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者单位: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 教学园地研究生如何撰写综述王守森 王如密撰写综述是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综述常是其医学处女作,困难不少,常出现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本文对此作系统解析,以避免走弯路。1 撰写综述的重要性撰写综述是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训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综述?“综”是对大量分散、重复、甚至相左的资料进行提炼、综合、归纳,并有所比较。 “述”是对前人的资料进行评述、分析,加入自己的观点,并有所展望。综述是科技论文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科研人员的一项基本功。一篇好的综述,能让读者能在最短时间内,以舒畅的心态了解大量信息。对于研究生导师,阅览综述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吃透文献。对于研究生,通过撰写综述,迫使他们积极整理文献资料,理顺相关信息,防止一知半解。一般要求研究生在开题之前将综述完稿,如果及时投稿出去,则可望毕业之前发表,这样将标准提到一个较高水平,要求在文字表达方面多下一些功夫,等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就会省力,特别是在写讨论部分时就“下笔有神” 。多数研究生以前没有写过论文,假如一开始就不严谨,将来就不容易写好文章;反之,开始就严格要求了,就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在毕业后数十年的从医生涯中仍能受益。2 选题问题研究生通常根据导师指定的方向选择科研课题,而且综述的题目也要与自己的课题一致或密切相关,因为这篇综述是为研究服务的,投稿发表不是主要目的。但是,导师指定的课题往往新而窄,可用文献可能不多,专业读者也少,撰写综述时必需适当扩展视角,增加信息量和读者群。下笔之前先要全面检索相关文献,一般顺序是先中文后外文,先近期后远期。但是,千万不要认为收集文献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锁定一些非热点课题时。有些文献题目很吸引人,但不一定能找到全文,需要求助于一些网络高手来解决。综述要力求新颖,最好反映热点问题,切忌重复别人的综述,或评述陈旧的问题。作为科研的初学者,综述题目不宜太大,范围不宜太宽,面窄一点才能提高深度。有的研究生图省事,选择一个已有多篇综述的方向,把几篇综述简单综合一下就交过来,看起来内容和文字都没有多大问题,蒙混过关,这与培养的目的背道而驰。至于具体的名字,要体现具体的内容,有一定特异性,不要都是什么“新进展”之类。题目的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鼓励使用外文缩写。但是,这些缩写也不能随便采用,必须是公认的、标准化的,不宜采用少见的和尚未获得广泛认可的,更不能自造。3 前言与摘要综述一般包括前言、正文、总结和参考文献四部分。前言不可或缺,但一定要简单一些。大致可以写成“某某项目很重要或常出现问题,近年来做了一些研究,获得一些结果,复习文献,就其中的 进行综述”等等,说明文章目的和意义,提高可读性,前言中不强调引用参考文献。不少杂志要求提供摘要,它是全文的高度浓缩,要准确表达。有的研究生将前言复制到前面,权作摘要,这种摘要显然过于空洞,缺少实际内容。当然,综述的摘要不必太长,以简单提示为目的,告诉读者你要阐述哪些方面的问题即可。4 合理理顺文献信息411 信息的来源综述的信息来源是已经公开发表了的论文,不能是教科书,凡是被编入教科书的内容均已经晚了数年,多是已经得到公认的。我们一般要求研究生在综述中要以参阅国外文献为主,至少要占70 % ,这是出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求吃透非母语文献,防止避难就易、偷工减料。当然,这其中也有更相信国外杂志客观性好的意思。