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07地本胡丹丹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分析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选自鲁教版高 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 节的内容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单元主要讲解地球圈层方面的内容, 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每个圈层中 又含有各自的组成部分。这与第一单元所讲的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地球公转和自转等不同。相 比较而言,本单元的知识较简单,学生能够比 较完整的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同时,学好 本单元的内容,将会为接下来两个单元的学习 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比较简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 够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以 及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主 要特征、三大类岩石的转换等方面的内 容,为下一节课学习内外力作用与地表 形态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 组成。 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 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 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过程与方法:运用课本插图和多媒体演示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 置、范围、结构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 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使学 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世界万 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教学重点1、岩石圈的范围及其与软流层的关系2、三大类岩石的特征、成因及代表性岩石3、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地壳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1、三大类岩石的特点、成因2、地壳物质循环图教学方法教法分析讲授法读图讲解法小组合作法诱思探究法地球地球 外部外部 圈层圈层地球地球 内部内部 圈层圈层地壳地壳地幔地幔地核地核大气圈大气圈水圈水圈生物圈生物圈岩石圈岩石圈自然自然 地理地理 环境环境地球地球圈层圈层分类特点 所经物质状态传播速度共同点地 震 波纵波(P)固体、液体、 气体较快都随着所通过 物质的性质而 变化横波(S)固体较慢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莫霍界面33千米处 (大陆部分) 古登堡界 面2900千米处该面下,横波、纵波速都明 显增加在这里,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1.右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A.岩石圈 地幔 地壳B.岩石圈 上地幔顶部 地壳C.岩石圈 地幔 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 地幔 软流层D【形成性检测形成性检测】探究二:岩石圈的组组成读课本P27-28岩石圈组成,讨论完成表格岩石成因主要特征常见见岩石岩浆浆岩沉积积岩变质变质 岩侵入岩:结构细密 喷出岩:具有气孔外力作用变质作用石灰岩 砂岩、页岩大理岩、板岩 石英岩、片麻岩层理构造 含有化石岩浆活动花岗岩 玄武岩(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侵入岩喷出岩举例石灰岩大理岩页 岩板 岩花岗岩片麻岩2花岗岩是一种( ) A沉积岩B喷出岩 C侵入岩D变质岩 3下列岩石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有( ) A花岗岩B页岩 C板岩D大理岩【形成性检测形成性检测】CB资资料在线线http:/www.baidu.com/ 百度http:/www.google.com.hk/ 谷歌http:/www.cgs.gov.cn/ 中国地质调查局http:/www.cags.ac.cn/ 中国地质科学院http:/www.lib.cug.edu.cn/ 中国地质大学图 书馆沉积岩岩 浆岩浆岩变质岩读课本P28-29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容,完成:试着画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小结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探究三:岩石圈的物质质循环环上升冷凝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外力作用 上升冷凝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4、读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方框内字母代表的物质名称: A ;B ;C ;D ; (2)在A、B、C三类岩石中, 各举出一个实例填在横线上 A ; B ; C ; (3)在A、B、C三大类岩石中,可找到化石的是 (4)图中数字所表示过程的含义是: ; ; ; ;【形成性检测形成性检测】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喷出岩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石灰岩、砂岩、页岩花岗岩、玄武岩B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上升冷凝1、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现形式、 对对地表的影响2、内力作用的“足迹”3、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现预习预习 指导导谢谢谢谢 指导导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