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1)教材分析、课型、学生(4)设计理念及教学策略(3)教学重点、难点(5)教学流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2)教学目标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 模块“物理1”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通 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 的关系。”本条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速 度、质量、力三者的关系,强调让学生经历 实验探究过程。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内容 ,是学生上高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二个探究性实 验,和前一实验不同,本实验只给出了实验的 基本思路,而没有给出确定的实验方案,实验 方案和器材的选用要学生自己设计。作为提示,书中提醒学生注意两方面的问 题,还给出了一个“参考案例”,这个案例是 采用常用器材设计的实验,具有普遍意义和具 体指导作用。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前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注重的是知识的再现;现在改为探究性实验,注重问题的提 出与研究,体现了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探 究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和总结的能力的 特点。高中一年级。已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规律;会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 动;会用气垫导轨与光电测时系统测物体 的瞬时速度;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 计算机操作能力,会应用excel软件处理实 验数据等。课 型学生情况科学探究课(时间45分钟)(1)教材分析、课型、学生(4)设计理念及教学策略(3)教学重点、难点(5)教学流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总的目标: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掌握一般的研究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 新能力。知识与技能 1、以实验为基础,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 获取知识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能用“化曲为直”的思想处理物理量之间的反比关系。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2、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归纳法、图象法); 3、经历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索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2、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目标(1)教材分析、课型、学生(4)设计理念及教学策略(3)教学重点、难点(5)教学流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2)教学目标重 点: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探究过程。难 点: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 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重点和难点 (1)教材分析、课型、学生(4)设计理念及教学策略(3)教学重点、难点(5)教学流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2)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启发式改演示实验为随堂分组探究实验. 2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创设物理情景;利用excel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学策略 “重过程,重情感,重生活 ”(1)教材分析、课型、学生(4)设计理念及教学策略(3)教学重点、难点(5)教学流程设计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2)教学目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分组探究师生交流,完善实验方案继续探究,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并论证猜想教师小结评估,布置作业教学流程设计让学生体会 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3分钟)演示视频材料,列举生活实例。 问:加速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定性结论)教学流程设计(二)提出猜想(1分钟)问:加速度与力,质量存在怎样的关系?提出假设和猜想:m一定, a F;F一定, a1/m。教学流程设计(三)学生探究与F、m的定量关系(15分钟) 一.确定研究方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物理方法来研究 a与F、m的定量 关系呢?二.设计实验方案:(1)如何测量物体的加速度、质量和受到的力?(2)怎样设计实验步骤?怎样选用和调试实验器材?(3)如何采集实验数据,怎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教学流程设计投影:教学流程设计倡导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 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 探究的方法。”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 有成功的学习体验,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自己 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四)师生交流,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 (10分钟 )教学流程设计1 、 对学生典型的设计方案点评.2、小车所受拉力的处理及平衡摩擦力问题.3 、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研究拉力与加速度间的关系。 保持拉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流程设计方案一: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一端 带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砝码、钩码、刻 度尺、天平为器材,研究小车运动。方案二:小车、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细 线、砝码、钩码。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 的位移,用秒表测量出物体运动的时间, 求出加速度a 。学学 生生 探探 究究 方方 案案钩码的总重力 G当作小车受 到的拉力F从打点计时器打 出的纸带计算出 小车的加速度a用天平测出 小车的质量m方案三:以小车、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 粗线、砝码、钩码、天平、刻度尺、宽口 夹子为实验器材,研究小车的运动。学学 生生 探探 究究 方方 案案学学 生生 探探 究究 方方 案案质量保 持不变合外 力保 持不 变注意:只有当钩码的质量要比小车的质量小 得多时,小车所受拉力才近似等于钩码的总 重力。问:当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小 车与木板间的摩擦阻力就不能忽略了,这个 问题如何解决? 教学流程设计2、小车所受拉力的处理及平衡摩擦力问题如何分析这些数据?图象法(图象处理技巧)Fa0a0mm1教学流程设计3 、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五)继续探究,采集实验数据并分析,论证 (13)1本实验要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2拉小车的钩码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3自己根据实验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教学流程设计投影:学生将实际测量数据输入excel,利用计算机做出图象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由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实事求是的态度, 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思 维作风,实现情感, 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流程设计 (五)继续探究,采集实验数据并分析,论证 (13)进一步交流、讨论 气垫导轨装置教学流程设计你是否还有其他的探究方案?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 产生新的教学资源并进行利用,运用评 价手段不断引导学生学习较好地将新课 程理念结合于教学实际中。1、提醒学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2、我们的结论是不是定律?(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提高探究能力)布置作业 1、写一份关于本节课探究实验的小报告. 2、开放实验室,提供气垫导轨让有兴趣同学 进一步探索牛顿第二定律.(六)回顾总结,深化认识(3分钟)教学流程设计“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