从写作原则来讲,应主要引用重要文献,特别是重要研究机构、著名研究人员、重要研究成果和创造性文献,不要什么人的论文都引用,也不要什么人的观点都相信。综述中一般不主张加入表格和图片,通过文字说明进展概况即可,除非特别需要。412 提纲与草稿综述是高级浓缩的新信息,读者是具有相当资历的医生、教师和高级科研人员,因此要有足够的份量和良好的文字表达。对于选取的题材,可能已有大量相关论文发表,可能相当凌乱,若要讲解其中的一、二篇还头头是道,但要系统叙述往往就难了。写综述要的就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能力,需经历一系列分门别类总结的过程。要总结大量纷杂的信息,可以比喻为穿珠子,将一个一个的珠子穿成一7福州总医院学报2009年2月第16卷第1期串,穿完了再提起来抖一抖,如果珠子基本上都散落了,说明总结的不够,需要换个办法重新理顺。写综述和中学生写作文是一个道理,都要列提纲、打草稿。可以数字化规范研究生的写作,即编成条目和标题,主题明确,层次分明,不仅学生容易掌握,连读者也容易看懂看透。最好先将主体内容分为A、B、C、D 等几个大块,再在每一大块内顺序罗列出一个个小标题,有纲有目,分门别类。这样,就可以将大量的资料分块消化、分标题消化了。譬如,写A大块时,您只要将与A有关的文献一篇一篇地找出来(最好已经打印出来) ,从数量上就减少了,内容就具体了。在A大块内,再按A1、A2、A3 等小标题各自选取相应的几篇文献,这样就容易多了。在围绕各个标题展开叙述时,可以按年代顺序介绍,可以按研究方法叙述,也可以逐个论点对比叙述,都是带着挑剔的目光、在对比中展开,包括按时间纵向对比和按流派、实验方法等横向对比,阐述历史、现状和方向,点出争议的焦点和发展的主题。在综述初稿完成之后,再统一衡量内容的先后、权重和关联性,有些内容还可能作些调整,如将某段内容移至更适合的标题之下,将内容过多的标题重新分段,内容少的可以考虑与其他段落整合,修改与内容匹配不好的标题等。413 注意中文表达对于外语文献,绝对不允许错误翻译,更不能歪曲原意!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包括:直译较多、名词翻译错误、不能理解原文的复杂句而省略处理、整合内容不适当(如避重就轻、偏信某几篇文献而片面强调不一定重要的技术、将不太相干的事项强求归于一个类别之下等)。切忌生硬翻译,对翻译的内容自己首先应完全理解,鼓励使用简单句,少绕弯子,还要符合汉语语法,合乎中国人的讲话习惯,让人一看就明白,不要在医学论文里炫耀文采。在英语文献里,许多描述使用了被动语态,而翻译成中文时都要尽量改为主动语态。采用的信息都要忠实于原著,但也不可生搬硬抄、照录拼凑。如有一位研究生,在综述中的一段段首先概括“近年来, ” 。而在接下来的举例中却引用1993年的文献,显然是原原本本的摘抄,岂不知时间点早已迁移!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极为重要,使用得恰当与否,反映了一个人的中文修养。有些学生在综述中到处都用逗号,只有段末才加一个句号。有的整篇都见不到一个顿号,用逗号代替顿号是常见的错误。研究生交稿之前,都应仔细琢磨每一段话,甚至请几个同学点评,确保没有基本的中文错误,只有这样才能让导师平心静气地审阅,缩短改稿周期。414 巧妙编排内容如何拼凑这些信息?有的研究生将翻译的内容一段一段地罗列出来,罗列完了就算交差了,这显然是既未综也未述。对信息不能断章取义,而是要有意识地加工,加以分析,区分先后、轻重、转折,做好取舍,分清哪些是主流,哪些应该重点描述和强调,要对各家论据和论点有所比较,甚至有所怀疑,反映问题的来龙去脉。注意,综述不同于述评,评价不宜太过,所有评价性语句都要注意分寸,不要太绝对,应留有余地。也不能写得象讲座,应力求避免一般性的描述。在叙述不同作者在同一个问题的研究时,要尽量减少重复的部分,突出不同点,并且多注重其间的关联性。例如,有不少作者都论述了自己在扩大经鼻入路的手术经验,大同小异,在描述具体技术和创新点时,就不能均从鼻腔消毒开始写,应将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并非每段内容都要回顾历史,除非与本文的重要论述密切相关。编写历史沿革时,要言简意赅,针对主要矛盾,挑选重要历史时期、人物和事件,引用里程碑性的论文,概述发展的曲折历程,说明目前状况的由来;不要面面俱到,要阐明争论、转折和发展的要素。415 总结要恰当在综述的最后,通常都有一段话来高度概括,展望未来,以期达到首尾呼应之效。