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 题 一第 2 讲高考前沿快讯知识升级知识点一知识点二必考点讲透考点锁定 常考点练清必考点常考点难点速通课时检测第 一 阶 段返回返回返回返回1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3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返回5能运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6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7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返回化学常用计量是重要的化学知识点,其特点是概念性强,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该部分知识往往渗透于各个考点中进行考查。其中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目,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试题难度不大,且形成了稳定的考查形式和风格。但需要注意题目中的“陷阱”。备考时要关注以下考点:(1)有关NA的正误判断;(2)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3)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及溶液的配制。返回返回思考回顾0.136.53.656.0210220.1 mol/L0.1 mol/L0.01 mol/L返回返回归纳助学1物质的量与其他各量的关系返回2计算时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1)“一个中心”:必须以物质的量为中心。(2)“两个前提”:在应用Vm22.4 Lmol1时,一定要有 “标准状况”和“气体状态”两个前提条件(混合气体也适用)。(3)“三个关系”: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与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电 子等)间的关系;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间的关系;“ 强、弱、非”电解质与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数之间的关系。(4)“四个无关”: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的多少均与温度、压强的高低 无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所取该溶液的体积多少无关(但 溶质粒子数的多少与溶液体积有关)。返回鉴赏领悟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50mL、18.4 mol/L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微热反应,生成SO2的数目为0.46 NA(2012四川高考) ( )解析:解答本题时因忽视铜与稀H2SO4不反应,而直接利用浓H2SO4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而出现错误。实际生成的SO2小于0.46 mol。返回2叠氮化钠(NaN3)受撞击完全分解产生钠和氮气,故可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若产生40.32 L(标准状况下)氮气,至少需要叠氮化钠156 g(2012上海高考) ( )返回31.0 L的0.1 mol/L 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为0.1 NA(2012海南高考) ( )解析:解答本题易忽视S2的水解而造成错误。1.0 L的0.1 mol/L Na2S溶液中S2的离子数小于0.1 NA。返回思考回顾配制1 mol/L的NaOH溶液100 mL。(1)配制该溶液需称量NaOH的质量为 。称量时,需把NaOH固体放在小烧杯或玻璃器皿中,并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进行称量。(2)配制过程中,除量筒、托盘天平外,还需要的主要仪器有 。(3)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 ,定容时若仰视刻度线,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 。4.0 g左1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检查是否漏水偏低返回归纳助学1配制步骤返回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返回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2010山东高考) ( )解析:不清楚配制溶液失败后的补救措施而造成错误;若将多余的溶液取出,会使得浓度偏小,处理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的方法就是重新配制。鉴赏鉴赏 领领悟返回2仅用1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就能用pH1的盐酸配制100 mL pH2的盐酸(2012安徽高考) ( )解析:只重视了溶液的配制而忽视了需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盐酸而造成错误;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有酸式滴定管。3欲配制1.00 L 1.00 mol/L的NaCl溶液,可将58.5 g NaCl溶解在1.00 L水中(2011新课标高考) ( )解析:混淆溶液的体积和溶剂(水)的体积而造成错误。需将58.5 g NaCl溶于水至溶液的体积是1.00 L,而不是水的体积是1.00 L。返回返回返回命题角度一2012新课标全国卷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 是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 子数为2NA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 子数为2NA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 子数为6NA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 移的电子数为2NA.返回解析:选 。选项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其中含有2 mol氧原子,A正确;选项B,乙烯和环丁烷的最简式均为CH2,故28 g混合气体中含有2 mol碳原子,B正确;选项C,不论是92 g NO2还是92 g N2O4中均含有6 mol原子,则92 g混合气体中必定含有6 mol原子,C正确;选项D,1 mo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2 mol电子,但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不是1 mol,所以转移的电子不是2 mol,D错误。D返回返回A返回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桥梁,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题型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高考主要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来考查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摩尔体积,或利用物质的量在元素化合物、化学理论方面进行相关计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规律性较强,可将常见的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错题进行整理归纳,以减少失误。返回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的“六大陷阱”“陷阱1”温度与压强:224 L/mol是指标准状况(0,1.01105 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命题者有意在题目中设置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让考生用22.4 L/mol进行换算,误入陷阱。“陷阱2”物质的状态:224 L/mol使用的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命题者常设置一些容易忽视的液态或固态物质,让考生误当成气体而落入陷阱。返回“陷阱3”单质的组成:气体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外,还有单原子分子(如Ne)、三原子分子(如O3)等。考生如不注意,容易误入陷阱。“陷阱4”粒子的数目:粒子种类一般有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1 mol微粒的数目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由此可计算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的数目。命题者往往通过NA与粒子数目的换算,巧设陷阱。返回返回返回1(2012四川高考)向27.2 g 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 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 mol/L的NaOH溶液1.0 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 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 mol/L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 mol.返回B返回2(2012石家庄模拟)向(NH4)2Fe(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100 mL 1 mol/L的Ba(OH)2溶液,把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固体质量不可能是 ( )A35.3 g B33.5 gC32.3 g D11.3 g解析:选 。当滴入的100 mL 1 mol/L的Ba(OH)2溶液完全反应时,得到的沉淀质量为BaSO4和Fe(OH)2,在滴加溶液、过滤、洗涤和干燥的过程中,部分Fe(OH)2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假设Fe(OH)2完全被氧化为Fe(OH)3,则固体质量为0.1 mol233 g/mol0.1 mol107 g/mol34 g,故实际所得固体质量应小于等于34 g,故选A。A返回3(2012上海高考)钠钾合金可在核反应堆中用作热交换 液。5.05 g钠钾合金溶于200 mol水生成0.075 mol氢气。 (1)计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忽略溶液体积 变化) (2)计算并确定该钠钾合金的化学式。答案:(1)0.75 mol/L (2)NaK2返回守恒思想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守恒法是化学计算中一种重要的方法,也是在解题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守恒法中的三把“金钥匙”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它们都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淡化中间过程,利用某种不变量建立关系式,从而简化思维过程,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返回1原子守恒典例示法将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m g溶于水,配成 100 mL溶液,测得溶液中Na的浓度为0.4 molL1。若将溶 液蒸干、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则可得固体残渣 ( )A1.68 g B2.55 gC2.12 g D无法确定答案 C返回返回答案 C返回答案 B返回返回D返回点击下图进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