春色与城市的冰冷、孤寂形成 强烈的对比;突出对乡 野五彩斑斓的 春天的赞美,也包含了对空虚的城市的 无奈与厌弃;引出迷人的七里香,为 下文张本。 4第段中说“提及七里香,内心往往被 芬芳填满。”请说说 文中是从哪些角度来 描绘这 “芬芳”的? _ _ 【答案】 家乡的小山村被七里香环 绕,构成了童年生活的花园。漫山遍野 开满了七里香,让人沉醉。乡亲们 剪 七里香卖钱 十分欢快。 1考点击破对策 散文阅读 主观题 的答案,不外乎以下五 个方面:内容观点;情感态度; 结构位置;方法技巧;语言表达。 为此,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题 目,明确 答案指向是从哪个方面回答,尽量做到 为问 而答,不多答,不少答,不答非所 问。 解题时 要明确答题区间,准确筛选 。这 一环节 至关重要,如果答案所在区间确 定错了,那么可能“满盘 皆输”。确定答 案所在区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借助题目本身的指定。有时题 目上明 确指定了答题的阅读 范围,如2009年湖 南卷云南看云第3题,“在第2段中, 作者写云有云的地方性的用意是什么? 运用了哪些艺术 手法”题干指定了第2段 ,就首先要分析第2段的思想内容。 (2)根据命题原则确定区间。命题人在拟 定阅读题时 一般遵循这样 一些原则: 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 的基本材料;尽量照顾考生的阅读 和 思考的先后顺序;努力体现由语义 理 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努力组成内容 由浅入深的系列。根据这些原则,答案 应是随着题号的递增在文中呈从前到后 ,从局部到整体分布。 (3)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 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的过渡句 、关联词 、指代词的提示。如2009年湖 南卷云南看云第4题“请简 析文中云 南云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就要合 理整合原文语句,精心组织 答案。一方 面尽量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 料,历年高考题的参考答案也都是对原 文中相关词句的整合。 另一方面要选择 合理的表达形式。比如 :是问“为什么”,就要答足理由,并用关 联词 “因为”。另外答案的表达形式是用 句子还是用短语,是用单句还是用复句 ,是用偏正短语还 是用动宾 短语,这些 都得由题干问题 来决定。 2常见题型及其解题思路 (1)人称表达类 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 向。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 感情;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 话(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 制,灵活自如。 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2)修辞方法类 确认所用的修辞方法。 明确答题方向。 比喻: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夸张 :表达感情更强烈,烘托气氛。 拟人: 表达亲切,有情趣,生动形象。对偶: 整齐,有节奏感。排比:一气呵成,突 出强调,有气势。反复:紧凑、有气势 ,表达效果强烈。反问:表达鲜明,起 强化作用。设问 :突出强调。 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3)表达方式类 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 明确五种表达方式中具体分类及作用, 以便答题时 明确方向。 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4)行文段落类 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 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 开头段:统摄 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 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 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 ,卒章显志。 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 答。 (5)表现手法类 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对比:突 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衬托:突出 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渲染:为行文设 置铺垫 ,营造氛围。铺垫 :给下文情节 产生的必然以暗示。以小见大:以小见 大,表现人、事。 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 答。 (6)篇章结构类 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 感情,多角度思考。分析文章结构的具体 的思考角度: 开头结 尾的谋划、详略主 次的安排 、行文线索的贯穿、 过渡照应 的勾连、 伏笔悬念的设置。 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7)探究性命题类 从阅读 文中找准一个切入点,并结合 文章内容及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深入地分析 与评价。 见解力求独到,读出不同,写出个性, 张扬 灵气;论点力求深刻,不要面面俱到 ,只求一点深入。 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结 合文章提供的背景材料作适当地具体阐述 ,透过现 象看本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乡村铁质 刘向民 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 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 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 。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 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 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 ,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 的流淌地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 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村的早晨是清新 和鲜明的。 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 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 。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 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 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 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 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铁质 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 ,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 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 在乡村的蓝天下格外亮丽。已经死去多年 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 青天,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像缘自树干 的启迪。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 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 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 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 阻挡地蓬勃起来了。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 的响声。 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 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 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 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 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 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 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