这段话可以冠名为“展望” 、“结束语”或“结论”等,文字不必太多,要求客观地评估目前研究的状态、进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做一个简短的提示,对发展方向和前景作个展望,可以给出一个有鼓舞性的信号。当然,如果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把问题讲得很透,也可省去这一段。416 学会模仿写作不少研究生第一次交的综述稿,用“乱七八糟”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难怪有不少高资历的导师几乎不看第一稿,而是让导师组成员先修改,基本成熟后再审阅。模仿写作非常重要,研究生至少应熟读导师发表过的综述和论文,先学习导师的写作风格。模仿一些优秀的综述作品尤为有用,会让其在内容选择、编排和表达上很快上手,在较短时间内规范写作,至少掌握一种有价值的风格。5 规范引用参考文献许多研究生在初次交稿时,参考文献部分都有明显的错误,有的几乎对引用格式一点不懂,就好象是研究生课程里根本没有设置这方面的内容!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大致有个标准,就是温哥华格式。但国内杂志也有几种不同的具体要求,大同小异,投哪个杂志就要看哪个杂志的“稿约”或“投稿须知”,一般每种杂志都会在每卷的第一期或最后一期刊登稿约,其中都会详细介绍文献格式,需要仔细观察其中的每一个标点符号,必须完全与之相符。对于参考文献中的期刊名称,几乎都是以缩写形式出现,务必规范,不可自造。在Medline中,起止页都用类似于“281 - 6”的格式表示,而在综述稿中就应改为“281 -286” 。文末所列参考文献只限本人亲自看过的,而且是文中引用过有关内容的主要论著。对于次要文献,至少要亲自阅读过摘要,绝对不能将根本没有亲自看过的论文列进来。(下转第55页)8福州总医院学报2009年2月第16卷第1期分了解这种变异性,术前通过影像资料确定后组筛窦与视神经管的毗邻关系。术中在进入后组筛窦,尤其是最后筛房后,尽量保持近中线操作,可减小视神经管损伤发生的概率。如必须向后外侧方进入,则必须根据视神经管隆突及颈内动脉隆突的走行方向,确定二者的具体位置后再行展开操作。314 视神经管隆突和颈内动脉隆突的手术意义视神经管隆突与颈内动脉隆突成交叉走行,两者呈向前开口的“”形突入后组筛窦和/或蝶窦内,视神经管隆突自后向前外侧走行,而颈内动脉隆突自后上向外下走行,两种隆突可以同时存在,也可各自单独存在。当视神经管隆突缺如时,可据颈内动脉隆突判断视神经管的大体走行,而当颈内动脉隆突缺如时,可据视神经管隆突确定颈内动脉的大体位置。两者均缺如时其与后组筛窦的关系相对简单,手术风险明显减小。因此,视神经管隆突和颈内动脉隆突可作为一组解剖标志,术中互相进行参照,结合其大体形态解剖和邻近解剖标志加以综合认定。315 经鼻入路前颅底手术的术式选择经中鼻道入路所提供的术野较为有限,仅用于治疗小范围的脑脊液漏或较小的前颅底肿瘤。经隔旁入路通过将鼻中隔在与蝶嵴交界处折断并推向对侧,并将同侧中鼻甲向外侧推移以扩大术野。经中鼻甲入路通过切除中鼻甲,所获得的术野最为宽阔。当病变范围较广,经中鼻甲入路亦无法获得充分显露时,可将上述三种术式相结合,采用双侧进路,以达到两眶之间的满意显露。但是,随着三种入路术野宽度增加的同时,其对鼻腔正常结构的损伤程度亦呈正比增加,因此术野最宽的入路并非一定是患者的最佳选择。我们通过解剖研究即摹拟手术后认为,充分地进行术前评估,根据病变的大小和部位,作相应的鼻腔、鼻窦开放但不超越相关鼻窦边界进行操作,最大程度上保留中鼻甲等结构,避免对鼻腔和颅底正常结构不必要的破坏,可避免术后鼻腔塌陷、鼻窦炎症等并发症的发生。316 经鼻入路前颅底手术的安全界限筛前动脉位于额隐窝后部,筛前动脉管的出现标志着手术已经到达前颅底的前界。侧方操作应以相关的鼻窦为界,切不可超越纸样板。清理筛窦外侧壁的筛房时,应以显微剥离子向侧方小心探查,暴露前部纸样板后,沿纸样板小心向后清理筛房,故纸样板可作为手术标志物。后组筛窦的解剖结构复杂,其与蝶窦等的毗邻关系复杂,蝶上筛房、蝶侧筛房的出现使这一关系更加复杂化,较难确定安全操作的后方界限。而后方界限对防止视神经管及颈内动脉的损伤有意义。术中有以下标志点可用于术中定位:视神经管隆突与颈内动脉隆突:可作为一组解剖标志,互相参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