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郭小川 甘蔗林青纱帐郭小川成名作是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 郭小川的诗歌创作可分为两类:1. 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向困难进军 、望星空等2. 长篇叙事诗:林区三唱、团泊洼的秋天 等政治抒情诗 “政治抒情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诗体在50年代、60年代确立,形成 了自己特别的诗学观念和审美规范:强调诗歌的工具职责,强调为政治服务的直接性、主动性 ,着眼于表现对政治形势、斗争任务的认知,宣传革命观念、革 命立场、革命情操和革命的人生哲学,对于诗歌在实现某一时期 具体的政治目标上的作用和功能上,持有确定无疑的信念。选材上直接面对重大的政治事件,切近时事“和时代共脉搏 ”,为表现重大的政治命题,诗歌多取材于斗争历史、先烈遗物、 英雄故事、革命圣地等,以此触发诗情,托物言志,一草一木, 一山一水都承载着一时一地的政治风云,以应景的方式完成对时 代的颂歌。 诗中的“我”充分本质化、社会化了,往往以“阶级”“人 民”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文字的激扬,情感的回应, 思想的“资源”仍是当时的“集体话语”和“统一叙述”。追 求“诗学和政治学的统一,诗人和战士的统一”,成了政 治抒情诗人尊崇的信念。一般都采取“宏大叙事”的表意策略,大气势,大 篇幅,大张旗鼓,大开大阖,艺术结构呈现为观念演 绎的形态,展开方式是理性逻辑的线性发展,“形象构 成”是用形象化的豪言壮语来表达抽象的思维和概念, 以喷薄的激情和形象的“政论”获得“炸弹与旗帜”的效应 。为获取宣传鼓动的效果,在诗情表达上经常使 用反复渲染、铺陈的手段,重视节奏分明、声韵铿锵 的音乐感、对偶、排比和华辞丽句的形式。此类诗的 这些特点又推进了群众性朗诵活动的兴起。写作背景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诗人写 了许多战胜困难,不断革命的诗篇,这 是其中一首。咏物诗 诗人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丰富的艺术想象和 联想,来表现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诗人独具 匠心得选择了他人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借助 艺术想象的翅膀,在天南地北的青纱帐与甘蔗 林之间建立起紧密的意义与情感的联系,赋予 自然对象以丰富的象征内涵。北方遥远的青纱 帐象征了昨天艰苦的斗争岁月,南方芬芳的甘 蔗林象征了今天美好的生活,从他们意义的连 接中体现出继续革命的主题思想。3、从岁月流逝、时间推移的角度,点出 今昔不同之处 (3)4、回忆过去,重温当年的激情(48)2、描述甘蔗林与青纱帐的外在形似之处 1、提出问题,突出主体,引人深思 (1 )(一) 诗情内容二、甘蔗林青纱帐赏析5、回到现实,含蓄地点明了诗作的主题: 抚今追昔,仍要保持革命精神,要有坚定 的信念、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910)6、首尾相扣,回环往复 (11 )从诗情内容看,它与当时流行的政治抒情 诗并无二致,写的是具有革命传统意义的 主题。 1、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相当典型地体 现了并发挥了“新辞赋体”的长处与特点 。(二)艺术表现 新辞赋体是诗人郭小川吸收、改造、发 展楚辞、汉赋中的有益因素而创造的一 种新诗体,有人称为“郭小川体” ,采 取了楚辞、汉赋的铺张、排比、对偶等 手法。它以长句为基本句式,每个长句 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句。重视行与 行、节与节之间的大致对称。在抒情方 式上,铺张渲染,反复咏叹,取得了雄 浑、热烈、色彩浓郁的艺术效果。 2、注重诗歌的格律话南方的甘蔗林呵,南方的甘蔗林! 你为什么这样香甜,又为什么那样严峻? 北方的青纱帐呵,北方的青纱帐! 你为什么那样遥远,又为什么这样亲近? 我们的青纱帐哟,跟甘蔗林一样布满浓荫, 那随风摆动的长叶呵,也一样鸣奏嘹亮的琴声; 我们的青纱帐哟,跟甘蔗林一样脉脉深情, 那戴着阳光的露珠呵,也一样照亮大地的清晨。这是全诗的开头两节(全诗共11节,每一节都是4行, 一个 格调)。这里,每一节都是4行,节与节结构对称。每一节内, 前两行为一联,后两行为一联,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前、后 两联之间在句式和调语结构上都对仗得十分工稳而又从容;每行 的韵脚(至少1、2、4 行的韵脚)也自然协韵,从而产生出一种 十分令人爽心悦目又悦耳动听的视觉与听觉的美感!这是十分严 谨、优美、和谐的现代格律诗。 2、诗人还运用对照的手法,把南方与 北方、遥远与亲近、甘苦与香甜、历 史与现实、现在与未来,即把甘蔗林 与青纱帐放到一起加以比照,发掘其 诗情内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