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教学目标:学习过渡时期社会性质和五种经济成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 改造的方针、政策、原则;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使学生掌握三大 改造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2教学重点:过渡时期社会性质;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三大改造后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和平赎买的改造方针。教学难点:过渡时期社会性质;三大改造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主 要 内 容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4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5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 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 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 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 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 主义社会。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7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 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 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 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 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是 “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 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 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 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9第一 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 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 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 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 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 会主义过渡。 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10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11.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 助合作道路。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 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农业生 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 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 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121.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 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 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13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 主义工商业。 第二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 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14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5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16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 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 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 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 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就是从这时开始的。17p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p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和提前完成,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 18p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p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p在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19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20阅读书目:1.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 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 2. 周恩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 3.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4.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思考题:2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